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征医院眼科哪个医生好_上海长征医院眼科怎么样

眼部炎性瘤为一种特发的非特异性慢性增殖性炎症,临床表现类似肿瘤,但实质上是炎症,故名炎性瘤。本病较为常见,目前多认为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 该病的治疗:1.先用皮质类固醇等抗炎药物治疗,辅以抗生素; 2.皮质类固醇治疗不佳或减量后复发,或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有全身并发症者可考虑放射治疗; 3.药物及放射治疗均效果不佳,或诊断难确定、眼球突出严重,可试行手术部分或全部切除,术后继续用皮质类固醇治疗。 我建议你去上海的长征医院看看,那里有这方面的专家,而且在眼科方面是全国最好的,可以去尝试下。 当然同时也可以进行激素冲击疗法,建议到正规眼科医院作全面检查。 同时我还在其他地方查到点资料以供参考: 眼眶炎性瘤发病率约占眼眶病的5%~7.6%,居第3位[1,2]。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平均发病年龄是40~50岁,儿童病例约占6%~17%,文献报道最小的发病年龄为3mo[3]。临床表现多样,成人多为单侧发病,症状主要局限在眶部,儿童可双侧发病,并伴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发热、呕吐和嗜睡等。炎性瘤可根据病程、组织学类型或解剖部位分类。按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复发性4期;按病理可分为淋巴细胞浸润型、硬化型、混合型;按解剖部位分类可分为肌炎型、泪腺炎型、肿块型、弥漫型和视神经炎型。其中除肌炎型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倍外,其余各型无性别差异。炎性瘤的治疗多从降低免疫反应、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和消除局部肿块方面入手,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及生物治疗等,现综述如下。 .54yjs.cn 1临床观察 由于炎性瘤有自限性,有自发消退的可能[4],所以对于无症状的局限性炎性瘤可以暂不治疗,定期进行随诊观察。有的学者经过临床观察发现,有些经过活检证实为炎性瘤的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但症状一直没有进展,有的甚至自发消退,因而提出一旦经手术或活检证实为炎性瘤后,不给予任何治疗,只进行临床观察是最好的治疗方法[5]。 54yjs.cn 2药物治疗 .54yjs.cn 2.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治疗兼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一直是治疗炎性瘤的首选方法,大多数文献的推荐剂量是口服强的松60~100mg/d,对于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剂量有的可应用到120mg/d[6]以上,然后逐渐减量,持续数周至数月。当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时,患者病情迅速好转,症状在1wk内消失。糖皮质激素对弥漫性非纤维化型和急性肌炎型疗效明显,对孤立的肿块型或纤维硬化型疗效差[4],炎性瘤引起的视神经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7]。有的学者研究发现,虽然有大多数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治愈率只有37%,其中有50%的复发率[7]。随着现代医学及药物的发展,一些新的方法和药物也用于临床,现在对于复发或症状明显的炎性瘤常给予冲击疗法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用于冲击治疗的糖皮质激素有、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强的松龙等,在冲击治疗后给予口服强的松,逐渐减量直至停药[6,8]。用于局部注射的药物有、强的松龙、甲强龙、曲安奈德、得宝松等,它主要适用于泪腺炎型和局部肿块型。复发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时,药物应该增加到能控制炎症的治疗量,由于病情反复,用药常达数月,加之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很多,所以有的学者建议应限制在3mo以内[8]。 bbs.54yjs.cn 2.2免疫抑制剂 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和放射治疗不敏感的患者,常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和减轻症状。常用的药物有环磷酰胺、甲胺喋呤、环孢素、硫唑嘌呤长春新碱等,给药途径有静脉输入、口服和球后注射等方法[6]。随着医学的发展,对于旧的药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有一些新的药物应用于临床。 54yjs.cn 近来有的学者经过对甲氨喋呤的疗效观察,提出小剂量甲氨喋呤的耐受性好,副作用少,因而可以替代环磷酰胺作为免疫抑制剂的首选药[9]。