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颌关节发炎的症状是什么?

2.舌头胖导致的齿痕舌,吃点东西就胃胀有气,怎么调理?

3.鹅口疮问题

4.医生在线接诊25万人次可靠吗?互联网诊疗乱象频现 监管政策收紧

口腔科医生在线问诊_口腔科在线询问

学口腔的告诉你 听你的描述感觉像 牙震荡 估计是咬硬物创伤来的。一般观察半年到一年。你说的包 首先应该拍X片判断是不是根尖周炎。如骗子没事的话 那你就不用担心了。观察就可以了。不用吃药 吃药没用。放心吧~ 只要拍片没事那就不用管它。放心好了 我是口腔大夫!不骗你的。

希望纳

颌关节发炎的症状是什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共有医生30名,其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5位大夫还开通了在线咨问诊、电话问诊。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卫生部首批甲等医院。医院设有临床科室37个,医技科室8个,临床医学教研室21个,中心实验室、骨科、心血管疾病等实验室15个,内科血液病学、骨外科学、骨科、血液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呼吸内科、临床护理和血液重点实验室、神经外科、临床药学。

2017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地址:苏州市十梓街188号,苏州市平海路899号。

舌头胖导致的齿痕舌,吃点东西就胃胀有气,怎么调理?

颌关节发炎还伴有口腔张合困难。如果你年龄不大的话,考虑有腮腺炎可能,症状蛮象的。诊断明确后才可以对症下药。

肯定不是。颌关节发炎是无菌性炎症,且已经过了一年。

腮腺炎到口腔科看。

这个年龄得腮腺炎比较少。一般炎症擦点挥发性液体可以降低皮肤表面温度,感觉是会舒服点的。还是快点到医院去吧,只有看见发病部位的情况才可以下诊断,时间长了可能会贻误治疗机会的。

鹅口疮问题

舌头胖有齿痕舌,吃东西胃胀有气,这是脾气虚的主要表现症状。脾为后天之本,一旦脾气不足,就会造成脾的功能减弱,不能正常的健运,就会出现食后腹胀,消化不良症状,治法应以益气健脾为主。

调理用药食同源的药材做代茶饮,服用一个月后,明显好转,遂加淡竹叶少许,调理虚火,湿热明显好转,目前还在调理过程中。

齿痕舌一定是湿气偏重引起的,但是齿痕舌的湿气也分寒湿和湿热还有痰湿,不可一刀切,配合舌诊和问诊能更好的判断湿气的类型,用不同的药材配伍。

舌头胖导致的齿痕舌的原因是由脾虚不能运化水湿

舌头胖导致的齿痕舌的原因是由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舌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的齿痕,而舌头胖是由于脾之阳虚而湿盛和脾之气虚形成舌头水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湿气太重了,也就是医学上讲的脾胃功能不好的表现。

少吃高胆固醇、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如果舌头胖导致的齿痕舌,吃这些东西会出现胃肠消化不良,从而引起胃胀有气更严重,所以说,少吃高胆固醇、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对舌头胖导致齿痕舌,吃点东西就胃胀有气有调理的作用。

要养成每天适量运动的好习惯,运动有促进胃肠蠕动,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率,对舌头胖导致的齿痕舌,吃点东西就胃胀有气有调理的作用。

同时还应当配合运动,我们体内的湿邪多为阴邪

同时还应当配合运动,我们体内的湿邪多为阴邪,很多脾虚久了的人都会阳气不足,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阳虚者平时一定要勤于 运动,久坐久卧很容易生阴浊。

运动还能增强我们的脾胃功能,改善脾胃虚弱问题,脾是我们的生化之源,脾胃只要能调理好,就能大大改善我们的气血亏虚问题。

由于年迈体衰,或者久病体虚,或饮食不节制,引起脾虚。脾虚脾失健运,运化功能下降,吃东西就会累及脾的运化,脾的运化能力就会更加下降,食滞胃脘,壅塞脾胃气机,气机阻滞,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出现脘腹胀满。

我们可以每天进行腹部,来改善脾虚胃胀气的情况

中医说脾胃互为表里,一升一降,同属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主运化,胃以降为和,当我们脾气虚的时候,脾的运化功能下降,就会造成水湿内停,过多的痰湿排不出体外,容易出现一系列消化系统的症状。

我们可以每天进行腹部,来改善脾虚胃胀气的情况,可以在晨起后和晚上睡觉前进行腹摩,具体的方法是:将双手掌心搓热,用一手的掌心,放在我们的腹部的肚脐眼,另外一只手按在这只手上,然后进行顺时针的摩腹,力度不要太大,每次摩腹的时间大5~10分钟之间。

