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眼科_中医眼科诊室
1.中医眼科学的发展简史
2.我与眼睛的故事
作为我们上海市第一家提供高端中医综合服务的人文中医馆,云集近百名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这些专家都是我们中医界各个领域的学术泰斗、名医大家。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精湛的医疗技术,上海国医馆才能确保让每一位客户,都能得到更高品质、更专业高效的高端中医健康管理综合服务。
上海国医馆中医诊疗的科室很全面,涵盖了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儿科、针灸推拿等各个专业。 上海国医馆落址于全国首批“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上海市浦东新区,馆内可使用面积高达2500多平方米,配有完善的专属个人VIP候诊室、安静舒适的诊疗室、温馨私密的针灸推拿室、典雅的休闲茶水区、精品中药房,并可依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多样的个性化服务组合、以及高端增值服务,确保为客户提供最优质高效的人性化服务。
去过的人都说,走进国医馆,与其说是一家高水准的中医院,更确切的说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中式。优雅的氛围加以全程导医服务,让人的心境更舒畅愉悦。 严世芸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为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副组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中医继承班指导老师、《辞海》中医学科主编、上海市中医学术发展专家组组长、香港大学中医学院名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名誉客座教授。获得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科技成果二等奖2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2次等,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临床医药方面:擅长中医内科,对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邹菊生
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三届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任龙华医院眼科主任,上海中医眼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顾问,曾任全国中医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医及中西医眼科学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医疗及教学、科研工作。运用五轮学说进行脏腑分属,创立分层辩证法治疗角膜病;建立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眼病的诊疗体系;对于老年性干眼病及颈眼综合征、老年性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的治疗均有独到之处。擅长:中西结合治疗角膜炎、葡萄膜炎、慢性单纯性青光眼、老年性眼病、眼底病、颈眼综合症等。 赵国定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是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分会副主委、上海市防治冠心病协作中心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诸如冠心病、性心肌炎、高血压病等。196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二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研制了冠心灵等6种自制剂用于临床治疗。 倪菊秀
师承中医儿科专家董廷瑶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医疗特色。对治疗小儿厌食症、疳积病和小儿腹泻有特效。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哮喘等疾患辩证施治,近、远期疗效显著。对小儿多动症运用儿童注意力缺陷测试仪进行测试,并辅以耳穴敷贴、针灸等手段,疗效颇佳。已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论著4篇,曾应邀赴美参加儿科学术经验。现任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等职。享受院特殊津贴待遇。 吴银根
196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 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被授予“上海市名中医”荣誉称号。 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呼吸分会荣誉主任。 特长:中医呼吸内科,研究哮喘与免疫,获200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擅长:支气管哮喘、肺炎(含间质性肺炎、性肺炎等各种肺炎)、慢性咯血、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以及虚人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肺结核及调理、肺炎后调理、肺部肿瘤及术后调理、肺肾虚证调理。 刘嘉湘
