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腔科医护操作规程

2.感控工作总结

3.传染病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岗位职责制度的区别

4.WS/T 509—2016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简介

5.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6.口腔疾病交叉感染的预防 什么是交叉感染

口腔科医院感染质控标准_口腔科院内感染管理

工作书是一个单位或团体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写工作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用词造句必须准确,不能含糊。一般包括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工作的项目和指标,实施的步骤和措施等,也就是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根据需要与可能,规定出一定时期内所应完成的任务和应达到的工作指标。在明确了工作任务以后,还需要根据主客观条件,确定工作的方法和步骤,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  

篇一口腔科门诊工作书怎么写

 一、听从安排

 在工作中不给科室其他同事和医生添麻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帮助医生完成工作,不随意违背医生的指令,按时完成工作要求。

 1、每天按时来医院,根据医院要求每一个护士必须要在9点之前到医院,我会按时来到医院工作,来到岗位后会把一些准备事情做好保证不犯错不出任何问题。

 2、同从护士长的安排,按时完成下发的任务,做好工作。

 3、把工作重心放在协助上面努力协助主治医生工作。

 二、多学口腔护理知识

 为了更好的在口腔科工作为会学习口腔护理知识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让自己有能力去独自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在工作中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口腔疾病,了解其中的病因和治疗手段。

 2、多学,学的多才能做的多,病人的病情不能耽误,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利用其他时间了解和阅读相关医疗知识,掌控更多的口腔疾病信息。

 3、对于一些比较麻烦的疾病在工作结束之后做好笔记,同时向其他人学习和了解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让自己落后。

 4、对于学习天至少要坚持连个小时学习,如果没有时间就会利用上班零碎时间来学习,报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让自己有更大的提升。

 三、友善对待病人,处理好医护关系

 病人来到医院看病,我们护士就有责任照顾好病人,让病人能够带着担忧来开心离去,我们医院就是给病人看病的就要展现我们医生的素养。

 1、对待病人一视同仁,在病人比较多时候根据比人的情况来严重程度来进行就医,避免因为耽误造成病情恶化。

 2、对待病人友善,友好的接待病人,对于病人如同对待自己的朋友,用真诚用微笑来为病人服务,让病人安心治病。

 3、病人在发脾气的时候尽量安抚不要和病人对着干,照顾病人的情绪,让病人安心放心。

 4、作为护士我们要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让病人能够放心安心。

 四、为医院考虑

 身为医院的一员我有责任为医院考虑,也有责任维护医院,不做任何有为医院声誉的事情。

 1、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每天的工作,保证自己给医院一个满意的答案。

 2、在工作中要凭借良心工作,做好工作,完成工作任务,不能危害病人的健康,不能影响病人的安危。

 不管在医院做的事情有多么重多么轻微,我都会做好自己的工作,给广大的病人送去他们需要的温暖。

篇二口腔科门诊工作书怎么写

 一、医院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x大、十x届x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卫生工作部署,坚持严质量、重学科、聚人才、优服务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区域口腔医疗保健中心这一目标,突出三项重点(质量管理、学科建设、服务能力),夯实三大支撑(科教人才、医院文化、信息平台),推进三名战略(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推进医院科学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高新院区的筹建及开诊工作

 (二)甲等口腔医院创建工作

 (三)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四)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

 (五)创建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基地

 (六)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

 (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八)充实调整中层干部,加强医院管理队伍建设

 (九)建立文明创建新常态机制

 三、主要指标

 根据医院分级管理要求和我院总体发展目标,本年度完成以下主要指标:

 (一)门诊人次:门(急)诊量增长8%-10%,其中外埠患者比例达到10%以上。

 (三)业务收入增长10%-12%。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比控制在10%以内。医疗成本同比增长控制在15%以内。

 (四)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甲级病历率?96;处方合格率?;平均住院日?12天;基础护理合格率?90%。

 (五)院感率小于5%,无暴发性医院感染发生。

 (六)病人满意率达到%以上。

 四、工作任务

 (一)做好高新院区筹备工作

 1、学科建设:发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口腔医学会主委单位、市级重点专业等影响力,着力建设好国际口腔医学中心、口腔种植诊疗中心、儿童口腔治疗中心、显微根管治疗中心、整形美容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心。

 2、后勤保障:提前谋划,编制预算和方案,保证装修工程按期进行,设备耗材及时到位,确保年底顺利开诊。

 3、围绕高新院区做好宣传工作:用多种形式,提高市民认知度,扩大院区影响力,提高东部地区市民口腔保健意识及口腔健康水平。

 (二)推进医院标准化建设

 以质量为核心,开展深化管理年活动,全面启动口腔医院创建工作。严格医疗质量管理,加大医疗质量管理力度,继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及考核方案,加大病历和处方的检查力度,严格按照等级评审的要求加强对药房、病案室的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医院标准化建设,实现医院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出台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操作流程及技术规范。全力准备医院评审工作,对照专科医院评审标准,全面自查,分解任务,改进服务、加强管理、推进临床路径、规范诊疗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等工作,争创口腔专科医院;完善二级质控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严防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医院档案管理到达省级规范化标准。实现医院健康快速发展,保持工作量和业务收入的均衡、稳定、持续增长。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和人力储备,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培养博士3-5名,引进博士3-5名,引进硕士40名左右。建立客座教授聘请考核激励机制,规范客座教授的聘任。

 (四)完善学科建设

 坚持高端引领,按照固强扶弱方针,遴选优势学科和潜力学科,加强与国内医院的合作,建立激励发展机制,提升技术和学术影响力。突出重点,强化弱势学科建设,使医院发展更加均衡:做强口腔颌面外科、科、医学影像科,解决部分专业拔尖人才缺乏现状。

 (五)坚持依法治院,创建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基地

 总结xx年来考务工作经验,根据《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评估指标体系》,完善管理制度,优化考试流程,全力创建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提升医院影响力。

 (六)抢抓战略机遇,创新医教协同,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

 编制培训方案,规范培训轮转机制和考核机制。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培训,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和技能;分期分批选派业务骨干和后备力量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理念,提高自身诊疗水平,积极引入新技术,开展新业务,拓展医院发展空间;积极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各种层次的学历、学位教育,不断提高医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层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口腔科医护操作规程

 本身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下面是我整理的医院感染管理的年度工作,欢迎阅读。

医院感染管理的年度工作(一)

  一、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督导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前提、

 2、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至少每半年一次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遇到问题随时召开专题会议,充分发挥委员会的领导和决策能力。

 3、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多部门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与相关科室积极配合,相互协调,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4、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加强管理及时监控各类感染环节,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监督检查本科医师合理用药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保障医疗安全。

  二、严格监测和监督工作

 1、医院感染的监测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行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要求临床医师熟练掌握其诊断标准,改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监测意识。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反馈给科室。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和反馈。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进行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临床科室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室内空气、高压灭菌锅进行定期和不定期随机抽样监测。

 3、开展医院致病菌和耐药率监测,定期向各临床科室反馈,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水平、

