中华眼科学会_中华眼科学原眼科全书
1.审视瑶函出自那个朝代
2.眼科学的图书4
3.中医眼科学的经典著作
1.唐由之、肖国士主编. 《中医眼科全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杨启平主编. 《花开花落两由之》.新华出版社,20113.卢春宁主编. 《为做眼科手术的医生:唐由之》.人民出版社,20114.邱礼新,巢国俊,唐由之主编.《国医大师--唐由之(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 》.医药科技,20115.唐由之、吴星伟主编. 《眼科手册》(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丛书),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6.唐由之,蔡松年等主编. 《中国中西医结合临床全书—眼科学》 中医古籍出版社,19967.唐由之、肖国士主编. 《中医眼科全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唐由之主编.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眼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9. 唐由之.《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白内障》 人民卫生出版社,1710. 唐由之.《中医对沙眼的认识与治疗》 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 1957
审视瑶函出自那个朝代
罗宗贤(1905~14)
中国眼科学家。1905年11月11日生于湖南浏阳,14年11月8日卒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1940~1941年赴美国进修,历任协和医学院眼科助教、讲师、副教授,北京人民医院、北京医院和协和医院眼科主任,中国医科大学眼科教研组主任、教授。并任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编辑、《国外医学·眼科分册》主编等职。从事眼科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40余年,极其重视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眼底病学方面有独特见解 ,主编的《眼底病学》是国内唯一的大型眼底病学著作。重视培养人才。编审了《眼科学》、《眼科全书》等著作。
眼科学的图书4
《审视瑶函》:眼科著作名《眼科全》、《傅氏眼科审视瑶函》六卷,卷首一卷。明·傅仁宗撰。
刊于1644年。卷首载眼科名医医案、五轮八廓及运气论;卷一-二总论眼科生理及证治大要;卷三-六将眼科病分108症的证治作了较详细的记述,收方300余首,并介绍金针拨内障以及钩、割、针、烙、点、洗、敷、吹等眼科外治法。
并详述了用药宜忌和眼科针灸疗法等。内容比较丰富。现存康熙以来几十清刻本。1949年以后有排印本。
拓展知识
《审视瑶函》成书于明祟祯十七年(1644年),当时在南京太医院任职的傅允科的儿子傅国栋,女婿张文凯曾协助允科对该书进行整理编校。该书集历代眼科之大成,既有前贤经验的总结,亦有个人的独特见解。全书6卷,卷首载眼科名医医案,五轮八廓及运气论;
卷l一2总论眼科生理及证治大要;卷3—6将眼科病分节,述其证因治法,尚论及小儿目疾,妇女妊娠期闻并发眼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眼科针灸等。书中收有眼科108证,内服、外用点、洗、敷、吹治验诸方300余百,内容之丰富,是明代以前眼科著作所不能比拟的。
傅氏十分重视眼科的手术疗法,对古传治法如金针拨内障术,钩割针烙均有详细记载与评论。特别是提出,煮沸眼科器械法,在古代医疗器械不完备以及消毒设备缺乏条件下,对于提高眼科手术的成效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同时,该书所列的千金磁珠丸,石斛夜光丸,滋阴地黄丸等均为眼科名药,迄今临床仍在沿用。
中医眼科学的经典著作
书名:眼科学(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ISBN:704014578
作者:葛坚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定价:35.8
页数:144
出版日期:2004-7-1
版次:1
开本:现货
包装:
简介:《眼科学》由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山大学眼科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葛坚教授担任主编,全国近15所医学院校的著名专家教授编写。全书分23章,为总论、眼球解剖、眼胚胎发育、眼科检查方法、眼睑病、眼表疾病、泪器病、结膜病、角膜病、巩膜病、晶状体病、玻璃体病、青光眼、葡萄膜病、视网膜疾病、神经眼科、视光学与视觉科学、眼外肌病、眼眶病、眼外伤、眼肿瘤、眼与全身病、眼科用药及防盲治盲。随文有精彩插图(包括线条图及彩图)100余幅。本书与以往同类教材相比有如下特点:1.注重眼科学新进展。本书的编写在传统眼科学教材的基础上,在注重掌握与理解眼科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眼科学进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观点、新方法的描述,各个章节都包括经典的内容与观点和新进发展的或尚有争议的观点,增加眼科学领域已经出现或正被应用的新内容,收纳眼科学临床与临床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如眼表疾病的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机理及防治、眼科影像学、神经眼科学、视光学与视觉科学、青光眼视神经损害与神经保护、眼科组织工程学研究、新型激光光动力疗法与眼内窥镜激光治疗、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在眼科的应用等内容。