上海市名中医,现任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医肿瘤专科医疗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全国理事兼传统医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医药肿瘤学会主任委员,《肿瘤杂志》等杂志编委。四十年来从事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临床与科研和内科疑难杂病治疗,临床经验丰富,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对中医扶正法治疗癌症研究有较深造诣。上海市劳动模范,享受院特殊津贴。发表论文92篇,主编《实用中医肿瘤手册》、《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肿瘤科分册》、《中国中医秘方大全·肿瘤科分卷》等。 徐敏华
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妇科临床医疗工作40年。 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性心肌炎、癫痫、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妇科疾病如月经病、更年期综合症,不孕不育等。 享受院特殊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厥脱急症二级分组组长,上海市医学领先“脑卒中”特色专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瘀证研究中心常务委员、心病脑病分会委员,《上海中医药杂志》编委。曾获卫生部科研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三等奖,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 李祥云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至今已46年。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不孕与不育的中西医治疗》、《女性性器官出血》等五部著作。擅长治疗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梗阻不通、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妇科奇难杂症、身体虚弱及产后、各种手术后的调理,男性不育症、男女性功能障碍等,被病家誉为“送子公公”。多次被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访报道。曾到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多次出国讲学及学术交流。多次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并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展览会奖等奖项。 秦亮甫
主任医师、教授。从医六十多年,对疑难杂病治疗,强调辩证论治,针药结合,注重脏腑与经络、局部与整体得关系。对中医内科、针灸科、中医外科多种疑难疾病有独特得治疗手段,尤其擅长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胃肠炎、三叉神经痛、面瘫、多发性硬化、及肿瘤术后等病证。由其负责施行针刺的“针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获18年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1989年该针麻手术获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著有《杂病医录》、法文《中国医学食物应用》,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 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992年10月起享受院颁发得“特殊津贴”,1995年12月获得“上海市名中医”称号。曾任法国路易斯?巴斯德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联合会高级顾问等。 王文健
主任医师,博士导师。10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任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主任,教育部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和中医理论肾本质的研究。在老年病和代谢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曾先后承担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卫生部、国家教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科委的研究课题十余项。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其各种慢性并发症,包括血管、神经、肾脏病变;肥胖、脂肪肝;其他中医杂症 夏翔