  三、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1)、所有人员要坚持洗手规则,在处理不同病人或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前、后均须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培养每月一次。

 2)、各种抢救物品与监护仪器在转换使用时,应进行表面消毒、清洗,各种导管、湿化瓶、吸氧面罩等均应规范进行消毒灭菌。

 3)、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防控措施。

  四、加强落实执行《手卫生规范》

 制订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五、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1、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的规章和标准,制订医务人员的卫生防护制度,明确主管部门及其职责,并落实到位。结合本院职业暴露的性质特点,制订具体措施,提供针对性的、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2、加强全院职工的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对高危科室及部门的医护人员每年提供健康体检,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自我防护。当出现职业暴露时,严格遵循职业暴露处理原则,按要求进行报告、登记、评估、预防性治疗和定期随访。

  六、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意识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建设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积极参加感染控制与管理的培训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使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2、医院感染知识的全员培训制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举办各级各类讲座和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通过培训,使广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医院感染管理的年度工作(二)

 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1、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重新调整充实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完善网络管理体系。

 2、将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加入了我科医疗护理质量督察中,制订相应奖惩办法。

 3、制定月、周安排,日重点,在实施的同时做好记录备案。

 二、医院感染监测方面

 1、病历监测:

 控制感染率并减少漏报

 2、环境监测方面:

 对门诊环境、空气、衣物、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定期监测。

 3、消毒灭菌监测:

 每日对全科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监测;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进行监测,并执行照射小时数登记,定期更换,以确保消毒质量。每周对我科使用的消毒剂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和物品进行自查。

 4、抗生素使用调查:

 定期对全科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防止滥用抗生素。

 三、门诊严格实行分诊制度。

 四、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杜绝泄漏。

 五、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

 六、对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完成上报。

 七、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的培训:将集中培训与晨会科室培训有机结合,增加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意识。

 八、将手卫生与职业暴露防护问题纳入我科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点,加强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

医院感染管理的年度工作(三)

  一、医院感染监测:

 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全院住院病人感染发病率,每月下临床监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每半年取回顾性监测方法,对出院病人进行漏报率调查。减少医院感染漏报,逐渐使医院感染病历报卡制度规范化。

 1、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每月对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2、根据《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和《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做好手术室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养工作。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及抗菌药物合理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每季度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

  三、督促检验科:

 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细菌谱及其耐药菌,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四、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进行全院医务人员分层次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感染预防控制新进展、新方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知识等。对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消毒隔离知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常识、清洁程序、个人防护措施及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等。

  五、病区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定期督查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及消毒处理情况,监督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毁形、回收焚烧处理等工作。

  六、传染病管理:

 按照要求搞好法定传染病管理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的管理,防止传染病漏报及流行。尤其要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控与防治力度。杜绝疫情漏报而导致疫情扩散的发生。

  七、医院改扩建工作:

 供应室、手术室的改建,应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污染物品的清理、消毒和灭菌必须有明确的循环路线,不能逆行。

医院感染管理的年度工作(四)

 为了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减少疾病的传播,控制医院感染的爆发和流行,必要要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现制订出20xx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控制的制度和措施,继续按照“二甲”医院评审的要求检查其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内镜、小儿科、口腔科、检验科、血透室等重点部门进行感染质量督查,并协助做好院感控制工作,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爆发和流行,并定期对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环节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二、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并通过各种形式对全院的工作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的培训,要让工作人员了解和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医院感染的有关标准及法律、法规,掌握消毒,灭菌、无菌技术的概念和操作及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等知识,并组织工作人员院感知识考试1—2次。

 三、认真的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管理工作,包括环境、空气、无菌物品等的卫生监测和效果评价,每月抽查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产房等的卫生学监测,督促科室做好消毒灭菌隔离等工作,每半年对全院各科室的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进行监测和效果评价,对不合格、达不到消毒的灯管和消毒剂督促及时更换,对新购入的灯管进行强度监测,合格的产品才可以投入科室使用。

 四、每月对全院各科的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和汇总,督促临床科室对院内感染病例的报告和汇总,定期下科室了解情况,抽查病历进行漏报调查,对全院的院内感染情侣进行分析汇总,及时向院长及主管院长汇报,每季度向全院各科通报反馈,每月对门诊处方进行抽查,查看抗生素使用情况,并计算出使用率。

 五、继续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经常下科室进行检查督促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和运送的规范性。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中规定的要求进行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

医院感染管理的年度工作(五)

 为提高我院院感管理质量,进一步搞好院感管理、传染病管理工作,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特制定20xx年工作:

 一、医院感染控制:

 1、每月下到各个科室监测住院病人院感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院感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2、每月对手术室、产房、血透室等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发现不合格处,严加整改,直至监测结果合格为止。

 3、每季度对临床科室、重点部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检查一次,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4、根据本年度院感监控管理要求,配合全国院感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一次。

 二、抗菌药物应用:

 1、按照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定期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协助检验科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细菌谱及其耐药菌,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三、传染病管理:

 1、每天收集全院各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卡、死亡医学诊断证明书、居民恶性肿瘤报告卡,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肿瘤病例报告工作。

 2、每天对收集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保证其内容完整、真实。

 3、收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按照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4、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本,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5、每月与医务科核定死亡病例登记,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6、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四、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1、每月到医院临床支持中心检查一次,督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执行情况,避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

 2、每月查阅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一次、发现漏项及时填补。

 五、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

 1、将手卫生消毒列入科室质量检查项目,每季度抽查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技术考核一次。

 2、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宣传教育,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3、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严格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六、院感知识培训:

 1、本年度协同医教科组织新进人员进行院感、传染病知识岗前培训一次。

 2、分层次开展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培训两次,提高医务人员院感知识水平。

感控工作总结

各医院口腔科医护操作规程描述有不同,大致要求如下:

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为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带防护镜、手套(手套一人一用一废弃)。

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一)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等)每人用后必须严格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需按要求消毒。?

(二)器械尽量用物理灭菌法灭菌,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如使用化学灭菌剂,每日必须进行有效浓度的测定。?

(三)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腊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口腔专用X线照相室应严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

用紫外线作室内空气消毒.对每例患者每次就诊时详细询问病史,尽可能了解与口腔临床操作有关的交叉感染的重要疾病,必要时做相应的化验检查,每例患者治疗前用氯己定液漱口,减少口腔中的菌落.

医护人员必须建立保护意识和执行操作规程普遍性预防措施由于从患者的病史及检查中不能可靠地判断是否感染了艾滋病(或其他血源性传播性疾病,同此对任何患者均应一致对待,取预防隔离措施.

口腔科医生的手是交叉感染的重要媒介应养成戴手套和洗手的习惯,在口腔治疗过程中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及配戴防护镜,诊治每例患者后认真洗手.无菌操作原则,治疗过程中避免戴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尽量使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对于照明灯开关使用一次性覆盖物;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小心操作,防止误伤自己或患者.

