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眼科检查有什么注意事项_做眼科检查前要注意什么
1.眼科检查的检查流程
2.眼科检查的检眼镜查
眼科术前检查包括:(1)术前全身检查:一般情况、血液病、糖尿病、心血管疾患、泌尿系统疾患、呼吸系统和消化道疾病、其他。(2)术前眼周围病灶的检查:慢性泪囊炎、面部疖肿、副鼻窦炎、化脓性中耳炎、扁桃体炎。(3)术前眼部处理:结膜囊细菌培养、术前3天开始患眼点抗生素眼液、术前1天剪睫毛、手术台上的眼部准备。(4)术前降低眼内压。
眼科检查的检查流程
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视力检查法 3.1 远距离视力检查 3.2 近距离视力检查法 4 视野检查法 4.1 手指移动检查法 4.2 弧形视野计检查法 4.3 平面视野计检查法 4.4 视野检查时应注意 5 色觉检查法 6 光觉检查法 1 拼音
yǎn kē jiǎn chá fāng fǎ
2 简介眼科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3 视力检查法 3.1 远距离视力检查国内通用国际视力表。表上1.0视标高度一般应与被检者视线平行。室内光线充足或用日光灯照明。检查时被检者坐于距表5m处,两眼单独检查,用一遮眼器将另一眼遮盖,一般先检查右眼再检查左眼。用指示棒指视力表上的符号,由上向下检查,直至不能辨认为止。须立即记录,以免遗忘。正常视力是1.0以上。如只能辨认表上第一行,即记为0.1;不能辨认0.1时,应让被检查者向视力表移近至能看清0.1。
如被检查者在半米处仍不能辨认第一行,则记录看清手指数的距离: 指数/30cm: 如手指亦不能辨认,则将手在眼前摆动,记录能辨认的距离: 手动/20cm。如只能辨认光亮,则须进暗室测验光感的距离和方位,并记录辨光的距离为“几米光感”。光感完全消失时,方可称失明或盲目。检查完毕,遮眼器经过消毒方可给他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3.2 近距离视力检查法将近视力表放在距被检查眼前30cm处,两眼分别检查,能辨认第10行视标时,近视力为1.0,表示正常近视力。
戴镜者应分别检查戴镜与裸眼的远、近视力,并记录检查结果。
4 视野检查法眼向前注视某一点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亦称周围视力。正确的视野检查结果,可为医生诊断视网膜及视觉传导路径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4.1 手指移动检查法检查者与被检查者对坐,相距约1m,双方视线维持在同一水平高度,遮住相对的一眼,用另眼彼此注视。检查者用指置于两人中间,由上、下、左、右各个不同方位的向中间移动,如受检眼与检查者相对眼在各方向均能同时看到手指,即属正常视野。但检查者视野必须正常。
4.2 弧形视野计检查法受检者下颌固定于下颌架上,受检眼注视视野弧中心的固视点,遮盖另眼。将视标沿视野弧由周边向中心慢慢移动,嘱病人在刚发现视标时立即告知,将此时视标所在的度数记在视野图表上。如此每隔30°重复一次,共查八个方向,最后将记录的各点连接起来,即为受检眼的视野范围。
4.3 平面视野计检查法用来检查30°以内视野有无异常。受检者背光坐于视野屏前1m处,受检眼注视视野屏中心固视点,遮盖另眼。用1~5mm直径的视标由周围向中央或由中央向周围移动,记录各径线上视标出现或消失的位置,最后把结果转录于中心视野记录纸上。正常情况下,视野注视点的颞侧15°有一直径约6~8°,横径为5°之纵椭圆形视野缺损,为视 *** 投射在视野上所表现的一个暗点,称生理盲点。
4.4 视野检查时应注意室内不贴挂图,检查者勿穿白色衣服,以免分散受检者的注意力,影响结果。检查前应向受检者讲明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视标移动速度不可过快或过慢。
5 色觉检查法正常眼具有辨别颜色的能力,叫做色觉。不能正确分辨颜色的视功能障碍称为色盲。检查法: 将色盲本放在距被检者0.5m处,让被检者说出图表中的图形或数字,每辨认一个字不得超过10秒钟,查毕对照色盲本的说明,记录结果。
6 光觉检查法如无暗适应计条件设备时,嘱受检者与有正常夜间视力的检查者同于暗室中观察一远视力表,将视力表上的照明度或光度由极弱程度逐渐增加,记录读出表上最大字所需时间,然后将检查者与受检者加以比较,决定受检者之暗适应是否正常。