上海市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学会常务顾问,上海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食疗研究会副理事长,获院“特殊津贴”; 50年来长期从事中医内科老年病之临床诊疗、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专业特长为中医内科,心、脑血管病、消化、呼吸系统等疾病。主编、副主编《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内科)》、《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中国食疗大全》、《中医内科学》、《自我保健医学》、《中华养生大全》、等学术著作10余部。 擅长于诊治心、脑血管、呼吸道、肾脏、免疫风湿、眩晕症等疑难杂症。 曹玲仙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上海市名中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全国名老中医继承班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指导老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高级科研人才培训班指导老师。上海市西学中研究班指导老师。上海市海派传承班指导老师。 临床擅长诊治不孕症、不育症、反复自然流产(习惯性流产)、月经失调、闭经、卵巢功能低下、多囊卵巢综合征、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炎症、盆腔炎、盆腔疼痛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经行前后综合征(经期头痛、呕吐、乳房胀痛等)、月经期、妊娠期、产后期抑郁症、产后症、妇科肿瘤术后、放化疗后等妇科疑难杂症。 王翘楚
教授,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名老中医工作室主任、上海市中医失眠症特色专科主任、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王翘楚教授擅长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精神抑郁症、焦虑症、神经衰弱、小儿夜啼以及相关的心脑血管病、脾胃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内科杂病和中医养生心理咨询。王翘楚教授对失眠症及其相关疑难病症、民间医药萱草花、花生叶治疗失眠症颇有研究,研究成果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局级奖项3项。著有《中医科技管理学》等5部专著,发表论文40余篇。 石印玉
教授,主任医师,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上海市名中医,享受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颈腰椎病等骨与关节疾病和骨与关节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先后负责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 研究成果曾获2002年度上海市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度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一等奖。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中国骨伤科学辞典》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中医眼科学的发展简史
法律分析:一、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 5 个临床科室。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
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
室;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 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
供应室。
二、人员:
(一) 至少有 5 名医师,其中有 1 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二) 每临床科室至少有 1 名医师;
(三) 至少有 5 名护士,其中至少有 1 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
(四) 医技科室至少有 1 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三、房屋:
(一) 建筑面积不少于 400 平方米;
(二) 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
(一) 基本设备:
氧气瓶 人工呼吸机
电动吸引器 气管插管
洗胃机 心电图机
显微镜 尿常规分析仪
血球计数器 生化分析仪
血液粘度仪 恒温箱
电冰箱 X 光机
紫外线灯 高压灭菌设备
B 超
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
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及规定的抢救药品
法律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第九条 单位或个人设置医疗机构,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并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方可向有关部门办理其他手续。
我与眼睛的故事