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

一般口腔器械消毒灭菌使用过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要按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各类车针,扩大针,拔髓针,牙周刮治器,洁牙器等小器械使用后先用戊二醛浸泡,,再用清水冲洗擦干.分类包装用小型高温蒸汽灭菌器灭菌.拔牙钳,牙挺,非一次性弯盘,探针,镊子,牙龈分离器,牙凿,骨凿,持针器,剪刀,玻璃调板,剔挖器,取模托盘,银汞充填器,金属雕刀,三用枪等使用后用含有效氯,浸泡,,清洗擦干分类包装用高温蒸汽灭菌.口腔检查器材一律使用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吸唾器,漱口杯,注射器,手套等,使用后浸泡于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的容器要加盖,初消后由供应室回收集中毁形分类装入**塑料袋再装入专用密封桶定点上锁放置,每日由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特种医疗垃圾回收公司上门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做好交接登记,禁止回流市场.

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的消毒灭菌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门诊使用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医疗器械,其内部较难消毒.治疗完毕将水汽开关开启,冲洗水汽系统,用戊二醛棉球将钻针周围的残垢擦掉,将钻针卸下,然后将手机卸下,再用戊二醛棉球擦拭手机外部,用清水冲洗擦干,从管口

喷入牙科手机清洁润滑剂,袋装封口注明灭菌日期,再放入小型预真空高温蒸汽灭菌器,接通电源,启动消毒器,选择程序及灭菌温度和时间.

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管理

各科室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室兼职监控医生,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督促本科室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对卫生员的卫生学管理.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消毒灭菌物品是否合格,必须通过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才能确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定期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月数次,其细菌含量必须控制在指定范围内;灭菌剂每月监测数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戊二醛应每周监测.物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和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应使用中灯管。

传染病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岗位职责制度的区别

一段时间的工作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告一段落了,这段时间里,相信大家面临着许多挑战,也收获了许多成长,是时候仔细的写一份工作总结了。那么写工作总结真的很难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感控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控工作总结1

一、按照考核标准质考内一科、妇产科、产房、儿科、外科两个换药室、眼科、针1、2、3室,胃镜室、口腔科、检验科、供应室、内二科、急诊科、手术室,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科主任,限期整改,感控科跟踪检查评价整改效果。

二、自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查传染病漏报,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各位门诊医师,并要求签字、整改。

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于6月16日由院颁布实施,感染办曾经培训、考试过,我院一直按照《条例》及配套文件要求执行。由于我院的业务不断拓展,每年都有新进人员,这些人员虽然经过岗前培训,但医废的内容只是部分;从国家层面近两年对医疗废物管理力度加大、细化,我院今半年就接收市区环保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专项检查4次,省市医疗安全检查都有医废内容,还有正在进行的文明城市测评也有医废内容,在历次上级部门检查和本院的日常检查中,有些科室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为此感控科于本周二下午对全院各临床、医技、药剂、总务后勤科室人员进行了《依法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专题培训,课堂秩序好,大家能记笔记。并且进行课后考试,本次培训实到122人,考试80分以上113人,合格率92.6%,取得满意的效果。

四、完成日常工作,带教工作。

五、本科xxx休工休。

六、主动下所分包的手术室开展工作。

感控工作总结2

受宜阳县卫生局刘跟党局长、医政股杨股长、李股长的委托,对20xx年度乡镇卫生院上半年控感工作质量进行督导。根据卫生局安排,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用现场查看、指导,示教等方法进行有效督导,通过现场查看医疗废物暂存处、预检分诊处、发热及门诊、留观室的设置与消毒管理,尤其是城关镇、高村乡卫生院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能在经济紧张的情况下购置专用的医疗废物专用桶、袋及利器盒,对医疗废物处理规范,在此特提出表扬。现将存在问题汇总如下。存在问题:

1.无健全的医院感染质量委员会及工作制度、职责。无管理人员定期检查、考核、总结。

2.无医疗废物的质量责任制及责任人,无医疗废物暂存地管理制度及培训制度(为护士兼管)。

3.无医院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无每年两次无菌物品、空气、医务人员手的检测)。

4.个别卫生院有预检分诊处、发热及门诊,但形同虚设,无配套的设置与消毒管理(无人坐诊)。

5.多数卫生院未使用医疗废物专用桶、袋及利器盒。

6.止血带、碘伏缸未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7.个别卫生院仍有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混装现象(垃圾池等地随处可见棉签、产巾)。

以上问题应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知识,规范重点部位及重点部门医院预防与控制,做好职业防护与生物安全,加强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重视医院环境清洁、消毒与监测,加强医疗废物与污水的管理。总之通过督导使我县医院感染工作有所提高。

感控工作总结3

感控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与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后勤科积极协作,在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环节控制,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等方面有一定成效。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有有总结:今年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2次,分别就20xx年工作总结、20xx年工作规划及培训学习、防控突发等几个内容,专门研究布署,落实相关工作。

二、服务临床:20xx年修订完善了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监测等各项制度,进一步落实了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标准操作流程,完善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措施、一类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制度及流程、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等。感控科定期督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指导临床:感控科每周不定期对各科室院感工作进行督查,督查后由科室负责人签字,每季度一次科主任、护士长例会,对全院院感工作进行点评、总结、分析和通报,积极整改,对亮点予以表扬,每个月在省网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数据汇总、网络上报和分析,今年1-11月共监测手术 2395例,其中Ⅰ类切口545例,Ⅱ类切口1842例,Ⅲ类切口8例,围术期预防用药都能按照要求在术前0.5-2小时内执行。

医院感染率1至11月为0.08%,漏报率为0。开展了NICU的监测,呼吸机相关肺炎调查病例数0例。环境卫生学监测,今年1-11月份共监测871份,其中空气182份,物表495份,医务人员手78份,使用中消毒液62份,透析液54份。

四、开展了前瞻性调查和手术部位目标监测:1至11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43例,每周深入科室调查住院病人感染情况,及时掌握各科室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防控措施,杜绝了医院感染的暴发。进行了术后和出院后电话追踪随访。

五、加强消毒灭菌及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

1、遵循消毒隔离与标准预防原则,各科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按照规程进行。

2、加强了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使用中的吸氧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等每日清洁消毒,更换无菌液,用后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3、落实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制度,院感科每季度对重点科室分批监测,普通科室每半年分批监测,各科室监测登记资料及时、准确, 监测结果出现不合格时,积极查找原因,取对策、并再次进行复,确保消毒灭菌效果和医疗安全。每季度对各科室和重点院感部门的消毒隔离及监测工作有通报和整改意见。

4、加生安全防护工作,在工作中发生意外者,给与丙总球蛋白、乙肝疫苗注射,健康体检,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尤其加强了标准预防的培训学习。严格手卫生宣传和管理,在院感培训中以形式观看洗手方法及正确性。不定期抽查、抽考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和洗手方法,医务人员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不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六、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和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规范,制定了医院感染暴发处置预案和流程,绝大多数医生都能及时上报院感病例。