眼科检查的检眼镜查
第一步:视力检查
主要目的是看黄斑的视功能。一般人认为,视力正常就是指能够看清视力表中的1.5或1.0,而实际上检查视力正常与否的标准是:视力矫正后能否达到标准,即验光配镜后的视力能否达到标准。
矫正视力<0.5,属驾车困难;
矫正视力<0.3,为低视力;
矫正视力<0.05,为盲。
实际上,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都有治疗意义,也就是说患者应该到眼科就诊了。
第二步:检查包括眼睑、睫毛、结膜、瞳孔、眼底和眼压等等
这些检查只限医生动手,体检者只要听从指挥即可。但如有下列情况,体检者应该主动告知医生。
⒈视力障碍:指突然或逐渐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看远(近视)或看近(远视或老视)不清楚;视物形状有改变,变小、变色、变盲、单眼或双眼复视等;视野缩小,眼前有固定或飘动的黑影。
⒉感觉异常:眼睛有刺痛、痒、异物感或畏光、流泪,这些症状被统称为眼部刺激征,常见于角膜炎、眼外伤、急性虹膜炎、青光眼等。
⒊视力下降:包括一过性视力丧失,视力可在24小时内(通常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正常,常见于视盘水肿(数秒,双眼)、一过性缺血发作(数分钟,单眼)、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双眼)、体位性低血压、精神刺激性黑蒙、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癔症、过度疲劳及偏头痛等疾病。无眼痛的突然视力下降,往往由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缺血视神经病变、视网膜脱离等疾病引起。白内障、屈光不正、开角型青光眼、慢性视网膜疾病等也会有视力下降,也无眼痛症状。若眼痛的同时,突然视力下降,常见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葡萄膜炎、角膜炎等疾病。
⒋用药情况:许多药物会造成眼部改变,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安定、抗结核药、心血管系统药物、避孕药及抗疟药物等,故体检者应将自己的用药情况告诉医生。
⒌全身性疾病:眼睛是全身器官中的一部分,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眼睛病变。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肾脏疾病、血液病、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维生素缺乏、结节病等。外科方面的颅脑外伤,是最常见的可引起眼睛改变的疾病。其他疾病,如神经系统的脑血管疾病、脱髓鞘病、脊髓退行性疾病,颅脑肿瘤、炎症,,妇产科的妊娠高血压,口腔科、耳鼻喉科疾病,性传播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也都可引起眼部病变。
检眼镜可分为直接检眼镜和间接检眼镜两种。直接检眼镜可直接检查眼底,不必散大瞳孔,在暗室中进行检查,检查者眼睛必须靠近患者的眼睛,用右眼检查患者的右眼,右手拿检眼镜,坐在或站在患者的右侧,左眼则反之,医者的另一手牵开患者的眼睑,先将检眼镜置于患者眼前约20cm,用+10D镜片检查患者的屈光间质是否透明,检查屈光间质后,可开始检查眼底各部分,转动透镜片的转盘可矫正医者和患者的屈光不正,若医者为正视眼或已配矫正眼镜,则看清眼底所用的屈光度表示被检眼的屈光情况。一般先令患眼向前直视,检查视乳头,再沿网膜血管检查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各象限,最后令患眼向颞侧注视,检查黄斑部。眼底病变的大小,以视乳头直径表示,以透镜的屈光度测量病变的凹凸程度,3D相当于1mm。有的检眼镜附有绿色滤光片,对视神经纤维及黄斑观察更佳。