一旦出现了脾虚,胃胀气的情况,一定要注意饮食,及时纠正饮食习惯

一旦出现了脾虚,胃胀气的情况,一定要注意饮食,及时纠正饮食习惯。建议大家多吃一些健脾理气,和胃降逆的食物,少吃甜食,寒凉生冷,油腻,肥甘厚味的食物。

这些食物都会影响脾胃的功能,造成脾虚,湿气重,容易增加胃肠的负担,不利于人体正常的消化代谢。

饮食的消化过程须依赖脾的运化功能把水谷化生为精微,并依赖脾的转输和布散作用,把精微布散到周身。若脾失健运,不能较好地消化饮食物,也不能很好地化生、吸收和转输精微,则会出现吃点东西就胃胀。

医生在线接诊25万人次可靠吗?互联网诊疗乱象频现 监管政策收紧

首先告诉你不要太着急,我也是深受其害,急也是没用的,我家宝也是从五个半月开始得此毛病,在第十一个月的时候终于无药而医。

谈谈我的经历吧,宝四月底时拉肚子,每天六七次稀便,拉了十天时差不多好了,想着要添加辅食喂了米粉就又开始拉了,前后整整拉了20天,当时不敢随便吃药,就一直吃着妈咪爱,总算到了五月中旬不拉了。一家人总算松了口气,可是好事没几天,有天早晨突然看到孩子的嘴角有像奶一样的白斑,以前就听人说过鹅口疮,当时我就有点疑心,但是没管,过了两天我不经意在儿子张嘴的时候看到他嘴里好多的絮状的白丝,再联想孩子最近不怎么爱吃奶,我当时就觉得是鹅口疮,心里那个难受,赶紧带孩子去309儿科看,那天正好是周末,就挂了个急诊,医生一看就说是鹅口疮,开了点制霉素片说让回去抹,一天三次,让好了以后再多抹些天,我再多问一句爱理不理。就这样回去了,我是那种医生说啥我都会按步骤执行的人,现在想想我们家儿子当时备受我的摧残,儿子嘴里一涂上制霉素,隔不了20分钟必吐无疑,小人儿根本不理解,吐完了就哭得伤心至极,我家儿子是最不爱哭的孩子,每次吐完哭得那个伤心啊,我现在想想都觉得对不起他,可是又想毛病好,还是忍忍坚持逼着孩子涂完又吐,弄得孩子极其反感。后来想了个法子,晚上刚睡觉时小家伙不容易醒,就趁那时候给他涂,自以为成功,可是孩子晚上一旦醒来,绝对还是吐,就这样折腾折腾,能涂就涂点,过了十天左右孩子嘴里感觉什么都没有了,我就不涂了,没想到过了两天发现孩子嘴里又冒起来了。 当时疯狂上网看看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法,网上的说法基本就是那几个,有用制霉素好的,有用偏方好的,有用小苏打好的,有用盐水好的,有食补好的,有要消毒彻底的,我就按网上的办法挨个试,不成,这一晃孩子都七八个月了,反反复复就是不好,期间孩子受的罪可想而知,因为有我这种孜孜不倦的妈妈,不管孩子的心理感受,只按自己的思路走,只想用药尽快治好病,孩子痛苦的反应我只能放在一边。

国庆回老家前,害怕孩子的鹅口疮犯得厉害,正好制霉素片也没有了,就跑到儿童医院去看一看,儿童医院口腔科挂满,就给了我一个内科的号,我奢望儿童医院能有什么特效药,其实啥也没有还是制霉素片,看完医生后,我不甘心,正好路过301,又挂了个小儿内科号,还是制霉素片,只说用什么贝康安的鱼肝油混合,可能宝宝就不容易吐,还让不要长期涂这个药,可能会有耐药性,更容易反反复复。就这样把药带着回了老家,涂了还是不行继续吐。我哥是学中医的,给我开了一副在脚掌上贴的中药,让每天贴一次,这还好,总算不用进嘴,不怕孩子难受。于是我就认真的贴,哎,还真行大概六七天没变厉害,我还正准备继续贴,突然我们家儿子又开始拉肚子了,我就打电话给我哥问还能不能再贴,他说先停了吧,药有泻火的成分,本来觉得有点希望的事情又被再次搁浅,没过两天我又不幸地看到了那个讨厌的小白斑。说着孩子已经到了第十个月。