中医眼科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以及整个中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的。虽然它的发展历史是连贯的,但从发展状况与学术特点来看,大体又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时期、奠基时期、独立发展时期、兴盛时期、衰落与复兴时期等。 (上古一南北朝)
中医眼科的萌芽时期远在上古,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商、周、秦、汉诸代。这一时期,祖先通过一段漫长而原始的、一症一药、对症治疗眼疾的年代之后,开始向着探索眼的解剖结构、生理病理,乃至辨证论治的方向进步。如早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目”、“疾目”等记载。至春秋时期,《诗经》和《书经》等又有目盲的记载,并根据其症状不同,分别用“瞽”、“蒙”、“瞍”等词加以区分,对防治眼病的医药知识不断增加和积累,并开始从实践上升为理论,载人医药书籍,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不过,中医眼科尚无比较系统的理论,也无收载和论述眼病的专书。所以说,当时的眼科尚处于萌芽时期。 (隋朝一唐朝)
《千金要方》隋唐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中医学发展很快,成绩显著,眼科学也迅速成长。这一时期,在许多全书,方书中已有集中记载眼科病因证治的文献,主要的如《诸病源候沦》、《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而且有了比较著名的眼科专书,如《龙树眼论》、《刘皓眼论准的歌》等。唐代从事医疗保健和医学教育的太医署,分科较细。五官病从此正式从内、外科划分出来,自立为“耳目口齿科”,也就是我国早期的五官科。这为下一步眼科分化为专科打下了基础。由于眼科理论与临床治疗的发展,尤其是晚唐出现《龙树眼论》之后,对眼的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的认识较前深入、系统,对相当多的眼病在诊断与内治,外治及手术等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这些都为中医眼科进一步发展为独立的专科奠定了基础,故称奠基时期。 (宋朝一元朝)
由宋至金元时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都有较大的发展。当时大规模地编辑整理医书,大部分眼科文献都保存于方书与全书之中。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世医得效方》等皆有专论眼科的篇章,眼科专著《秘传眼科龙木论》、《银海精微》等也成书于这一时期。宋代开设太医局从事医疗及医学教育。下分九科,其中开设了眼科。从此,历代眼科皆独立成科。由于宋元时期的发展,中医眼科已逐渐形成了本学科的理论体系与诊疗特点,所以有了分化为专科的条件。眼科独立之后,学有专攻,又大大地促进了中医眼科学术和技术的发展。 (明朝一清朝·战争以前)
明、清两代,是中医学发展的兴盛时期,眼科也不例外。有关眼科的医药著述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各代。影响较大的如《原机启微》、《本草纲目》、《普济方》、《证治准绳》、《审视瑶函》、《目经大成》等。眼镜在我国使用较早,早期称为“空空格”。在明初由艺衡《留青日札摘抄》及屠隆的《文房器具笺》都有记载,主要用于老人“目力昏倦,不辨细书”。张自烈《正字通》则明确指出:“空空格,眼镜也”。此后,渐称眼镜。总之,由于明清时期的中医眼科,在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方面都有很展,眼科文献的数量与质量大大超过以前各代,所以说是中医眼科最兴盛的时期。 (清朝·战争以后至今)
自1840年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的百余年间,由于国家政治腐败,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社会经济濒临崩溃,中医事业随之凋零,中医眼科学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也由兴盛转向衰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中医眼科才枯木逢春,得到迅速发展。由于西医眼科的传人和影响,为以后眼科的中西医结合创造了条件。当时这一类的中医眼科代表有山东博兴的魏儒正(1847-1929)亦是魏氏中医眼科的创始人。年轻行医,晚年总结编撰了《眼科集要》。《眼科集要》是集中医眼病学诊断、治疗的专业著作,《眼科集要》是当时的眼科集大成之作 ,具有极高的史料和中医眼科学参考价值。清末民初其子魏纯讷继承父业,晚年著有《眼科临症录》等重要医学著作,并将其继承并发扬下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魏氏中医眼科第三代传人魏士臣正式继承祖业,在中医眼科的基础上引入西方医学诊断方案和治疗理念,广泛开展了中药的植物学、鉴别诊断学、化学、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为当时眼病专科的革新理论家。其他记载有徐庶遥著的《中国眼科学》、陈滋著《中西医眼科汇通》等。唐容川所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也包含有关眼科方面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党的中医政策振兴了中医,中医眼科随之迅速发展。1955年起,北京等地先后成立中医研究院所,设立中医眼科研究室和临床科室。1956年起,全国各省市相继成立高等中医院校,设立眼科教研室和附属医院眼科的门诊及病房。魏氏中医眼科也是在国家的政策下重新建立。15年由魏士臣独立创办。魏士臣之子魏鸿友根据国家卫生部《名老中医带高徒》文件精神,经本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18年跟随家父魏士臣潜心学习中医理论、辩证技巧、并加上自己在临床中不断总结、探索。对于中医眼科内外眼病的治疗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由于天赋甚高加上后天的刻苦学习仅用四年时间便将魏氏中医眼科的历代传人总结的秘方、验方.辩证技巧全部掌握。学习期满后,先后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现已独立从事中医眼科临床三十余年。