七、加强巡查,主动沟通,强化院感重点部门的管理,对分娩室、手术室、特别是N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非常重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与无菌操作标准化,对暖箱、湿化水、雾化药槽、呼吸机三通口等、母婴病房的`消毒以及手卫生严格监测,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手术器械的清洗均按照规范进行和督查,确保了医疗、护理安全。

八、参与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定了围术期抗生素使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等,参与一类手术预防用药的调查。由感控科、微生物室、药局对抗生素应用进行监测、排名,每半年通报一次。

九、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今年重点针对突发进行了相关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增强了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

十、接受市卫监所和疾控中心检查,基本情况比较满意,疾控环境样细菌培养检验报告均符合国家标准,合格率达100%。消毒供应中心基本建好,因部分设备基本到位,目前院感科与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准备对CSSD室内装载,待达标后请上级领导审核验收。

十一、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管理比较到位,院感科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各类人员职责、废物分类收集处置流程、运送路线、交接登记等规程,使医疗废物处置基本做到了有序、规范、合理、正确。

十二、存在的问题:

1、根据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配备,1000张床位以上的大型医院不得少于5人,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不得少于3人;300-500张床位的医院不得少于2人;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不少于1人。

2、由于医院条件限制,感控科人员少,微生物病原学检测人员少,不能承担样工作,样计算或样面积不规范、不标准。 感控科要有专职医生做好院感工作,开展目标监测、前瞻性监测工作。

3、在院感的投入上还要加强,比如污水处理设施、手卫生设施、干手设备等等。要有专职人员回收医疗废物。科室管理不到位,有待于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医院感染管理目前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其导致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而且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后果非常严重。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主要还是对医院感染一些工作没有高度重视,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得到重视,而我们要经常出去学习新知识,不断改进工作,总结经验,警钟长鸣,吸取前车之鉴,认真落实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环节控制,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把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WS/T 509—2016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简介

传染病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岗位职责制度一、传染病管理制度1.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严格传染病管理,严格控制传染病传播及流行。2.传染病患者就诊,应建立传染病登记制度,由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消毒处置;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留在观察室隔离观察。3.传染病患者的排泄物和使用过的物品,应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出传染病区(房);患者用过的被服须消毒处理后再送洗。4.发现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按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及时向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不得漏报、瞒报、重报、错报。发现暴发疫情须立即上报5.传染病报告登记表、报告卡及相关记录要准确完整,并按要求进行汇总、统计、上报,存档备查,注意保密。疫情管理员应及时核对,检查漏报、迟报、错报情况,并进行校队。二、医院感染管理(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重要的职责,要建立并实施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2.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制度并实施本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对策、措施、效果评价、监测报告制度及相关工作流程,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3.将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及技术的定期考核及医院感染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及定期考核的内容,并定期向医务人员及管理部门通报。4.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的在职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对本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及教育。5.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及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新生儿室、产房、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及监测工作。

6.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制定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7.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有条件的要集中进行处置,并建立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二)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1.手卫生管理1.1 配备卫生的手卫生设施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便捷的洗手设备及设施,包括一般手卫生设施和外科手消毒设施。一般手卫生设施包括流动水洗手设施、清洁剂、速干手消毒剂等,手术室、产房、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外科手消毒设施包括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及刷手工具、消毒液及无菌巾、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等。1.1.1 病房及各诊疗科室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1.1.2 使用刺激性小的洗手液。1.1.3 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1.1.4 不便于洗手时,应配备快速洗手消毒剂。1.2 手卫生管理基本要求1.2.1 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1.2.2 应定期开展手卫生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及手消毒的效果。1.2.3 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及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1.3 洗手及速干手消毒1.3.1 指征: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当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①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②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④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⑤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⑥处理药物及配餐前。1.3.2 方法及要求①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②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③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具体操作步骤参照六部洗手法。④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1.4 外科手消毒1.4.1 指征:实施所有手术前,均应进行外科手消毒;不同意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1.4.2 方法及要求。均应先洗手,后消毒。①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②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③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④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⑤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6,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擦干,应用醇类手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1.5 手套的使用戴手套可阻止细菌传播和防止手部严重污染1.5.1 接触患者的手可能被污染时或接触患者的黏膜、血液、体液时,应戴清洁手套。1.5.2 工作人员在进行手术操作、护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进行进入体腔的侵入性操作时都应戴无菌手套。1.5.3 使用手套注意事项①脱手套后应洗手或消毒手消毒。②手套只能作为手卫生的措施,不能代替洗手。③当诊疗活动结束或怀疑手套破损时,以及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④当护理同一个患者,从接触污染部位再接触清洁部位,需要更换手套。⑤一次性手套只能使用一次,不能清洗后重复使用。2.消毒药械管理制度2.1 应指定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本院消毒、灭菌药械购入、存储和使用的监督、检查及指导。

2.2 购部门应根据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的审核意见进行购,并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2.3 必须建立并落实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和出入库登记制度。2.4 建立消毒器械使用登记册,登记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操作者和消毒效果的定期监测结果以备查验。2.5 使用部门应严格执行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2.6 禁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3.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3.1 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统一购,临床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试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3.2 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要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购管理、临床应用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3.3 购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三证即《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应在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处备案,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购登记制度。3.4 在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进行验收,除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及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相一致外,还应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内外包装应完好无损,包装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及说明。3.5 应设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禁止及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使用。3.6 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标识不符合标准,包装有破损、超过有效期和产品有不洁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详细记录现场情况,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及时向医务管理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报告。

3.7 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3.8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按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3.9 对骨科内固定器材、心脏起搏器、血管内导管、支架等植入性或介入性的医疗器械,必须建立详细的使用记录。记录必要的产品跟踪信息,使产品具有可追溯性。器材条形码应贴在病历上。4.消毒隔离工作制度4.1 普通病房消毒隔离管理要求4.1.1 做到一床一毛巾湿式刷床,一柜一抹布清洁床头柜;使用后的毛巾和抹布消毒液浸泡后再清洗、晾干备用,或清洗后高压灭菌备用,床刷每日消毒一次。无菌物品及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标记明显。4.1.2 用湿式打扫室内外卫生。打扫办公室、病房、配餐室、厕所等清洁卫生工具,要严格分开使用并悬挂。4.1.3 用量器准确配制各种消毒液 ,浸泡各种物品的消毒液按要求更换,对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消毒效果进行定期监测,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4.1.4 病室设有专用无菌物品柜,离地面不得少于20,离墙不少于5,离天花板不少于50。消毒物品标明消毒日期及有效期限,高压蒸汽灭菌物品在干净干燥情况下有效期为7天;置于无菌容器中的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限于24小时;无菌包启用后,如包内物品一次伟用完,应及时按原包装顺序包好,注明开启日期时间,12小时内有效。4.2 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4.2.1 操作前洗手、戴口罩,每操作及护理一人次后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消毒。4.2.2 一切接触患者无菌组织的诊疗用物均要经灭菌后方可使用。使用一切无菌物品,要先检查其灭菌效果及灭菌期限,包装是否严密。4.2.3 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使用时不得触及非无菌区,无菌持物钳若系干筒保存,使用时间限于4小时;若系消毒液罐保存,则每周须消毒2次,容器及浸泡液同时更换。4.2.4 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无菌盘铺好后限用4小时,抽出的药液超过2小时不能再用;肌肉注射稀释液开瓶后限用24小时;静脉用稀释液开瓶后限当班使用(或4小时),瓶罩同时更换。