我又一次带着孩子来到儿研所,挂了谁的号我不记得了,只觉得说的比较靠谱。我们家儿子反反复复已经半年了,我已经见怪不怪了,我这时只想问几个问题:1)孩子什么时候自己能有抵抗霉菌的能力,我什么时候能真正地等到那一天,因为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孩子免疫力低下此病就不容易好,我们家孩子喝母乳一直很健康基本没病,除了拉肚子和一次接种疫苗引起的发烧,免疫力怎么就不好?2)怎么让孩子涂药不吐 3)鹅口疮对孩子到底有没有影响。4)脚气对此病有没有影响。

那个大夫是这么回答我的1)免疫力差是指孩子口腔的免疫力差,孩子只有两周岁以后才能拥有对此病的口腔的免疫力 2)不要用鱼肝油,每天用一颗制霉素片溶于1-2ml温水里,用药水涂在口腔里,不要用药粉涂。每天涂个几次,第二天就把药水倒掉,重新再泡 3)只要没向下发展,不影响孩子吃饭,鹅口疮不是什么大问题不痛不痒也不用看 4)脚气是真菌,鹅口疮是霉菌两码事。

当然大夫还问了我们家的孩子吃不吃手,我说啃玩具,她说这就对了只要孩子改不了这个习惯,还会一直长下去,你自认为所有的卫生措施都做了,其实霉菌无处不在,只要以前被孩子啃过的东西一旦再啃就会又得上,这就是好了以后又反复的原因,

这次问诊回来我就坚决不让孩子涂药了,所以这一招涂药的方法吐不吐我不知道,我也没觉得孩子的口腔有变厉害的趋势,反正一直有,直到前两个星期我突然发现孩子的嘴里什么都没有了,我的孩子当时大概十一个月左右,终于在我儿子十一个月大的时候,折磨他和她妈的鹅口疮不治就好了。

不过我还是建议孩子的鹅口疮稍微严重的时候还是要用药的,我们就是断断续续用药过来的,只在最后一两个月没有用药,但切忌乱用药,不要相信什么你都不知底细的药,不要让孩子当实验品。

 在线接诊25万人次的医生可靠吗

 误诊白诊AI开处方等互联网诊疗乱象频现 国家监管政策持续收紧

 ●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底,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达1700多家。随之而来的是误诊白诊、先药后方、AI开处方、诊疗事故等乱象,成为埋在行业里的一颗颗?暗雷?

 ● 患者?嘴里出现很多白色的皮,喝水都疼?,在线问诊多位医生却得到了不同的诊断结果:有的认为是?舌炎引起口腔溃疡?,有的诊断为?口腔发炎?,还有的称是?念珠菌感染?

 ● 某平台线上接诊人数最多的医生接诊次数为25万人次。设每人线上问诊时间平均为10分钟,线上接诊时间约为41667小时,如果全年无休,10年为3650天,那么这10年里其平均每天线上接诊时间约11.4小时

 ● 明确人工智能等主体的地位,对仅由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的,直接追究医疗机构的责任;完善药品追溯体系,充分利用二维码识别功能做好在线处方的审查工作,确保监管追根溯源

 ?到底哪个医生说的对??

 今年初,家住湖南常德的夏亮被口腔溃疡困扰了一段时间,?嘴里出现很多白色的皮,喝水都疼?。受当时疫情影响,他决定通过在线问诊寻找病因、解决痛苦。

 可是,他问诊的几个医生,给出了几个完全不同的诊断结果,这让夏亮很迷惑,也对在线问诊的准确性产生了疑问。

 这样的经历并非个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98亿,同比增长38.7%。而随着互联网诊疗快速发展,误诊白诊、先药后方、AI开处方、诊疗事故等乱象也纷沓而至,成为埋在行业里的一颗颗?暗雷?。

 针对上述问题,堵漏排雷的监管举措持续推进。从2018年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对医疗机构在线开展复诊作出明确规定,到近日公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保证?隔空?诊疗透明规范,一张保障互联网诊疗质量的网越织越密。

 在线问诊误诊频现 诊断结果五花八门

 夏亮向《法治日报》记者回忆说,当时他在线问诊的第一位医生,是某三甲医院口腔科医生。给对方看过自拍的口腔照片并文字描述相关症状后,该医生诊断为?上火引起的口腔溃疡?,称?吃点消炎药,多喝水,好好休息就没事了?,随后开具消炎药处方,嘱其线下购药。