间接检眼镜使用时须充分散大瞳孔,在暗室中检查,医者接通电源,调整好距离及反射镜的位置,开始先用较弱的光线观察,看清角膜、晶体及玻璃体的混浊,然后将光线直接射入被检眼的瞳孔,并让被检眼注视光源,一般用+20D物镜置于被检眼前5cm处,物镜的凸面向检查者,检查者以左手持物镜,并固定于患者的眶缘,被检眼、物镜及检查者头固定不动,当看到视乳头及黄斑时再将物镜向检查者方向移动,在被检眼前5cm处可清晰见到视乳头及黄斑部的立体倒像。检查眼底其余部分时,应使被检者能转动眼球配合检查,检查者围绕被检者的头移动位置,手持的物镜及检查者的头也随之移动。所查的影像上下相反,左右也相反。为检查眼底周边部,如检查6点方位,检查者位于被检者的头顶处,令患眼向下看6点方位。检查眼底的远周边部,则必须结合巩膜压迫法,金属巩膜压迫器戴在检查者右手的中指或食指上,将压迫器的头置于被检眼相应的眼睑外面,必要时可表麻后,自结膜囊内进行检查,操作时应使检查者的视线与间接检眼镜的照明光线、物镜的焦点、被检的眼位、压迫器的头部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检查时应注意随时嘱患者闭合眼睑以湿润角膜,当怀疑有眼内占位变时,切忌压迫检查。
为了便于保存资料,应绘制眼底图像,此图为三个同心圆及12条放射线组成。最外圆为睫状体与玻璃体基础部,最内圆为赤道部,中间圆为锯齿缘。12条放射线表示按时钟方位的子午线,12点方向对着患者的脚部。
裂隙灯显微镜
眼科暗室中有一台既像望远镜,又像显微镜的仪器,叫裂隙灯显微镜,这是眼科检查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器。
裂隙灯显微镜由照明系统和双目显微镜组成,它不仅能使表浅的病变观察得十分清楚,而且可以调节焦点和光源宽窄,作成“光学切面”,使深部组织的病变也能清楚地显现。
裂隙灯显微镜能观察到的眼病
当用弥散照明法时,利用集合光线,低倍放大,可以对角膜、虹膜、晶体作全面的观察。
当用直接焦点照明法时,可以观察角膜的弯曲度及厚度,有无异物及角膜后沉积物(KP),以及浸润、溃疡等病变的层次和形态;焦点向后推时,可观察到晶体的混浊部分及玻璃体前面1/3的病变情况;如用圆锥光线,可检查房水内浮游的微粒。
当用镜面反光照射法时,可以仔细观察角膜前后及晶体前后囊的细化,如泪膜上的脱落细胞、角膜内皮的花纹、晶体前后囊及成人核上的花纹。
当用后部反光照射法时,可发现角膜上皮或内皮水肿、角膜后沉着物、新生血管、轻微瘢痕,以及晶体空泡等。
当用角巩缘分光照明法时,可以发现角膜上极淡的混浊,如薄翳、水泡、穿孔、伤痕等。
当用间接照明法时,可观察瞳孔括约肌、虹膜内出血、虹膜血管、角膜血管翳等。同时裂隙灯显微镜还可以附加前置镜、接触镜及三面镜等,配合检查视网膜周边部、前房角及后部玻璃体,经双目观察更可产生立体视觉。
视觉电生理检查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由于眼睛受光或图形的刺激,会产生微小的电位、电流等电活动,这就是视觉电生理。正常人与眼病患者的电活动有所差别,因此可以通过视觉电生理的检查,来诊断某些眼病。视觉电生理检查包括眼电图(EOG)、视网膜电图(ERG)及视觉诱发电位(VEP)三大部分。
眼电图(EOG)主要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复合体的功能。
视网膜电图(ERG)主要反映视网膜感光细胞到双极细胞及无长突细胞的功能。
视觉诱发电位(VEP)主要反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至视觉中枢的传导功能。
总之,视觉电生理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视觉功能的客观检查方法,它不仅适合于一般的患者,更适合于不能作心理物理检查的患者,如婴幼儿、智力低下者或伪盲者;另对屈光间质混浊,看不到眼底者,它可克服混浊的障碍,测定到视功能,如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术前的视觉电生理检查可帮助预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此外,如将视觉电生理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对整个视觉系统疾患进行分层定位诊断,从功能上对视觉系统进行断层扫描。因而,视觉电生理检查在眼科临床已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