4.2.5 一切无菌用物及体温表、压脉带、手垫等限一人一份使用。4.3 传染病患者房间门前备隔离衣及快速手消毒剂。根据传染病种类,分别取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等,有隔离标志;传染病患者的排泄物及用品应进行消毒处理;患者出院、死亡后的床单按要求进行综末消毒处理。附:监测标准环境分类科 室空气(3)物理表面(2)医务人员手 (2)无菌用物使用中的消毒液()Ⅰ类环境层流手术室层流病房≤10≤5≤5无任何微生物≤100个Ⅱ类环境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血透室≤200≤5≤5无任何微生物≤100个Ⅲ类环境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科、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500≤10≤5无任何微生物≤100个Ⅳ类环境传染科病房≤500≤15≤5无任何微生物≤100个注:母婴同室、儿科病室监测的物体表面、餐具、医务人员手不得查出沙门菌及其它致病菌,消毒后的物品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5.医疗废物管理制度5.1 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设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5.2 医疗废物的暂存场所选址合理,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鼠、防蚊蝇、防盗等安全措施,定期消毒,保持环境整洁。5.3 产生医疗废物的科室,要有专人负责登记、分类收集、暂存、密闭运送。5.4 医务人员出诊后,应将医疗废物带回,不得留在出诊地点及生活垃圾混放。5.5 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置于专用的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进行交接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字等,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5.6 收集医疗废物的容器或收集袋要有统一标识,锐利废物和高度污染的医疗废物按规定分别放入密闭、防刺、防渗容器或收集袋内。5.7 使用专用运送工具,将分类分装的医疗废物按规定时间、路线,运送到指定的暂存场所,不得渗漏、遗撒,污染环境。医疗废物暂存时间不超过2天。

5.8 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应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知识、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6.锐器伤预防及应急处理发生锐器伤的高危操作包括:套回针套、摆弄针头、分开针头及注射器,没有及时或者就近丢弃针具等。6.1 锐器伤的预防6.1.1 小心处理利器。6.1.2 注射器使用后切勿复帽,可用单手持针筒挑盖套上。6.1.3 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的针头及头皮针不作分离,直接放入耐刺的锐器盒。6.1.4 使用更安全的工具及方法,如静脉血时使用真空试管并使用防护用具。6.2 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操作时不慎被患者血液、血制品、体液、组织液污染的利器损伤时,应立即取相关措施,防治经血液传播疾病感染。6.2.1 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10分钟;在伤口旁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6.2.2 伤口冲洗后,使用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6.2.3 血液、体液或医疗废物污染液溅入眼内,马上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之后立即到专科进一步处理。6.2.4 向医务管理部门、护理部及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报告,并寻求医疗帮助。6.2.5 协助完成经血液传播疾病半年内追踪观察。6.2.6 受伤医护人员血液监测流程:暴露源为(+),受伤医务人员为(+)或(+)时,不需注射疫苗或;受伤医护人员为(-)未注射疫苗者,24h内注射,并按0月、1月、6月注射疫苗,监测,,, 1年。暴露源为(+),受伤医护人员为(-)时,经过专家评估后,立即服用预防性用药,并进行医学观察1年:刺伤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查、肝功能。7.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和报告制度7.1 职业防护制度7.1.1 坚持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本院内进行的所有操作,都视为可感染性操作。将操作中所有接触的血液、体液暴露源均列为潜在危险的传染源,积极做好职业防护。7.1.2 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大衣,必要时戴口罩、一次性手套、防护镜、防护面罩,穿隔离衣、隔离鞋等)。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脱工作服、工作帽等,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出本院大门。

7.1.3 当皮肤接触或可能接触血液、血制品、体液、组织液、黏膜或及可疑被污染的环境直接接触时,应戴手套,并使用正确洗手方法。7.1.4 估计有血液、体液喷溅、飞溅至眼、口腔、其他黏膜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可能时,应戴护目镜和防和防渗透性口罩;估计有大面积血液、体液飞溅的可能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7.1.5 凡及血液、体液或感染性材料接触后的设施、设备、环境等均应尽快消毒。7.1.6 禁止在可能存在血液暴露的工作场所进食,不得将食物及饮料放在放置感染性材料的冰箱内。7.1.7规范操作行为,禁止易引起锐器伤的高危动作。禁止将利器端直接传递给他人;禁止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套回针头帽;禁止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进行手工毁形;在工作场所不得用手直接拾取破碎的玻璃器皿。7.1.8 操作时或操作后,尽快将使用过的暴露源丢弃在专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箱中,将锐器物放入符合国家标准的锐器物收集器中。7.1.9 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光线充足。7.1.10 护理人员自身带有皮肤伤口、皮炎或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如口腔溃疡)等,不应参加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治疗、护理、检查工作。7.1.11 医务人员应参加职业防护知识学习、掌握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7.1.12 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①基本防护适用对象:在本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区域,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防护配备:白大衣、工作裤、工作鞋、工作帽和医用口罩。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防护。②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病房的工作人员(医、护、技、工、勤);转运疑似和临床诊断患者的医、护、技人员及驾驶员。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防护镜、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手套、面罩、鞋套等。

③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使用面罩。7.2 报告制度7.2.1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本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应在2h内上报医务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和护理部,暴露源为阳性或疑似患者,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h内上报医务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和护理部。7.2.2 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传染病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岗位职责制度

传染病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岗位职责制度

一、传染病管理制度

1.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严格传染病管理,严格控制传染病传播及流行。

2.传染病患者就诊,应建立传染病登记制度,由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消毒处置;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留在观察室隔离观察。

3.传染病患者的排泄物和使用过的物品,应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出传染病区(房);患者用过的被服须消毒处理后再送洗。

第 1 页

4.发现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按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及时向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不得漏报、瞒报、重报、错报。发现暴发疫情须立即上报

5.传染病报告登记表、报告卡及相关记录要准确完整,并按要求进行汇总、统计、上报,存档备查,注意保密。疫情管理员应及时核对,检查漏报、迟报、错报情况,并进行校队。

二、医院感染管理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 2 页

1.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重要的职责,要建立并实施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制度并实施本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对策、措施、效果评价、监测报告制度及相关工作流程,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第 3 页

3.将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及技术的定期考核及医院感染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及定期考核的内容,并定期向医务人员及管理部门通报。

4.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的在职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对本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及教育。

5.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及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新生儿室、产房、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及监测工作。

第 4 页

6.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制定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7.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有条件的要集中进行处置,并建立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二)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