2018年8月16日下午,我在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做了右眼白内障手术,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眼睛已经恢复的很好了,于是,想把我治疗眼睛的经历或者是故事记录下来分享于大家。
大约从2017年初开始或更早的时间,有一年多了,右眼视物看景渐感模糊,视力不断下降,总以为是年龄渐长,近视远视散光各种状况增多之因,期间也不断点一些明目的眼药水,甚至吃了不少猪肝来明目,但效果都微乎其微。到了2017年后半年,右眼的模糊感更为加重(我左眼的近视度数较深有600度,视力也不好,这是有原因的,留待后文交代),这时,就突然发现右眼看不清照相机取景框里的景物,只能用左眼看照相机取景框来照相,那时也没有往白内障眼病这方面去想,自己估摸是眼睛的近视度数加深了,再加上眼睛的散光造成了视物越来越模糊。2018年寒回和顺,到眼镜店重配眼镜,但右眼怎么也看不清检测视力仪器里的图像,就勉强配了一副眼镜,其实已经有了白内障了,因为我不知道,即使戴上新眼镜,视力也不会有丝毫改观。
2018年寒开学后,这是我带的高三的第二学期,师生的时间都很紧张,高考的压力陡然增大,这时候,我发现到教室上课,站在讲台上,第二排往后的学生竟然就看不清楚了,好多次提问学生,因看不清学生的面容而叫错学生名字,学生们经常发笑,摘了眼镜后,右眼无论远近都看不清,眼前就像蒙着一层**的烟雾一样。本来想去医院检查一下眼睛,但是高三的时间太宝贵了,高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我又带课又当班主任,于是,每天忍受着雾里看花的视觉痛苦,一直到学生高考结束,但学校的事务繁杂,决定等放后再做检查治疗。
到了7月中旬,在白小江大夫的帮助下,晋中市中医院眼科大夫认真为我做了视力、眼底等各项检查,炎热的气候,大夫不厌其烦地询问并检查,初步诊断为白内障,建议我到省眼科医院找刘杰为大夫复查确诊。在网上预约刘大夫的专家门诊,一周内都挂不上号。就预约到7月23日,在网上缴费24元,很是方便。
7月23日,这一天是周一,30°的高温,一个本家姐姐的女儿中午回门宴也没能参加,当时想的,中午应该能赶回来的,但事情的发展根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早六点半出发去太原,在中都路口坐上901路公交,八点零五分到省眼科医院。充值100办上诊疗卡,以为一切会很顺利的,提前咨询了一些有过相同经历的人,把该检查的项目都做了检查,如检查视力、测眼压、散瞳(散了两次,用时55分钟)等,网上约定是上午十点零九分刘杰为大夫为我看眼,因为刘大夫是名医,托关系的人多、插队的人多,一直等到十一点十分才轮上给我检查诊疗,大约给我检查了两三分钟的光景,让我去重新验光,我缴费8元,拿到排号是299。话说,正是暑期间,几乎都是中小学生来验光配眼镜,我观察了一下有近二十个验光室,都是人满为患,从十一点拿到号一直等到十二点才进入五诊室,进入诊室,前面有五六个人,却又是漫长的等待,一个小时后,已经是中午一点才测完视力,赶紧回到门诊室,可是刘杰为大夫已经下班了,这时,一种沮丧甚至愤怒涌上心头,检查一个简单的眼病都这么难,何况再有重病。无奈之下,经过咨询朋友,提示我不要走,就在医院等待,等下午三点上班后,问值班护士怎么办。面对现实,只能接受,在医院外面简单吃过午餐,回到医院二层大厅休息,天气炎热,好在大厅有空调。终于等到下午三点了,刘大夫已经不出门诊,去做白内障手术了,询问过值班护士,护士倒是很热情地联系到刘大夫,刘大夫让我去住院部三层找杨芬大夫,在医院里绕了一大圈,终于找到杨大夫,这位年轻的女大夫接待了我,简单看了检查结果后,就用仪器检查我的右眼,很亮的白光闪过我的眼睛,一阵刺疼,杨大夫说可以做白内障手术了。
等回来榆次后,时间已经不早,下午五点多了,仅仅是检查一个白内障,需要近十二个小时的奔波,心力交瘁,疲惫不堪,深切地体会到了看病难的现实状况。
右眼确诊白内障后,曾经想保守治疗,但许多专业人士都表示必须做手术,此外别无良法。正逢亲戚家孩子结婚,就拖到8月6日了,和顺的一位朋友提前联系的一家眼科医院,原定在10日左右做手术,但中途出现变故,于是改变,在8月13日,让晋中市一院乔主任联系该院的眼科杨红霞主任,很快定下16日下午手术。
晋中市一院新址,6月10日刚刚启用。8月13日,我们从龙湖大街开车,走锦东大道一路顺畅,晋中一院建设的档次高、设施一流,看病的人不是很多,到眼科找到杨主任,是一位精明强干的中年女医生,待人很热情,询问的非常仔细,上午做了眼睛三项检查,告诉我14日上午办理入院手续,然后做一些检查。
8月14日早上空腹,上午八点去晋中一院办理入院手续,正好遇见我的学生董志远(榆次二中2009届)在这里财务处工作,志远热情地帮助我办理了入院手续,并告知我一些注意事项,到外科住院楼12层找到眼科病区,学生在关键时刻起到了重要作用,当老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眼科住院的病人还是不少的,都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我去了之后,护士们颇感意外,工作站的护士忙忙碌碌,开始给我检查血压(128-94),做心电图,抽血,化验尿液,散瞳,剪睫毛(又叫备皮,剪完睫毛后,上下眼睑相互扎),洗泪道(疼酸麻的感觉),去一层拍胸片,护士给了三种眼药水,要求每种药水一天滴两次。
8月15日下午四点,我去晋中一院眼科,重新检查了视力,我的主治大夫高钰昆详细地告知了眼球的构造(角膜、瞳孔、玻璃体、视网膜)、玻璃体的位置、白内障手术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我的身体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可能伤及眼球动脉出血、伤及视网膜、眼球感染、人工晶体脱落或不适应人体、人工晶体偏离、视力会有所下降、两只眼看物体的色彩会有细微偏差、人工晶体的近视度数要匹配、好的人工晶体夜间视物会更好、人工晶体的类型和价格)等,并确认选择自己需要的人工晶体,将由省眼科医院的赵大夫为我做手术,可惜没有问清楚具体名字。在晋中一院眼科遇到的杨红霞主任和高钰昆大夫,他们医德高尚、业务精湛、待人和蔼、细致耐心,我心里感到很温暖。