2.各章节的框架和层次结构较以往的教材更科学合理。有的传统章节揉和传统理论和内容与新进的进展,如眼科的解剖、生理和胚胎发育,本书将其编排为眼的发育生物学与眼的解剖与生理两章,以便包容眼发育生物学范畴众多新观点与新进展。3.本书突出了实用性和可读性。各章节后都附有“临床病例讨论”,让读者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每章后附思考题,让读者能针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重点复习巩固。4.开拓读者的思维与视野。本书在各个章节后对该学科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予以介绍,并附进一步阅读的书刊,以便使读者对眼科学的发展、历史、动态、进展、当前眼科学研究的热点及学科发展方向有所了解。另外为了有利于对眼科学感兴趣与学有余力的读者学习和了解更多、更新、更广泛的眼科相关学科及眼科学科的内容,本书后附有眼科相关网站、国内外眼科期刊的介绍,尤其是列出国际眼科界在科学引文索引(ScientificCitationIndex,SCI)上登陆的著名眼科期刊目录,供读者们查阅与学习。本书可供五年制、七年制学生使用,同时还可供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生命科学研究人员作为参考。
1、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对眼的解剖生理,眼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证候、针刺疗法等已有初步的论述。所载眼部病名有目赤,目痛、目眦疡、目下肿、目不明、目盲、视歧等30余种。
2、大约编著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味,其中眼科用药已达70余种,可用于治疗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等部疾病,以及一些全身病的眼部证候。而且不少药物至今仍为眼科所常用。
3、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该书在阐述全身性疾病时,涉及到目赤、目黯、目不识人等20佘种眼部病症。但是仲景从整体观念出发,参合全身脉症,辨证沦治,为后世治疗眼病结合全身证候辨证论治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4、隋代,巢元方等著《诸病源候论》,该书在目病诸候一卷内,集中收载三十八候,包括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等部疾病。此外,对于突眼、近视以及一些与全身性疾病相关的眼病也有了记载,而且对症状描述和病源探讨都比前人前进了一步。
5、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在七窍病一卷首列目病,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生食五辛、夜读细书等容易引起眼病的19种因素,以及预防眼病的若干注意事项,还首次记述了老人目昏。在眼病的治疗方面,记载了神曲丸等81首内服及外用的药方,并第一次提出了食用牛、羊等动物肝脏的明目作用。此外,还介绍了熏洗、外敷、钩,割等眼病外治法和针灸、疗法。所以,该书对后世眼科发展颇具影响。
6、王焘著《外台秘要》,在眼疾一卷中引印度《天竺经论眼》。在眼的解剖方面指出:眼乃轻膜裹水,外膜白睛重数有三,黑睛水膜止有一重,不可轻触:眼之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外托三光,内因神识,故有所见。在论述病源方面提出:绿翳青旨(相当于青光眼)之类眼病“皆从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的独到见解。而且指出,该病初发即须速治,病成则不复可疗。在眼病论治方面,谓治脑流青盲眼(相当于白内障)“宜用金篦决,一针之后豁若而见白日”。这是中医古籍有关金针拨内障的最早记载。该书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7、《龙树眼论》是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眼科专书。可惜原书早巳失传,仅有日本人辑录于朝鲜《医方类聚》的辑本。该书大体可分为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所述病因病机与《诸病源候论》相似,多主风热;各论所述眼病有30节。书中的眼部解剖名词比以前的文献丰富,如眼睑、眼皮等皆属首见;所涉及的眼部病,已增至60余种。治疗方面,不仅重视药物,还记载有多种手术疗法,如首次提出对胬肉攀睛使用割烙法和对“睑皮里有核(即胞生痰核)”施行手术治疗,而且对“开内障用针法”的叙述也较前人详细。
8、《刘皓眼论准的歌》是晚唐时期著成的另一部眼科专书,又称《刘皓眼论审的歌》(《宋史》)。全书为诗歌体裁,便于记颂。现存《秘传眼科龙木论》中《龙木总论》之“审的歌”,即来自该书。书中所载的“五轮歌”及将72种眼部病证按内、外障分类的方法,对以后的中医眼科影响深远。
9、宋初编成的《太平圣惠方》100卷中,眼科两卷总结了宋以前的眼科成就,并有所发展。将所收载的500多首处方按主治证候分类,而且对每类证候的病因病机都作了扼要的阐述。眼科五轮学说在该书首次见到运用,并以“眼通五脏,气贯五轮”强调了眼与整体的密切关系。书中除对内治和外治的大量记载外,对金针拨障等手术的介绍也比较详细。
