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生在线问诊_口腔科医生免费问诊模板
1.既然医院有口腔科为什么私人牙科诊所还到处都是?
2.医生在线接诊25万人次可靠吗?互联网诊疗乱象频现 监管政策收紧
3.五官端正是什么意思
4.去医院就诊怎么做才能不给医生添麻烦?
2018-11-08下午在深圳人民医院一门诊口腔外科拔了智齿,左侧上下两颗。
1)微信深圳人民医院公众号提前一星期预约,主治医师挂号费25,立即付挂号费需要自费(医保支付仅限就诊当日,公众号可以绑定个人医保卡),建议只预约不交挂号费,等到就诊当天再在线缴费就可以用医保。就诊当日8号在公众号用医保支付了挂号费,只需11元(自费的话25元)。
2)挂号费支付后,牙外科还需要支付诊疗费,2.74元,自费,即一次性卫生材料费用,公众号会提示支付这一项。
3)支付完成后会收到短信,有排队号码,无需在医院窗口取号、买病历本,直接到相应地点等待。一门诊口腔科在4楼,但是种植、拔牙在5楼512.
4)排到号,医生问诊,我直接说拔智齿,医生看了看,直接开始、拔智齿。过程比较费劲,有点疼也有点害怕,医生要很大力气才能拔出来,左手按住头右手使劲拔,原来下颌骨还是很强壮的。拔牙前医生会检查智齿状态,告诉你这个需要多少钱,估计我的还算不是特别复杂,没有让拍片,跟我说需要900多元。
5)拔完后会用一个纱布包,咬住拔牙的地方1个小时,止血,取下后未大量流血。
6)咬住纱布,护士告诉注意事项。缴费单、药单此时打印,去4楼缴费。交完费拿着回到医生那里,护士取走一部分材料,剩余自己的、取药单据。护士会继续指导当天注意事项(比如不能刷牙漱口。建议下午去,去前的午餐尽量多吃,仔细刷牙,拔牙后当天下午晚上喝一些牛奶果汁水,不要吃要嚼的东西,第二天早上可以轻轻刷牙)。
7)药房取药,结束。费用合计:拔牙过程957元,加挂号、消炎止疼药、药等,一共1100左右,全部用的医保卡个人账户里的钱,没有统筹金支付部分。当个人账户余额不足,那就只能自己付了,我的医保个人账户每个月有350的进账,3个月的累积就够了。两颗智齿,深圳三甲医院,1100元,可以接受。
建议:后持续几个小时,不觉得很疼,失效后很疼的,纱布取出后尽量马上吃了医生开的止疼药(比如布洛芬),失效后药效赶上,减小痛苦。当天晚上牙床疼牵引的偏头疼,早睡觉了,第二天疼痛很小了,但是还是有点小疼。拔完牙不能往外吐,只能咽进去,一嘴血腥味持续一晚上,第二天还有少量流血的。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既然医院有口腔科为什么私人牙科诊所还到处都是?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共有医生30名,其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5位大夫还开通了在线咨问诊、电话问诊。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卫生部首批甲等医院。医院设有临床科室37个,医技科室8个,临床医学教研室21个,中心实验室、骨科、心血管疾病等实验室15个,内科血液病学、骨外科学、骨科、血液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呼吸内科、临床护理和血液重点实验室、神经外科、临床药学。
2017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地址:苏州市十梓街188号,苏州市平海路899号。
医生在线接诊25万人次可靠吗?互联网诊疗乱象频现 监管政策收紧
中国传统医学发展了几千年,但是,对于口腔医学几乎从不关注,也没有这方面的概念。即使是现在,很多人的口腔卫生概念还都停留在保健层面。?
口腔科问诊的病人,并不把自己当作“病人”,更多的是把自己当作“消费者”、“客户”,这种情况下,对口腔科的就诊体验要求就比其他科室高很多。
然而,消费者原则上还是更加信任公立医院,但医院确实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给病人很好的就诊体验。“消费者们”迫于无奈,最后逐渐选择私人诊所。
选择正规口腔机构:
1、看消毒与卫生:
选择诊所时,应重点关注该诊所的清洁卫生与消毒灭菌工作细节。如牙医是否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接诊病人,是否有高温高压消毒炉等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
2、看医生资质:
如医生是否有医师执业资格认证等。
3、看临床经验是否丰富:
口腔科是一个经验学科,不管是口内,还是口外,正畸,还是修复,除了要具备理论知识之外,也要通过大量的实操来累积经验。所以,衡量优秀牙医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其做过的案例量以及优秀案例量。
4、看医生的医德:
一个好的医生会耐心听取您的情况描述,然后根据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全面、实用、价格可接受的治疗方案。在不违背医疗治疗原则的前提下满足病人的实际需要,不贬低同行,不怂恿病人做不必要的治疗项目。
5、看是否有安全保障:
手术前一般要签《口腔种植治疗知情同意书》,明确责任范围,选择有实力的正规医疗机构可以减少后顾之忧。
五官端正是什么意思
在线接诊25万人次的医生可靠吗
误诊白诊AI开处方等互联网诊疗乱象频现 国家监管政策持续收紧
●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底,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达1700多家。随之而来的是误诊白诊、先药后方、AI开处方、诊疗事故等乱象,成为埋在行业里的一颗颗?暗雷?