有的学者发现环孢素可以使腹膜后纤维化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因而提出对于类似患者,例如硬化型炎性瘤的患者可以应用此种药物来控制病情[10],这为硬化型炎性瘤的药物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依据。 bbs.54yjs.cn 随着新的药物的出现,将使更多药物应用于治疗眼眶炎性瘤成为可能,最近文献报道的新药有麦考酚酸莫酯 它和硫唑嘌呤作用一样是特异物,主要作用于淋巴细胞产生的鸟苷,因此抑制细胞的生长,已有成功地应用于治疗眼部炎症变[11],但在眼眶炎性瘤中的作用还有待于更多的临床验证。 2.3其它药物 应用于治疗炎性瘤的药物还有非甾体类抗炎药(例布洛芬)、免疫球蛋白等。免疫球蛋白的主要作用是中和体内的自身抗体,抑制淋巴细胞功能,抑制细胞因子生成,已有成功治疗对糖皮质激素和放疗、免疫抑制剂不敏感的肌炎型炎性瘤的报道[12],但对于其它类型的炎性瘤还缺乏临床报道。此类药物价格昂贵,临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54yjs.cn 3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较早用于治疗眼眶炎性瘤的治疗方法之一,它主要适用于对于糖皮质激素抵抗、不能耐受或治疗后复发的患者。有报道64%~75%的患者疗效良好[4,13]。它对于有急性炎症表现的病例效果良好,对于硬化型的效果较差[4]。放射治疗剂量一般是10~35Gy,常用的剂量是20Gy,分10次在2~3wk内给予。最近,有学者经过对2例眼眶肌炎的患者的治疗和文献回顾性分析,提出用剂量20Gy,分10次给予放疗,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控制症状,但是长期疗效并不理想[14]。 我是应届生 4手术治疗 54yjs.cn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限局变。急性期是手术禁忌,因为急性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而手术不易找到肿块,不易完全切除病变,且易留下瘢痕,术后可能加重组织纤维化。对糖皮质激素、放射、免疫抑制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局限型硬化型和细胞浸润型的手术效果良好[4,15],而对弥漫型治疗效果较差,因为病变侵犯了眼眶的重要结构 [1,4]。手术治疗有两个目的,切除局部病变及活检证实病变性质。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手术方法已不局限在单纯开眶手术,据病变解剖部位的不同,可经颅、上颌窦等施行手术[5]。对于视功能丧失、眼球突出明显、导致暴露性角膜炎和顽固性疼痛的患者,可以行全眶内容剜除术或后部眶内容剜除术以解除痛苦[16]。 5生物治疗 zd.54yjs.cn 生物治疗是建立于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上,使用生物大分子、基因以及其他天然或化学合成药物,通过调节机体自身免疫防御机制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目的一种全新治疗方式,也就是应用主要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生物物质治疗疾病。目前应用于治疗眼眶炎性瘤的为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释放,可促进炎症反应。它可与2种受体即1型TNF受体(p55)和2型TNF受体(p75)结合,并在许多类型的细胞上有表达。TNF-α的生物活性可被可溶性TNF受体减弱。TNF-α拮抗剂具有抑制和降低TNF-α和其它致炎细胞因子(如IL-6,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IL-8)的作用,也可减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产生,从而减少血管的生成,抑制炎性瘤的生长。TNF-α拮抗剂的临床应用为炎性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此类药物有3种:英夫利昔单抗、依那西普和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1998年最初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被批准用于Crohn病的治疗。它是一种嵌合性IgG1抗TNF-α抗体,含有小鼠抗体的抗原结合区和人抗体的恒定区,可与可溶性和膜结合TNF以高亲和力结合,破坏TNF-α与其受体结合。它也可通过抗体依赖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杀伤表达TNF-α的细胞。依那西普是一种可溶性TNF受体的融合蛋白,由高亲和力2型TNF受体与人IgG1 Fc段连接而成,可与TNF-α及TNF-β结合,因此可防止二者与各自受体结合。阿达木单抗是一种重组人IgG1单克隆抗体,可与人TNF-α以高亲和力结合,破坏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溶解表达TNF-α的细胞 。

记得纳啊

幼儿园孩子应该看多远?幼儿园“眼检”,查哪些?幼儿园的远视、散光,要治吗?父母近视,孩子一定近视?保护眼睛,该做什么?看完你就懂了!

