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名医_中医眼科名医排名
1.世界上杰出的医学家有哪些?
2.中国现代十大名医
韦企平,男,1948年5月出生,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医眼科世家韦氏眼科第四代学术继承人。省级中医眼科名医培养工程指导和带教老师;北京中医局“薪火传承3+3工程”韦玉英名老中医研究室负责人;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眼科协作组青盲协作分组负责人。同时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届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眼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编委。
世界上杰出的医学家有哪些?
赵廷富是著名中医眼科专家,现任石家庄光明中西医结合眼科医院院长,
2013年1月接受华人频道《华人会客厅》专访。
由于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大力促进了眼科事业的发展,因此赵庭富医师被载入《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中国名医列传》《世界名医大全》《中国当代中西医大辞典》被誉为“光明使者”。
中国现代十大名医
著名微生物免疫学家谢毓晋
微生物学家李河民
生物化学专家梁植权
病理学专家白希清教授
临床内分泌学家朱宪彝
中医信赖的带头人——吕炳奎
名中医冉雪峰
一代名医施今墨
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
中医内科学家姜春华
著名中医内科教授——邓铁涛
中医内科教授
中医内科学家董德懋
在中西医结合道路上做出贡献的外科专家吴咸中
著名内科学教授张孝骞
著名热带病学专家钟惠澜教授 著名内科学、
内分泌学专家邝安堃 内科专家王权咸
著名心脏内科专家陶寿淇教授
心血管病专家陈可冀
外科专家兰锡纯
著名外科专家傅培彬教授
胸外科专家辛育龄
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教授
烧伤学教授杨之骏
成形外科教授朱洪荫
整形外科专家张涤生
骨科专家冯传汉教授
骨伤科专家尚天裕教授
著名骨伤科专家叶衍庆教授
著名学教授谢荣
著名皮外科中医赵炳南教授
皮肤病专家马海德
皮肤科专家杨国亮
中外闻名的皮科专家胡传揆教授
妇科专家于载畿 妇科专家郭泉清
儿科专家郭迪
著名耳鼻喉科专家吴学愚教授
著名眼科专家郭秉宽教授
眼科专家陈耀真
放射科教授胡懋华
医务界的前辈、公共卫生学专家金宝善教授 环境卫生学教授杨铭鼎
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戴自英教授
预防医学家蔡宏道
药用植物学家肖培根
“护士奶奶”佘韫珠
儿科护理专家王懿
护理学专家王琇瑛
没有“中国现代十大名医”的说法,知名的有钟南山、林巧稚、邓铁涛、吴咸中、任应秋等。
1、钟南山
钟南山,男,汉族,福建厦门人,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1959年9月,在首届全国运动会上,钟南山以54.4秒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栏冠军,创造了当时的全国纪录。
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2、林巧稚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虽然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又与梁毅文被合称为“南梁北林”。?
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3、邓铁涛
邓铁涛(1916年10月-2019年1月10日),广东省开平县人。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内科专家。
2009年7月1日,93岁的邓铁涛教授被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家三部委联合评定为“国医大师”并获证书,邓铁涛教授是广东唯一获此殊荣者。
2019年1月10日上午6:06,104岁的邓铁涛教授去世。
4、吴咸中
吴咸中,男,满族,1925年8月出生,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起即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症,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5、任应秋
任应秋,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4岁即就读私塾,及长,入江津县国医专修馆攻读经学,其间曾求学于经学大师廖季平。
当时廖季平已年逾七旬,甚喜其聪敏好学,故悉心指点,并传授治学之法,使任应秋在治经学、训诂学、考据、目录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为以后研究中医学奠定了文学方面的根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