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院内感染培训内容_口腔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1.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内容是什么?
2.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内容是什么?
3.院感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4.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有哪些?
基本培训内容如下: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等。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
职业安全与个人防护,要求诊疗活动中能规范执行个人防护,发生职业暴露时能正
确进行处置。
标准防护与手卫生,要求诊疗活动中能不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医疗废物管理,要求正确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发生外溢时能正确处置。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监测,要求能够发现感染病例并上报。
重点培训内容如下: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监测,要求能够发现感染病例并上报。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要求诊疗活动中能遵守并落实相关要求与操作。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集与运送、本院或本科室的主要目标菌耐药率情况、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要求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提高标本的送检率,并能落实相关防控措施,杜绝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抗感染治疗新进展,要求外科医生掌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特殊使用药物的管理。
重点环节相关感染的防控措施,包括呼吸机、中央导管插管、导尿管、手术及其他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
重点部门防控措施,包括各类ICU、各类手术室、血液净化室、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产房、新生儿科等部门,建议单独对各部门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
医院感染暴发和处理步骤,要求掌握医院感染暴发的预警与发现,了解处理流程,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防控措施。
新型冠状肺炎防控方案是什么:
新型冠状肺炎防控方案(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VID19),是针对新型冠状肺炎的防控方案。针对传染病防控的三原则,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防控方案。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内容是什么?
院感培训包括以下内容:
无菌技术的培训、把握抗生素的使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自我防护知识等这些方面的一些知识培训。
院感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
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院感知识培训总结范文:
为了更好的做到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院感科2月27日下午进行了以门诊主任、护士长及各科的院感监控医生及护士为主的院感知识的培训,目的是提高医务人员对各项新规范的了解和在临床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培训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出发,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等方面做出一些介绍及总结、评价。
1、从医院的建筑结构布局方面用的形式来让大家了解我院在医院感染管理的建筑求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布局流程等均有大部分不符合规范及相关法规的要求。
门诊注射室在空气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垃圾暂点除了能归类收集外,其余方面无论是建筑要求还是远离生活区、诊疗区等方面均不能达到《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
2、在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及防控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注重手卫生的实施、对医院感染的诊断及抗菌素的使用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改变。
3、将今年的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抗菌素使用情况统计、个人防护及职业暴露等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二、学习了卫生部法规及行业标准
1、同时结合本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方面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来说明预防及控制方面的需要注意的问题。提请各科室今后在发现多重耐药菌的发现及报告、防控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学习与本院常发院感病例的疾病的诊断标准,提请医务人员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以及一些本院有可能发生,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生过的一些疾病的注意。
3、《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及处置规范》,学习卫生部的规范,同时对本院感染暴发的相关制度及报告流程做出一些说明。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内容是什么?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内容是无菌术,院感科普,多重耐药菌的防控等。
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铜绿单胞菌(MDR-PA/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院感的培训意义
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与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转科、检查时,接诊科室根据腕带“接触隔离”标识,取相应隔离措施。
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穿隔离衣。根据暴露风险做好手卫生。
院感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内容: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也就是传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传染病都有潜伏期。所谓潜伏期,是指人们体内进入了各种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到出现症状的这段时间。
二、传染病的特点
1、有病原性(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例如手足口病就是由肠道引起的)。
2、有传染性(乙肝、肺结核等疾病都传染)。
3、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
1)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流行、大流行和暴发。
2)季节性: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此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
3)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4、有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
三、传染病的分类(甲乙丙类39种)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四、传染病的报告时限
责任疫情报告人(首诊医生)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监控科,专职疫情管理员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上级。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五、传染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1、发热。
2、发疹:(皮疹和粘膜疹)。
3、毒血症状。
4、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反应。
六、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1、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与必要的治疗。特别是对食品制作供销人员,炊事员,保育员作定期带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和调换工作。
2、对传染病接触者,须进行医学观察、留观、集体检疫,必要时进行免疫法或药物预防。
3、对感染动物的管理与处理对动物传染源,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家畜,应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并加以消毒,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发动群众予以捕杀。
(二)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取不同防疫措施。
1、肠道传染病作好床边隔离,吐泻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作好水源及粪便管理。
2、呼吸道传染病,应使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空气消毒,个人戴口罩。
3、虫媒传染病,应有防虫设备,并用药物杀虫、防虫、驱虫。
(三)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抵抗力,有重点有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自动免疫是有的对易感者进行疫苗、菌苗、类毒素的接种,接种后免疫力在1--4周内出现,持续数月至数年。
人工被动免疫是紧急需要时,注射抗毒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后免疫力迅速出现,维持1~2月即失去作用。
常规预防措施。
1、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学校也会有的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有哪些?
院感基础知识培训内容有院感基本知识、手卫生知识、医疗设备的清洗与消毒、环境卫生管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接种疫苗。
1.院感基本知识
院感是指医疗卫生机构中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医院内感染。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及相关医疗机构中影响患者的医疗过程、医护人员及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和消耗医疗的感染病的集合体。
2.手卫生知识
医疗机构中瞒报手术并发症的情况多有发生,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有手卫生不当行为的手术室,手卫生是医务工作者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
要保持手的洁净并使其不能成为感染源,医务工作者必须了解正确的手卫生操作方法,如何选用和操作消毒剂,如何检查操作流程,并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手卫生。
3.医疗设备的清洗与消毒
医疗设备的清洗与消毒是防控院内感染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如果设备没有得到清洗和消毒,表面可能携带着病原体,是传播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源。医务工作者应该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书使用医疗设备并且遵循设备清洁与消毒的正确操作程序。
4.环境卫生管理
环境卫生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医疗卫生机构要对负责环境管理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比如:清洁消毒操作流程,物品消毒浓度的选择和掌握,通风设备的使用方法等。这样才能确保环境的清洁卫生。
5.使用抗生素的管理
抗生素是医疗保健中的重要治疗工具,但是滥用抗生素会对患者医护人员以及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制度。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因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导致的二次感染和对医学的浪费。
6.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院内感染的一种方式,能够让我们的身体产生抗体来预防特定病原体的入侵。医务工作者要在日常接触中注意预防接种,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医务工作者,当需要使用高危医疗设备或处理危险生物制品时,更需要加强自我保健措施。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无菌包灭菌后处理,治疗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院感无菌包操作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备。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使用小包装。
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