10、此后一百多年,又有《圣济总录》,全书200多卷,有论有方。眼科部分在《太平圣惠方》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写成12卷,包括眼病58门,手术2门,记载眼病用方750多首,内容较为丰富。至于眼科用药,见于宋代著名官方药书《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者,就有180多种,其中还吸收了一些外来药物,如没药、龙脑香等。
11、元代危亦林编《世医得效方》,其中眼科一卷,首先重点阐述了五轮八廓学说,其次分别叙述眼科72证的证治,内容简明扼要而实用。
12、由宋元医家辑成的《秘传眼科龙木论》,是一本著名的眼科专书。全书分10卷,卷1—6主要载列眼科“七十二证方论”,每证方论以下附有“审的歌”;卷7为诸家秘要名方;卷8为针灸经;卷9—10为诸方辨论药性。书中主要内容是按内、外障分类记叙72种眼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并介绍了古代金针拨内障以及钩、割、镰、洗等手术方法,对后世很有影响。正文10卷之后,另附有《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其主要部分是“眼科七十二问”,具体内容与前面“七十二证方论”并不相同。此外,它在“五轮”之后,首次较详细地述及眼科“八廓”,虽然八廓不如五轮学说有影响,但是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3、《银海精微》为宋以后的人托名孙思邈撰成的眼科专书。该书首先叙述了五轮八廓学说和中医眼科辨证的一些基本理论,接着列叙了80余种眼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并附有眼病简图。此外,还初步介绍了按五轮检查眼病的顺序和方法。此书辨析证情比较明白,内治的不少方药也比较精简实用,外治还用了点、洗、剧、烙、夹等法,对金针拨障(开金针)的手术方法描述尤详。
14、金元时代,医学流派主要以刘完素、张从正、李呆、朱震亨四大家为代表。刘完素强调火热为病的学说。在眼科方面,他认为眼目赤肿翳膜皆属于热,主张降心火,滋肾水,用药偏重寒凉。张从正继承刘氏主火之说,并有所发展。在眼科方面,他认为目不因火则不病,能治火者一句可了,治病主张以祛邪为主,善用攻下法。李呆提倡内伤学说。在眼科方面,他认为脾虚影响五脏六腑的精气不能上贯于目,则目不明,因而治眼病要理脾胃,养气血才是正理。朱震亨认为相火为元气之贼,阴虚则火动,治病重用滋阴降火之法。在眼科方面,他认为眼病不外虚实二因,眼目昏花属肾水亏虚,眼目肿痛属肝经风热,内治虚者宜滋肾阴,实者当散风热,虚实相兼者则散热滋阴。以上四家学说虽各有所长,但也离不开辨证论治的原则,后人合理运用,进一步丰富了眼科的理论和实践。
15、跨元、明两代的眼科名医倪维德著《原机启微》一书。其上卷按病因将眼病分为18类,理论联系实际,详细分析病机,辨证论治;下卷论方剂配伍,后附治疗眼病40余方,并有方义说明。这是阐述理论比较系统的一本眼科专书。
16、清朝年间,中医眼科要以山东博兴眼科名医魏儒正为代表,其著作的《眼科集要》共分四部详细记录叙述中医眼科对于各类疑难眼病的详细辩证技巧及论症法则,内容精简实用,并配以绘图加以说明,内治以脏腑经络调理为主、外治以熏、洗、点、拨为主,是一部综合性的理论解释、实用技术较强的一部眼科专著。
17、清末民初,魏氏中医眼科第二代传人魏纯讷子承父业,17岁便从父学医。由于父亲的身教言传,五、六年时间即掌握了诊治眼病的技能,并能把祖传验方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取得显著疗效,声誉渐高。
魏纯讷常说:“学贵博而能长,未有不博而能长者也。”他认为,眼虽是局部器官,但和五脏六腑紧密相关。眼科是在内科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打好内科基础,是学好眼科的根基。所以,他不但主攻眼科专著,而且精心研读《内经》、《伤寒》、《金匮》、《温病》等医著。因而眼科、内科俱佳。
魏纯讷行医40余载,对中医眼科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的医学遗产,把宝贵的临床经验留给后人,他将平时收集的200余例疑难病例整理成《眼科临症录》,对病因、病机、辩证论证、治则、方药等都做了详细记录。他为了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与父亲毕生的经验融为一体,50余岁时,着手对《眼科集要》重新整理,暂定名《重定眼科集要》。手续未完,在日军扫荡中不幸失落。1949年春,魏纯讷因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18、建国初期,魏氏中医眼科第三代传人魏士臣原滨州市博兴县人民医院眼科专家。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工作50余年,他不但对中医眼科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对中医内科.妇科.儿科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较高的声誉。任县历届政协常委,1—9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两次出席省和地区召开的眼科学术交流会,曾被邀请去滨州医学院中医班进行中医眼科学讲座。一九八五年十月出席省政协召开的各界人士交流大会。1967-1969年利用三年时间将平时积累的经验及秘方编撰而成《中医眼科集腋》一书流传于后。《中医眼科集腋》是一部中医眼科学著作,对于以后的中医眼科学发展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