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基本信息 4 前言 5 标准正文 5.1 1 范围 5.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3 术语和定义 5.4 4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 5.5 5 建筑布局、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 5.6 6 人员管理 5.6.1 6.1 医务人员的管理要求 5.6.2 6.2?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5.6.3 6.3 患者的安置与隔离 5.6.4 6.4 探视者的管理 5.7 7 医院感染的监测 5.8 8 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5.8.1 8.1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5.8.2 8.2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5.8.3 8.3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5.9 9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5.10 10 手卫生要求 5.11 11 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 5.12 12 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 5.13 13 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 5.14 14 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 6 标准全文 1 拼音

WS/T 509—2016 zhòng zhèng jiān hù bìng fáng yī yuàn gǎn rǎn yù fáng yǔ kòng zhì guī fàn

2 英文参考

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

3 基本信息

ICS 11.020

C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509—2016《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生育委员会于2016年12月27日发布,自2017年06月01日起实施。

4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王力红、吴安华、安友仲、李卫光、赵霞、张京利、李六亿、杜斌。

5 标准正文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5.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lt,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筑布局与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人员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手卫生要求、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

传染病医院ICU及儿科和新生儿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可结合专业特点,参照本标准执行。

5.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院 2003年版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原卫生部 2003年版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原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3年版

消毒管理办法 原卫生部 2002年版

5.3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重症监护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ICU

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病房,为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

3.2

空气洁净技术? air cleaning technology

通过多级空气过滤系统清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创造洁净环境的手段。

3.3

中央导管? central line

末端位于或接近于心脏或下列大血管之一的,用于输液、输血、血、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血管导管。这些大血管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

3.4

目标性监测? 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感染高危人群、高发部位、高危因素等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血液净化相关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器械相关感染? deviceassociated infection

患者在使用某种相关器械期间或在停止使用某种器械(如呼吸机、导尿管、血管导管等)48 h内出现的与该器械相关的感染。如果停止使用相关器械时间超过48 h后出现了相关感染,应有证据表明此感染与该器械使用相关,但对器械最短使用时间没有要求。

3.6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entral line associated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

患者在留置中央导管期间或拔除中央导管48 h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存在的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

3.7

呼吸机相关肺炎?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

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时所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 h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

3.8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

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或拔除导尿管后48 h内发生的尿路感染。

3.9

医院感染暴发?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outbreak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5.4 4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

4.1 ICU应建立由科主任、护士长与 *** 感控人员等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4.2 应制定并不断完善ICU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落实于诊疗、护理工作实践中。

4.3 应定期研究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4.4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对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

4.5 应针对ICU医院感染特点建立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所有T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进修人员、实习学生、保洁人员等,应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4.6 抗菌药物的应用和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文件及指导原则。

4.7 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有关规定。

4.8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家属宣讲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规定。

5.5 5 建筑布局、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

5.1 ICU应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

5.2 ICU整体布局应以洁污分开为原则,医疗区域、医疗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5.3 床单元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5m2,床间距应大于1m。

5.4 ICU内应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室(房),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8m2。

5.5 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光条件。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相对湿度应维持在30%~60%。

5.6 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消毒的原则。

5.7 不应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5.6 6 人员管理 5.6.1 6.1 医务人员的管理要求

6.1.1 ICU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业医务人员,ICU专业医务人员应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和技能。护士人数与实际床位数之比应不低于3:1。

6.1.2 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宜分组进行,人员相对固定。

6.1.3 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5.6.2 6.2?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6.2.1 医务人员应取标准预防,防护措施应符合WS/T 311的要求。

6.2.2 ICU应配备足量的、方便取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等。

6.2.3 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6.2.4 应保持工作服的清洁。

6.2.5 进入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

6.2.6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上岗前宜注射乙肝疫苗。

5.6.3 6.3 患者的安置与隔离

6.3.1 患者的安置与隔离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应将感染、疑似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区安置;

b)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6.3.2 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单间隔离;如隔离房间不足,可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集中安置,并设醒目的标识。

5.6.4 6.4 探视者的管理

6.4.1 应明示探视时间,限制探视者人数。

6.4.2 探视者进入ICU宜穿专用探视服。探视服专床专用,探视日结束后清洗消毒。

6.4.3 探视者进入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

6.4.4 探视呼吸道感染患者时,探视者应遵循WS/T 311的要求进行防护。

6.4.5 应谢绝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探视者。

5.7 7 医院感染的监测

7.1 应常规监测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构成比、病原微生物等,做好医院感染监测相关信息的记录。监测内容与方法应遵循WS/T 312的要求。

7.2 应积极开展目标性监测,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BSL)、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多重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患者,应集相应标本做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具体方法参照WS/T 312的要求。

7.3 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a) 应制定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b) 应通过收集病例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微生物检验,分析确定可能的传播途径,据此制定并取 相应的控制措施;

c) 对疑有某种微生物感染的聚集性发生时,宜做菌种的同源性鉴定,以确定是否暴发。

7.4 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依照GB 15982。

7.5 应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医院感染发病趋势、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取积极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7.6 宜用信息系统进行监测。

5.8 8 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5.8.1 8.1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1.1 应严格掌握中央导管留置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8.1.2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取最大无菌屏障。

8.1.3 宜使用有效含量≥2 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8.1.4 应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少的导管。

8.1.5 置管部位不宜选择股静脉。

8.1.6 应保持穿刺点干燥,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征象。

8.1.7 如无感染征象时,不宜常规更换导管;不宜定期对穿刺点涂抹送微生物检测。

8.1.8 当怀疑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如无禁忌,应立即拔管,导管尖端送微生物检测,同时送静脉血进行微生物检测。

5.8.2 8.2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2.1 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8.2.2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8.2.3 置管时间大于3d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

8.2.4 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洗。

8.2.5 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防止滑脱,保持尿道口及会 *** 清洁。

8.2.6 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

8.2.7 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 d~10 d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

8.2.8 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8.2.9 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集。

5.8.3 8.3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3.1 应每天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拔管。

8.3.2 若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头胸部抬高30°~45°,并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震动排痰。

8.3.3 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 h~8 h一次。

8.3.4 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8.3.5 宜选择经口气管插管。

8.3.6 应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

8.3.7 宜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8.3.8 气囊放气或拔出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

8.3.9 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

8.3.10 呼吸机内外管路应按照11.4的方法做好清洁消毒。

8.3.11 应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尽早停用。

5.9 9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9.1 应严格掌握患者出入ICU的指征,缩短住ICU天数。

9.2 应符合国家关于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要求。

5.10 10 手卫生要求

10.1 应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洗手设施与床位数比例应不低于1:2,单间病房应每床1套。应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每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10.2 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

10.3 医务人员手卫生应符合WS/T 313的要求。

10.4 探视者进入ICU前后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5.11 11 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