 遵医嘱服用消炎药3天后,未见好转,夏亮便在另外两个平台上选了3位医生进行问诊。提供的图文和之前一致,却得到了不同的诊断结果:有医生认为是?舌炎引起口腔溃疡?,有医生诊断为?口腔发炎?,还有医生称是?念珠菌感染?。

 这3位医生均为其开具了不同的药,搞得夏亮一头雾水。

 他不敢再轻易吃药,之后去市里一家线下医院就诊,确诊为:由抗生素引起的念珠菌感染。对症下药后病情缓解了。

 北京某口腔医院一位资深医生告诉记者,念珠菌感染对口腔科医生来说其实不难判断,之所以会出现?同样的图文,诊断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在线问诊的局限性。

 ?口腔科医生线下问诊时,除了观察口腔情况、询问病情,还会按压、触摸,综合判断得出结果。而在线问诊医生只能凭借图文,很难准确判断,更不用说开具处方了。?该医生解释说。在他看来,患者在网络问诊时可以上传线下医院拍摄的片子、出具病理报告等进行复查、复诊或咨询,但不能首诊。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从互联网医院到明确常见病、慢患者互联网问诊可进行医保报销,从网售药品到核心诊疗再到互联网医保,各地出台方案积极支持在线医疗全面发展,筑牢了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增长基础。

 与此同时,像夏亮这样就同一病症在线问诊多名医生,却得到五花八门诊断结果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北京某高校大三年级学生张兴泽自称是一个?爱生病的人?,最近几年来,他经常用到在线问诊平台,使用感受五味杂陈?特别方便但不太靠谱。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皮肤起了一些小红点,奇痒无比,为了快速解决问题,他打开一个在线问诊App,在皮肤科挑选了一名?看标签很专业?的医生,花了109元进行图文问诊。结果医生跟他说,可能患上了一种皮肤病,建议购买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后来他去线下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结果是吃菠萝过敏了。

 ?在线问诊方便是方便,但描述病症一般限于文字和,容易出现误诊或者诊了白诊的情况。?张兴泽说。

 受访的多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隔空?诊疗并不适合所有患者,常见病、慢的复诊,是较长时间以来互联网诊疗的定位。不过,对于何为复诊,业内一直缺少具体标准,导致出现一些监管真空。

 先选药品再开处方 AI开处方患者买药

 除了问诊,购买处方药是?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的另一个特色。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却用?先选购药品,再因药配方,甚至由人工智能软件自动生成处方?的操作方式。

 家住湖南怀化的谢丽曾在2020年初给她4岁的孩子在线下医院买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当时医生为其开具了处方。今年3月,由于孩子再次出现相似症状,她尝试着在某线上购药平台购买这一款药,很快她就被平台方转到?线上问诊?版块。她将两年前的处方上传后,?医师?立即给她发来了购买链接。

 记者近日在某购药平台下单处方药左氧氟沙星胶囊后,平台提示?请选择线下已确诊疾病?。记者在?疾病栏?随机勾选了几项,?处方/病历/检查报告栏?空着,并确认?已确诊此疾病并使用过该药,且无过敏史、无相关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很快便通过了验证,提交清单后,系统跳至问诊版块。

 几秒钟后,有?医师?接诊,连续发来数条信息,其中第一条强调?互联网医疗只对复诊用户提供医疗服务?,后续几条信息均为确认有无过敏史或处于特殊时期。待记者回复?无?后,不到2秒,对方便发来一张处方单和购买链接。

 北京居民杨木也有过此类经历,他怀疑屏幕背后接诊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执业医师:?在?平台购买处方药时,感觉对方跟机器人没有差别,只要打字过去,对方就会在10秒钟内迅速同意,根本没有给出任何专业意见。?有一次,他故意尝试描述一些不是欲购药品适应病症的情况,结果对方仍然二话不说很快开了处方。

 有互联网医疗行业人士支招:如是正规互联网医院,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开具的电子处方,应该有医生的签名、互联网医院电子章。?不排除有些小型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仍存在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工具自动生成处方,一些大平台会用AI等来医生问诊,比如问病人几岁、哪里不舒服等,但是处方必须要求医生来开。?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授邓勇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此前我国《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均明确规定,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药方后,药师要进行审核,但相关规范并未对?自动生成处方?这一行为进行明文禁止。

 ?法无禁止即可为。规范制定不明确,地方实践就会乱象丛生。现实中,一些平台选择?AI开处方,客户直接取药?的模式,跳过传统的处方开具、审核环节,把开方直接变成了?卖药?。这类行为严重违反我国药品管理制度,也给患者用药安全埋下了风险隐患。?邓勇说。

