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许迅的生平

2.张锡华简介及详细资料

中华眼科学会_中华眼科大会

眼科医生常解释:眼球就是一个球,外面一层皮,里面一包水。而你知道吗?眼球有个下水道,新鲜的水不断带来氧气和营养,经代谢后需要从这个管道排走。

但因各种原因,下水道可能会不通畅,水一堆积,眼压急速升高,不仅眼胀头痛,还可能致明。我国目前有近一千万的青光眼患者,正备受困扰。

这条下水道,口子还没有活动铅笔芯大,如何疏通,才能切口小、不出血、不复发?无数眼科专家为此前仆后继。

一个好消息从上周结束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传来:我国进入微创青光眼手术的全新时代。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委、浙二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用一根“头发丝”、一种“胶水”和一个世界级的新办法,在全国率先也唯一成功实施了革命性的微创手术。

许迅的生平

1980年6月,中国眼科学会收到国际沙眼防治组织(IOAT)的一封短函:因为汤博士在关于沙眼病原研究和鉴定中的杰出贡献,国际沙眼防治组织决定向他颁发沙眼金质奖章。希望能够得到汤博士的通信地址,以便向他发出正式邀请,参加1982年11月在旧金山举行的第25届国际眼科学大会。 沙眼防治的最高荣誉终于属于汤飞凡,可是IOAT不知道,这世上早已没有汤飞凡。

颁奖仪式后来改在1981年5月的全法眼科学大会上举行,卫生部决定由汤飞凡的学生王克乾代为领奖,并明确通知了一起与会的时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的张晓楼。 发奖前一天下午,中国驻法使馆一位官员突然通知王克乾,组织决定明天改由张晓楼领奖。大会上张晓楼满面春风地接过奖章和奖金,并发言。令人不解的是,发言中没有一次提到汤飞凡的名字,均以“我们”代替。等大家看到奖章,才发现原来颁发给汤飞凡奖章改刻了两个名字,第一名居然是张晓楼。

誉满京华的通天名医居然能够施展乾坤大挪移,周旋于使馆和IOAT之间,两天之内偷天换日。奖章拿回来,又是一轮报导访,张晓楼正式成为沙眼的第一发现人,国际金奖的获得者。可是有一个难题,原来奖章是发给一个人的,虽然临时刻上两个名字,奖章还是一个。张晓楼没有被难倒,他用原本属于汤飞凡的奖金复制了两枚镀金奖章,自己留一枚,交给汤家一枚,原件上交卫生部,一个圆满的结局。

张晓楼的做法引起公愤,当年12月政协会议上,不少委员就提议严肃处理这种剽窃行为。国际上也有不少疑问,汤飞凡夫人和学生们从一开始就强烈要求卫生部澄清。

但是名医的能量无法估量,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一拖就是五年。总是说要顾全大局,维护中国科学界的声誉,始终没有解决。何琏骨子里的将门血气终于暴发了,于1986年8月写信到IOAT,要求一个公正。四个月后IOAT回信:经了解,沙眼金质奖章是授予汤飞凡的,为了澄清起见, IOAT将复制一枚新的奖章。不久汤家收到新奖章,旧奖章自动作废。新奖章的后面只刻着一个名字:汤飞凡。

汤家除了新奖章外,依旧保存那枚私自复制的旧奖章,作为近代中国科学史上一大丑闻的见证。

1992年,国家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三组)邮票,里面包括汤飞凡。三年后,为夺回本应属于自己丈夫的成果和名誉而耗尽精力的何琏在北京逝世。

张锡华简介及详细资料

1960年生。1983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1992年受医院委派赴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学习,获硕士学位。毕业至今一直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工作。1994年起参加硕士生导师小组,1996年担任眼科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生导师,19年起参加博士生导师小组。作为导师小组成员带教博士生和硕士生共7人。1996年起协助张皙教授开设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视网膜脱离手术学习班》并作为主讲教师之一。1998年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毕业至今17年一直工作在眼科第一线,基础扎实,刻苦好学,勇于创新,医德高尚。1990年起在张皙教授指导下独立开展玻璃体手术,现已胜任复杂的玻璃体手术,包括牵引性合并孔源性糖尿病性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巨大裂孔等,效果良好。1990年起参加上海市卫生局资助课题“C3F8研制及临床应用”,负责实验研究部分。该课题于1995年分别获得上海市卫生局科技进步奖、联合国TIPS科技发明与创新之星奖。目前该项目已推广到全国近二百所医院眼科,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6年起负责上海市发展基金资助课题“PVR机理研究”,并已于1999年通过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1999年开始又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E及受体参与糖网病机理及干预实验研究”,为攻克糖网病这一日益威胁国人视力的顽症尽最大努力。

历年来,有4篇论文分获全国中青年眼科大会、《中华眼科杂志》、上海医学会、上海市眼科学会的优秀论文奖;“双环扎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获1999年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第2署名人);“后巩膜加压装置设计”获国家专利。是上海市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眼科组成员;《中华眼科杂志》特约审稿人;上海市青联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青年医学专家联谊会常务理事。

简介

1941年至1947年,先后在中央医学院、成都市存仁医院、四川省绵竹仁泽医院任眼科总医师、住院总医师和院长。194 7年夏赴英国伦敦眼科研究院进修。1949年获英眼科学会博士学位,被聘任为英国切斯特医院眼科主治医师。当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周恩来总理号召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的讯息传到英国,他向国内连发了三封电报,劝阻已办妥护照准备启程赴英的妻子儿女,自己也毅然回到祖国怀抱。1950年3月抵陕,历任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和西安市广仁(第四)医院眼科主任,相继开展眼睑内翻矫正术和腮腺管移植术等难度较大的手术。

成就

他是我国首先以手工磨制并使用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专家,先后治疗十例均获成功。1954年9月,他给已失明13年的一位患者安放了人工晶状体,使其重见光明,视力达到1.0,轰动国际医学界,苏联、法国、英国的眼科专家纷纷函电祝贺。自1953年发表《施行角膜移植术是怎样成功的》始,陆续在《中华眼科杂志》《科学通报》发表论文多篇。1956年被评为西安市、陕西省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兼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理事、中国科协西安分会委员和全国青联第二届常委。1958年调任西安市中心医院眼主任。18年,全国科学大会对其生前所做的第一例人工晶体置入手术给予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