11.1 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方法如下:

a) 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随时清洁并消毒;

b) 医疗区域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

c) 计算机键盘宜使用键盘保护膜覆盖,表面每天清洁消毒1~2次;

d) 一般性诊疗器械(如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宜专床专用;

e) 一般性诊疗器械(如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如交叉使用应一用一消毒;

f) 普通患者持续使用的医疗设备(如监护仪、输液泵、氧气流量表等)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 2次;

g) 普通患者交叉使用的医疗设备(如超声诊断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表面,直接接触患者的部 分应每位患者使用后立即清洁消毒,不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h)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应专人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11.2 地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11.3 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的ICU,空气净化系统出、回风口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11.4? 呼吸机及附属物品的消毒如下:

a) 呼吸机外壳及面板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b) 呼吸机外部管路及配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

c) 呼吸机内部管路的消毒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

5.12 12 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

12.1 床栏、床旁桌、床头柜等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

12.2 床单、被罩、枕套、床间隔帘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随时更换。

12.3 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保持清洁,防止体液浸湿污染,定期更换,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随时更换。

5.13 13 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

13.1 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

13.2 腹泻患者的便盆应一用一消毒。

13.3 有条件的医院宜使用专用便盆清洗消毒机处理,一用一消毒。

5.14 14 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

14.1 ICU空气应达到GB 15982的要求。

14.2 空气消毒可用以下方法之一,并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a) 医疗区域定时开窗通风。

b) 安装具备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 空气洁净技术:应做好空气洁净设备的维护与监测,保持洁净设备的有效性。

d) 空气消毒器:应符合《消毒管理办法》要求。使用者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并定期维护,保 证空气消毒器的消毒效果。

e)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应遵循WS/T 367的规定。

f) 能够使空气达到卫生标准值要求的合法有效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6 标准全文

口腔疾病交叉感染的预防 什么是交叉感染

 是我院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要一年,而医院感染工作是此项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年来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科室相互配合下,圆满完成了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根据管理年标准要求,重新调整了医院感染委员会组织机构,科室成立了感染监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医生、护士各一名组成监控小组,明确了职责,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测和感染病例的上报工作,督促检查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制定了感染委员会和各部门管理小组职责,各种制度、操作流程、应急预案等一整套医院感染管理的长效机制,已装订成册下发科室,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并给予指导,检查结果纳入医疗护理质量考核中,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科室,要求科室制定整改措施,将整改措施作为下月重点检查内容,同时与科室的奖罚制度挂钩,促进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1、严格无菌操作,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因此,为手术室、产房配备了交换车,根据医院年青医护人员多,有些人无菌观念淡薄,加强了对消毒隔离制度的检查落实,严格操作规程及六步洗手法,做到操作前后洗手或用消毒剂喷手,注重操作中是否符合无菌操作程序,从而加强了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规范化管理。

 2、严格无菌物品的监测与管理,强调无菌物品有专柜定位放置,注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及正确的贴签方法,使用时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不准有过期物品出现。取消了戊二醛浸泡,凡能高压灭菌的.物品一律用高压灭菌,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溶液开启后写明日期时间,使用后血压计、听诊器用擦拭消毒,体温计、氧气湿化瓶、吸痰器的引流瓶、呼吸机管道,用后及时浸泡消毒后干燥保存,一切医疗器械用后先浸泡消毒清洗后再送供应室高压灭菌,保证了无菌物品的消毒质量,一次性物品绝对不能重复使用,止血带、扫床巾、擦桌布,做到一人一带一巾一布一消毒使用。

 3、按照管理年要求,给胃镜室购置了清洗槽和储镜柜,为预防由内镜引起的医院感染提供了保障,口腔科布局不合理,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改建了房间布局,操作台之间设了隔段,增设洗手池和超声清洗机,理疗室完善了消毒隔离制度,建立了空气培养登记本,银针进行双灭菌,床与床只设立了屏风。人流室增加了房间,分设清洗室、手术室、病人休息室,建立医护人员通道、病人通道,严格执行门关,制定了刷手流程,配备专用洗手消毒液,做到一人一刷一用一灭菌,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三、开展了环境卫生学检测与管理

 1、医护人员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加强手的消毒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单易行的措施之一,要求医护人员每次操作前后或接触病人前后都要认真洗手,为了提高洗手质量,各科改造了洗手设施,购进了有消毒作用的洗手液,张贴了洗手流程示意图,并进行操作示范,达到掌握,严格执行最手卫生的要求,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从元月份开始对工作人员手、无菌物品、消毒液、空气等各种物体表面每月做一次培养监测,工作人员手合格率90%、无菌物品合格率100%、空气培养合格率100%、各种物体表面合格率89%。

 2、紫外线消毒管理,我们各科用紫外线和电子灭菌器空气消毒,各科室每月做空气

 培养一次,院感办每月抽查重点科室,手术室、产房、口腔科空气培养一次,每半年用紫外线化学指示卡监测紫外线强度一次,新安装的灯管随时监测,并将结果详细记录保存,如:灯管辐射的强度,使用时间等,对强度不达标的灯管及时更换,以确保空气消毒质量。

 3、对高压锅监测的管理,规范了全院无菌物品的统一消毒灭菌制度,从2月份开始对供应室、口腔科高压锅每月做生物监测一次,对每锅物品用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或3M胶带做化学监测,保证了无菌物品的灭菌效果,院感办不定期抽查,确保有效的消毒浓度。

  四、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按医院感染要求,规范了医疗废物的收集处理流程,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用不同颜色塑料袋分装,配备了锐器盒和专用垃圾袋,订做了医疗废物警示标识,一次性注射器用后进行初步毁形,浸泡处理由供应室回收后送锅炉房焚烧处理,对卫生员进行教育,培训率100%使之熟悉掌握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集中处置流程,医用垃圾出科前贴警示标识、密闭运送与锅炉房人员进行交接并实行双签名,生活垃圾由各科卫生员轮流每人一个月负责管理,院感办不定期进行检查。

  五、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在医务处、护理部的密切配合下,加大了培训力度,对全院医护人员、工勤人员分层次用多媒体进行了强化培训,普及医院感染有关知识,印发了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编印了医院感染知识指南,人手一册,重点科室人员送出去参加短期培训班,发放资料由各科室组织学习等形式,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教育,并进行考核,合格后再下科室工作,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考核2次,合格率100%,院感办不定期下科室提问,了解工作人员掌握院感知识情况,努力做到皆知,全员参与,将预防医院感染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

  六、医院感染病例汇总情况

 对各科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要求科室在发生感染病例48小时内上报院感办公室,对全院出院病例进行检查,发现有漏报情况及时反馈到科室,并与科室共同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全年出院6170人、感染病例141人、感染率2.2%、上报132人、漏报9人、漏报率6.4%、手术1827人、切口感染33人、切口感染率1.8%,其中无菌手术437人,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为零。