8月16日下午两点到达晋中一院眼科住院部,护士给我点了两次散瞳的眼药水,然后我换上病号服(人生第一次穿这种服装,有点别扭),戴上住院做手术的手环,上面有姓名、病情等信息,三点钟去四层的手术区等候,我是眼科白内障的第二位手术患者,第一位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大爷,他进去的时间有三四十分钟。大约在三点四十分,护士喊我的名字,进去以后,护士再次确认我的姓名,护士让我套上鞋套,给我戴上头套,领着我往里走,里面有很多各种各样不同病情的手术室,快走到尽头,一个手术室的护士接上我,进了一个小单间,让我坐下,又一次确认我的姓名,在我的右眼上方用笔做了一个标记,不禁让我想起1996年有一篇高考作文“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医生错把大拇指截掉却留下了多余的六指,作文审题应该是“责任心”方面,对于医院来说就是医疗事故,医疗本就是人命关天的事,所以现在医院手术医疗管理更加规范严格了。我坐在一个凳子上,护士给我点上麻药水,过了两三分钟又点了一次麻药,等了一分多钟,护士拉着我进了手术室,因为我的左眼视力差,右眼闭着,模模糊糊看见里面有七八个穿着绿颜色医护服的人员,好像都是女的,给我做手术的赵大夫个子不高,正和其他人边收拾物品边聊天,护士让我躺到手术床上,把我的双手绑住,虽然之前高大夫已经告知我现在做白内障手术没有疼痛感,但还是有隐隐的担忧和紧张,护士们给我的脸上罩上一块布并勒紧,露着右眼,不知用什么仪器把我右眼的上下眼皮牢牢撑开,不能有任何的眨眼行为,极亮的白光死死地照射着眼睛,什么也看不清,听见拿各种器材的声音,金属器具碰撞的清脆声音,赵大夫边操作手术仪器边和助手们聊天,让我放松一点,开玩笑说“男人比女人更紧张,因为他们身上的担子重,比女人怕死……哈哈”,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紧张感的确消除了不少。接着就感觉到大夫用液体冲洗我的眼睛,有点凉飕飕的,巨大的仪器黑影到我眼前,听到仪器嗡嗡作响,大概是在微创切口,超声乳化,但没有一点疼痛感,不断有液体冲洗眼睛,这可能是把我浑浊的玻璃体打碎并吸出来了,过程也就是三四分钟的时间,听到赵大夫问助手拿人工晶体,并要求确认是我用的,看到一支黑影把晶体植入,放置了几十秒的时间,快放好时,眼睛有点憋胀,很不舒服,大夫告我很快就好,此憋胀感很快消失,大夫又把眼睛冲洗了一遍,让我闭上眼睛,护士们为我整理好一切,给我右眼蒙了一块纱布门帘,然后自行走出手术室。估计,手术床上的时间最多十分钟,从进手术室到出来才十八分钟,真的感叹日新月异的医疗技术和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遵照医生嘱咐,去眼科病房躺了一个半小时,血压平稳后,直接回家了,眼睛没有任何不适。这天下午,我连襟和小舅子两家人,都陪伴在医院,割不断的亲情令我十分感动。
8月17日下午,去晋中一院复查,高大夫把我遮眼的纱布拿掉,右眼十分清楚,250度的近视,人工晶体的高科技,一下子让我回到了年轻时候的视力,心情大好,检查了眼睛,检查了视力,一切都好。
8月20日上午,去晋中一院办理出院手续,找见杨红霞主任,检查了视力等三项,完全合格,嘱咐我点好眼药水。到12层眼科病区护士站,拿到出院证,到外科住院部一层住院部办理手续,学生董志远提前给安排好了,省去了排队审核等程序,在此特别感谢志远。此次手术花费共计9200元,自费2800元,手术治疗正式结束。
本来就是一个小手术,我本不想惊动任何人,但知道了情况的亲戚、朋友、同事、学生等,纷纷打电话问候,甚至上门看我,我内心感动感谢感激不尽。
上面讲了右眼治疗白内障的事,我觉得这辈子,就是欠下眼睛的债了,这里有必要再说说我的左眼的故事。
1994年8月份,我在和顺一中带着1995届高三95班,那时高三已经开始补课了,一天下午大约四点钟,我拿着钱去教导处缴费,走到旧楼的西侧时,突然觉得左眼剧烈疼痛,然后我就坐到地上,觉得左眼睛一阵发热,当手从眼睛拿开时,满手是血,我就赶紧站起来捂住眼睛往教导处走,教导主任杜建业二话不说,骑上自行车带我去往县医院,医院的五官科白桂英大夫查看了一下是白眼球打破了,好在没有伤及角膜,就让我坐好,因为要缝伤口,需要打麻药,眼睁睁看着针管扎进我的眼窝处,那种疼痛和恐惧好多年都挥之不去,经常闭着眼睛还出现针扎我的眼睛的情形。白大夫在我的眼球上缝了两针,就回家了,等麻药作用过去后,那一天晚上疼得我整夜叫唤,眼球伤口的缝线磨得眼睛格外难受,一直到七天后抽了线,才稍微好点,从那以后,左眼睛受到损伤,原本我一百多度的近视就开始加深到三四百度,直到六百度的近视,并且被打成了外伤性白内障,眼睛的飞蚊症持续了二十多年,最近几年,飞蚊症才不明显了。那时候,医疗意识比较淡漠,应该去省城专业眼科医院治疗一下,估计,眼睛的损伤程度会大大降低。后来在家休息了一个月,徐海燕老师顶替我上课。
那么到底我的左眼是如何受伤的,我也是过了十几天后才知道的。那天,我在校园里走的时候,正是下课时间,初三的学生在玩耍,一个赵姓男生用树枝挑着一块小石头往远处的同学身上打,估计使得劲很大,正好打到我的左眼上,这也是太巧了,就伤了我,当时,吓得学生们都跑了,后来,初三学生向初中部主任张瑞庆老师反映了此事,张主任就找到赵姓学生,一问才知道,这是和我同村的赵某的二儿子,赵某曾经跟我父亲在村里供销社一起当过售货员。这样,我受伤十几天后,赵某去家里看我,考虑到眼睛还行(其实,今年做右眼白内障手术时,检查左眼已经伤残,外伤性瞳孔散大,虹膜离断),另外都是一个村的,孩子是误伤我的,也没有嫌看得迟、更没有索要医疗费等等,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这么多年来,我总是习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与人为善,与己方便吧。从此,和顺一中语文组赵天庆等老师,都开玩笑地称我“木匠先生”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眼睛蒙上尘垢,使用医疗手段可以根治,但“心灵的窗户”千万不可蒙尘污染。但愿每个人都有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