作者|燕小六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父母们百般阻挠孩子看Pad、手机、电视。主要怕:伤眼睛。

但最近,燕小六听到一个坏消息:从没看过电视、偶尔看Pad,孩子竟然也“近视”!

上网一搜,幼儿园视力检查,真是不查不要紧,一查,半个班的近视眼。

“幼儿园孩子的眼轴长度还在发育中。此时查视力,不能套用成人的标准和方法。即使视力查出来不到1.0,也不能就说孩子近视。”上海长征医院眼科主任魏锐利表示。

幼儿园孩子应该看多远?

孩子的视力和其身体其他器官、功能一样,都有一个逐步成熟、完善的过程。比如:

魏锐利医生指出,1~3岁时,孩子眼球还在发育,视力本来就偏低。有研究认为,孩子6岁以后(也有说10岁),视力能力可达到正常成人水平。基于此,5岁儿童的正常裸眼视力达到0.8,算正常;下限是0.5;0.4属于偏低。

“此外,幼儿园使用视力检查表,应用水果、动物、植物等低幼版本,孩子看得懂、讲得清。”魏锐利医生说。

幼儿园“眼检”,查哪些?

幼儿园娃娃视力发育不完善,还有没有必要检查?

“有!对6岁以下的孩子,眼科专业医生更强调‘眼发育检查’,而不单纯是看得远近。”魏锐利医生介绍,主要包括以下5方面:

眼外观:两眼大小、高低是否对称。

观瞳孔:1.两瞳孔大小相同,眼珠黑白分明。2.在弱手电光照射下(注意不要用过强光),瞳孔内无异常颜色,若有白色,可能说明患先天性白内障;若瞳孔内呈**,应排除视网膜母细胞瘤。

观眼肌:会否斗鸡眼、睨眼等,视物时不会总侧头、转脸去看。若只是偶尔出现上述情况,也应请眼科专业医生进一步判断,排除散光、斜视等。

观眼睑:摸摸眼皮有无肿粒、触痛,注意小孩会不会频繁眨眼、揉眼。这些症状可能与各种类型结膜炎、麦粒肿、霰粒肿、眼睑内翻、倒睫等有关。需要提醒的是,长期患眼睑病、结膜病,也会影响视功能发育。

观视态:在弱手电光照射下,观察眼球转动、瞳孔缩放是否灵活。对于0~3岁的孩子,可以用交替遮盖眼睛的方法,观察孩子视物时,会否出现反应迟钝、抗拒,以了解视功能。

有报道称,学龄前,孩子的远视度数应在+1.00~+2.00DS(即+100度~+200度),散光度数在0~?1.00DC(即?100度内)。

魏锐利医生表示,两三岁的幼儿喜欢贴在电视、书籍前看,或玩玩具要凑到鼻子处才能捏住,可能是视觉发育不佳的一个信号。父母可以到专业眼科医生处进一步检查。

幼儿园的远视、散光,要治吗?

如果幼儿园期间查出来远视、斜视、散光,要治疗吗?