 一年来通过管理年评价指南标准的学习,健全了组织、落实了制度,全员重视、参与,在各科的大力配合和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10月底顺利通过上级领导和专家的督导检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如:个别时候消毒液浓度不够,垃圾混放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继续学习感染知识,加强培训,提高全院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院感染工作一定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口腔内科病作为常见病,被人们常常忽视它的危害性及传染途径。探讨口腔内科门诊交叉感染发生的环节及控制措施;针对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环节,制定不同控制交叉感染的方案分别在诊疗水平;在明确发病环节的基础上,严格执行防护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口腔科门诊较差感染的发病率,特别是交叉感染更为普遍,做好口腔内科病的诊疗和预防是每个大夫的责任。

 口腔疾病;发病环节;交叉感染、预防措施

 医院是各种病原体高度聚集的场所,各种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突破人体免疫防线,使人体发生感染。口腔科疾病以感染性疾病多见,疾病的诊疗均在口腔内部及颌面部进行,检查部位较局限,但医务人员接触到患者唾液及血液的机会较多,是医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率最高的科室。近年来艾滋病、乙型肝炎等产染病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多,正常人可因接触到患者的唾液或血液发生感染。因此针对口腔内科交叉感染的途径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口腔疾病的表现特点

 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口腔内科所诊治的疾病包括:牙齿发育异常、牙体损伤、牙髓病(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髓石病)、根尖周病(急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牙周病(牙龈炎、牙龈增生、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周脓肿、牙周萎缩、根分叉病变)、口腔粘膜病(口腔单纯性、口腔单纯、带状、球菌性口炎、坏疽性口炎、口腔结核、口腔念珠菌病、药物过敏性口炎与接触性口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渗出性红斑、复发性口疮、白塞病、创伤性溃疡、天疱疮、瘢痕性类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口腔白色角化病、口腔白斑、口腔扁平苔癣、盘状红斑狼疮、口腔粘膜下纤维变性、慢性唇炎、口角炎、地图舌、沟纹舌、毛舌、正中菱形舌、舌乳头炎、萎缩性舌炎、舌痛症),某些性传播疾病及全身疾病的有口腔表征,如梅毒、淋病、、艾滋病、贫血、血细胞异常、出血性疾病、维生素B2缺乏症、维生素PP缺乏症、维生素C缺乏症、铅中毒、铋中毒、汞中毒、磷中毒及口腔粘膜色素异常等,均可能首先由口腔内科医生发现及诊治。

 2.发病环节分析

 环境污染:口腔内科门诊处是口腔疾病患者就医的场所。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咳嗽或打喷嚏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溶胶,大量病原菌会随之进入空气中污染门诊室内空气。加之口腔科就诊人数相对较高,就诊时间相对较长,室内通风效果不良,这均为交叉感染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医患双方交叉感染:由于口腔疾病的各种诊疗均是在口腔中进行的,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会与患者的唾液及血液发生直接接触。医务人员皮肤表面带有的病菌可以据此进入患者体内,诱发新的感染。同样,患者唾液及血液中带有的病原菌也会对义务人员的双手造成污染,若皮肤存在未愈合或愈合不完全的伤口,会导致自身感染。另外,在对另一患者进行检查前若消毒措施进行完善,可能将前一患者的致病菌传给下一患者,造成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医疗器械污染:口腔科疾病诊疗过程中使用的器械种类很多,形状各异,治疗过程中需将器械放入患者口中,必然会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及其他分泌物,造成医疗器械的污染。尤其是一些使用频繁的工具,如告诉手机、洁牙手柄等。

 3.预防及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制度对于普通牙病患者应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和《消毒管理方法》要求去做:

 对于传染病患者,尤其是感染乙肝的患者,易造成患者之间或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而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携带者或患者的唾液,或微量血液先污染医务人员的手指、牙科器械后再经过破损的伤口或手指,最后导致感染的发生,所以对牙科器械应严格消毒灭菌。用压力蒸气灭菌快速而有效,适用于一切耐热的器械;对于不耐热的物品可用化学消毒法,即用含氯的消毒剂或2%戊匕璀浸抱或甲醛、环氧乙烷气体熏蒸法效果良好,总之,使用土述的消毒法和消毒剂,可防止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加强和监督医务人员感染的管理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如果管理不善,很可能成为医院内感染的受害者,因此,对医务人员感染的管理,不仅仅关系到自身健康,而且也有利于患者、避免和防止对各种疾病的传播。医务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衣帽整洁,戴口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严格遵守洗手的方法和要求,用肥皂搓洗15秒钟以上,然后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无菌巾擦干,要特别注愈指尖、指缝、指关节处清洗。若接触抵抗力低下的患者之前或接触有较强传染性疾病患者及物品后,首先要经过认真的洗手,再将双手浸泡在75%乙醉、或0.1%的新洁尔灭、或洗必泰的消毒液中5分钟以上。对乙肝感染的患者治疗操作时带一次性手套,最后双手用0.2%过氧乙酸或含抓溶液进行浸泡消毒。另外还要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地进行业务学习,有助于执行各项 规章制度 的自觉性和增强对工作的责任感,才能有效地防止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保持诊室安静,防止空气污染:口腔内科患者较多、候诊时间长,易造成许多患者及一些家陪逗留在诊室内,这样则引起交叉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多,因此,我们要保持诊室的安静,做到一医一患,除有特殊情况外,不允许家属陪伴在诊室内,特别是有传染病的患者,家属绝不允许守候在身边。此外,诊室应保持干净整洁,通风换气,地面每日用消毒剂拖地一次,门窗、玻璃和其他高处的设施每两周彻底擦洗一次,空气每天紫外线消毒一次,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这样会大大减少患者与探视者之间引起的交叉感染。保证环境清洁卫生诊疗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口腔门诊医无人员在每天下班前要对诊疗室进行消毒。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也擦拭综合治疗台,痰盂等直接污染区。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对桌面、门把手等间接污染区进行消毒。坚持每天紫外线室内照射1小时,开诊前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A门诊处在以上基础上每月空气培养一次,紫外线灯管每周用无水酒精擦拭一次。另外每日用0.2%的过氧乙酸进行两次室内喷洒。

 医务人员自身清洁:在接诊患者前自觉穿好隔离衣,代号隔离帽及口罩,口罩要遮住口鼻。按照6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并用消毒液擦拭或浸泡。消毒完毕后按操作规范戴好无菌手套,治疗结束后脱去手套,认真喜好双手后书写病历报告、开处方。在对下一位患者进行诊疗时更换无菌手套。避免造成患者近的交叉感染。

 5.患者的局部消毒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实施治了前做好口腔黏膜消毒、冲洗。嘱患者禁食,对于进食患者,要求其用漱口水漱口3~4次,以减少口腔内容物的量。

 医院是病人和病原菌聚集的场所,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很高,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其病原体种类繁多,来源广泛;感染环节比较多,不易控制;易感人群比较集中,人群体质差,引发感染后果严重。其感染对象主要为医务工作者和就诊病人。引起院内感染的病原菌自身特点的改变及医院感染对象的复杂性均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由于口腔是人体含微生物种类最多的部位之一,因而口腔科诊疗过程中保证预防控制措施实施的完善性对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自身健康安全维护即为重要的作用。对控制并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亦占居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