 巨量接诊是否真实 线上医生谁来监管

 对于在线问诊,医生回答几次算是一个完整的问诊、平台上显示的医生接诊量有无虚标、回复患者的诊断内容是否为医生真实回复?记者随机访了北京、天津、湖南等地10多位群众发现,这些也是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

 北京某高校大二年级学生郝樱睿对此深有体会。她经常使用在线问诊,但至今不清楚到底医生回答多少个问题才达到收费标准。?一开始,有几个问题算免费咨询,但只要你说话了,就算一个问题,比如说一句谢谢或者你好。等免费次数用完后,医生却刚进入正题,为了解更多信息,你只能交钱充会员。交完钱,医生又会问化验结果之类的信息。有时,一圈下来,最后竟然让你去线下医院问诊。?

 在线问诊前,先在平台上看看哪位医生的接诊量多,再确定向哪位医生问诊,这是山东曲阜居民张刀刀习惯的做法,因为在她看来,医生接诊量多就意味着其医术较强受患者欢迎。但她注意到,一些在线问诊平台上标注的医生接诊量动辄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不禁质疑这些数据是否属实。

 记者在某在线问诊平台上以皮肤科医生为检索对象,发现该平台线上接诊人数最多的皮肤科医生接诊次数为25万人次。设每人线上问诊时间平均为10分钟,线上接诊时间约为41667小时,如果全年无休,10年为3650天,那么这10年里其平均每天线上接诊时间约11.4小时。

 对于这些问题,有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们其实也一直在探索?品控?,?比如医生回答几次算作一次完整问诊;如何对那些将搜索到的内容复制粘贴给患者的医生进行监管;如何确保接诊量真实;出现误诊或开错药的情况由谁担责等?。

 ?核心问题是,谁来对医生在线上作出的诊断负责。线下医院的医生,由各地卫健委监管,医院和科室也会进行规范管理;而线上的医生,则相对比较独立。?前述北京某口腔医院资深医生说。

 监管政策陆续落地 更好保证诊疗质量

 互联网诊疗出现规模性增长始于2018年,这一年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旨在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截至2021年底,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达1700多家。

 这些年来,为了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就互联网诊疗服务中涉及的医疗机构资质、从业人员资质、设备设施保障、服务流程规范等提出要求。尤其是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发布后,备受公众期待。

 该细则针对互联网诊疗中处方审核、隐私保护、诊疗质控等社会关注点作出详细规定。

 对于上网能看什么病,细则要求必须符合复诊条件:患者就诊时应当提供具有明确诊断的病历资料,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出院小结、诊断证明等,由接诊医师留存相关资料,并判断是否符合复诊条件。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本次就诊经医师判断为首诊或存在其他不适宜互联网诊疗的情况时,接诊医师应当立即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并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邓勇认为,这些标准更具可操作性,且赋予了医生更多专业权限,进一步明确了服务边界、监管边界,有利于互联网诊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对于线上诊疗的质量监管是否与线下诊疗相一致,细则给出了肯定答案:要求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依托,将互联网诊疗纳入整体医疗服务监管体系。

 对于没处方也能买处方药,细则严禁?先药后方?: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处方药应当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严禁在处方开具前,向患者提供药品。

 这一点在邓勇看来,尤其值得肯定,?符合目前互联网诊疗?回归严肃医疗?的主旋律,有助于将行业发展引回?保障人民健康福祉?的正轨?。

 他同时指出,要让?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的规定落到实处,必须考虑多重因素,比如应明确人工智能等主体的地位,?虽然我们将其称作人工智能,但它和部分助理医师一样,都是没有获得处方权的主体,目前的《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还存在不足,处罚对象局限于?人员?。后续修改时应该考虑到人工智能等主体的特殊性,对仅由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的,应当与?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一样,直接追究医疗机构的责任?。

 邓勇认为还应明确责任承担规则。?目前在互联网诊疗过程中,医疗机构与医师之间的权责依然通过合同调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于多点执业的医师来讲,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医疗机构往往处于优势地位,如果合同约定?出具处方不当造成损害的,在医疗机构赔偿后应主要由医师负担?,那么医疗机构就实质上规避了损害责任的赔偿风险,这有违权利与责任应当对等的原则。?

 完善药品追溯体系也不可或缺。邓勇提出,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处方源真伪的审核,对处方源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完善关于处方源的法律法规。利用互联网优势,充分利用二维码识别功能做好在线处方的审查工作。同时完整保留交易记录和交易证据,确保监管能够追根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