1.远视要密切观察

魏锐利医生指出,远视在幼儿中很多见。婴幼儿的颅骨发育不完全,相较成年人,其眼轴也较短。所以,直到学龄前,很多儿童会是远视眼。

“这未必是坏事。此时的远视眼被称为远视储备,即随着视觉发育,会慢慢变成正常视力。”魏锐利医生说。

2.>150度的散光,要干预

一般幼儿园期间<100度的散光,父母每隔3~6个月,带孩子复查视力即可,不用戴眼镜干预。多数时候,这些度数的散光会随着生长发育,慢慢消失。

若散光>150度,孩子因为看不清楚,视力不佳,应在眼科医生指导下佩戴眼镜,以帮助孩子得到清晰的视图像,刺激良性发育。

3.发现斜视,尽快检查

任何年龄段的孩子,若发现斜视(专业术语:眼位不正),应尽快请儿童眼科医生做全面检查、评估。

斜视不仅影响孩子视物能力,使其丧失立体视(3D视力)和双眼视(双眼同时用),还会导致手眼不协调。因为视物困难,孩子看东西的动作格外别扭。这还可能对其幼小的心灵施加过大的心理压力。

3~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敏感期。过了这个时间窗,即使手术能治好斜视的姿态,视力却很难提高。

父母近视,孩子一定近视?

很多父母对孩子视力的关注,源于一种隐忧:近视会遗传!

魏锐利医生介绍,目前普遍认为,近视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交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复杂疾病。

近视分两种:单纯性近视和进行性近视。

(点击看大图)

说是遗传,一定中招吗?

不同研究都发现了遗传和近视的强关联。如,有研究证实,父母都近视,孩子近视的可能性为40%;父母一方近视,孩子近视的可能性为20%~25%;父母双眼都明亮,孩子近视的可能性为10%。

值得注意的是,高度近视与低度近视在遗传方面,大有不同。父母都是高度近视,孩子近视的可能性超过90%。

保护眼睛,该做什么?

先天遗传改不了,后天保护很重要。

魏锐利医生表示,无论是斜视、近视、散光等,都和用眼习惯关系密切,也和环境因素紧密相关。要护好眼睛,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户外活动要充足。儿童最好的成长环境应该是玩玩玩,在大自然中撒花欢。但如今孩子最灵活的身体器官,是“手指”。戳Pad,戳手机,戳键盘,戳遥控器。就这样,眼睛好得了吗?

2.伏案学习别太久。

3.周边折射避避开。比如,把玻璃当墙壁盖起的大楼,在大晴天,很毁“眼睛”。酷暑、大太阳下、雪地里,要戴太阳镜。

4.营养摄入应达标。如维生素E被证明是改善视力的重要成分。

近视有遗传几率,但不是100%遗传。在孩子成长中,好好引导、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孩子发生近视的几率和程度,都会大大降低。此外,在成年前,即使有近视,但能控制在中低度数,可以有效预防病理性近视所致的眼底并发症。日后,孩子还有机会通过手术途径,恢复明亮双眼。

资料来源:

1.廖萱,兰长骏.近视遗传学研究进展.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05):503-509.

2.Au EKG, Tay TH, Lim MK. Race, culture and Myopia in 110,236 young Singaporean males. Singapore Med J.1993.34(1):29-32.

3.Morgan I, Rose K. How genetic is school myopia. Prog Retin Eye Res.2005.24(1):1-38.

4.翁蕾鸣,王昕,王沥,金锋.近视与遗传.遗传.2006.(04):486-492.

5.Zadnik K, Satariano WA, Mutti DO, Sholtz RI, Adams AJ. The effect of parental history of myopia on children's eye size. JAMA.1994.271(17):1323-7.

6.Sorsby A, Benjamin B. Modes of inheritance of errors of refraction. J Med Genet.13.10(2):161-4.

7.Wu MM, Edwards MH. The effect of hing myopic parents: an analysis of myopia in three generations. Optom Vis Sci.1999.76(6):387-92.

8.Pacella R, McLellan J, Grice K, Del BEA, Wiggs JL, Gwiazda JE. Role of genetic factors in the etiology of juvenile-onset myopia based on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refractive error. Optom Vis Sci.1999.76(6):381-6.

9.刘霞.高度近视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0.(05):268-270.

10.冉敏,冯光强.近视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广州医药.2012.(0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