● 患者?嘴里出现很多白色的皮,喝水都疼?,在线问诊多位医生却得到了不同的诊断结果:有的认为是?舌炎引起口腔溃疡?,有的诊断为?口腔发炎?,还有的称是?念珠菌感染?
● 某平台线上接诊人数最多的医生接诊次数为25万人次。设每人线上问诊时间平均为10分钟,线上接诊时间约为41667小时,如果全年无休,10年为3650天,那么这10年里其平均每天线上接诊时间约11.4小时
● 明确人工智能等主体的地位,对仅由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的,直接追究医疗机构的责任;完善药品追溯体系,充分利用二维码识别功能做好在线处方的审查工作,确保监管追根溯源
?到底哪个医生说的对??
今年初,家住湖南常德的夏亮被口腔溃疡困扰了一段时间,?嘴里出现很多白色的皮,喝水都疼?。受当时疫情影响,他决定通过在线问诊寻找病因、解决痛苦。
可是,他问诊的几个医生,给出了几个完全不同的诊断结果,这让夏亮很迷惑,也对在线问诊的准确性产生了疑问。
这样的经历并非个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98亿,同比增长38.7%。而随着互联网诊疗快速发展,误诊白诊、先药后方、AI开处方、诊疗事故等乱象也纷沓而至,成为埋在行业里的一颗颗?暗雷?。
针对上述问题,堵漏排雷的监管举措持续推进。从2018年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对医疗机构在线开展复诊作出明确规定,到近日公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保证?隔空?诊疗透明规范,一张保障互联网诊疗质量的网越织越密。
在线问诊误诊频现 诊断结果五花八门
夏亮向《法治日报》记者回忆说,当时他在线问诊的第一位医生,是某三甲医院口腔科医生。给对方看过自拍的口腔照片并文字描述相关症状后,该医生诊断为?上火引起的口腔溃疡?,称?吃点消炎药,多喝水,好好休息就没事了?,随后开具消炎药处方,嘱其线下购药。
遵医嘱服用消炎药3天后,未见好转,夏亮便在另外两个平台上选了3位医生进行问诊。提供的图文和之前一致,却得到了不同的诊断结果:有医生认为是?舌炎引起口腔溃疡?,有医生诊断为?口腔发炎?,还有医生称是?念珠菌感染?。
这3位医生均为其开具了不同的药,搞得夏亮一头雾水。
他不敢再轻易吃药,之后去市里一家线下医院就诊,确诊为:由抗生素引起的念珠菌感染。对症下药后病情缓解了。
北京某口腔医院一位资深医生告诉记者,念珠菌感染对口腔科医生来说其实不难判断,之所以会出现?同样的图文,诊断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在线问诊的局限性。
?口腔科医生线下问诊时,除了观察口腔情况、询问病情,还会按压、触摸,综合判断得出结果。而在线问诊医生只能凭借图文,很难准确判断,更不用说开具处方了。?该医生解释说。在他看来,患者在网络问诊时可以上传线下医院拍摄的片子、出具病理报告等进行复查、复诊或咨询,但不能首诊。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从互联网医院到明确常见病、慢患者互联网问诊可进行医保报销,从网售药品到核心诊疗再到互联网医保,各地出台方案积极支持在线医疗全面发展,筑牢了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增长基础。
与此同时,像夏亮这样就同一病症在线问诊多名医生,却得到五花八门诊断结果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北京某高校大三年级学生张兴泽自称是一个?爱生病的人?,最近几年来,他经常用到在线问诊平台,使用感受五味杂陈?特别方便但不太靠谱。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皮肤起了一些小红点,奇痒无比,为了快速解决问题,他打开一个在线问诊App,在皮肤科挑选了一名?看标签很专业?的医生,花了109元进行图文问诊。结果医生跟他说,可能患上了一种皮肤病,建议购买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后来他去线下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结果是吃菠萝过敏了。
?在线问诊方便是方便,但描述病症一般限于文字和,容易出现误诊或者诊了白诊的情况。?张兴泽说。
受访的多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隔空?诊疗并不适合所有患者,常见病、慢的复诊,是较长时间以来互联网诊疗的定位。不过,对于何为复诊,业内一直缺少具体标准,导致出现一些监管真空。
先选药品再开处方 AI开处方患者买药
除了问诊,购买处方药是?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的另一个特色。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却用?先选购药品,再因药配方,甚至由人工智能软件自动生成处方?的操作方式。
家住湖南怀化的谢丽曾在2020年初给她4岁的孩子在线下医院买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当时医生为其开具了处方。今年3月,由于孩子再次出现相似症状,她尝试着在某线上购药平台购买这一款药,很快她就被平台方转到?线上问诊?版块。她将两年前的处方上传后,?医师?立即给她发来了购买链接。
记者近日在某购药平台下单处方药左氧氟沙星胶囊后,平台提示?请选择线下已确诊疾病?。记者在?疾病栏?随机勾选了几项,?处方/病历/检查报告栏?空着,并确认?已确诊此疾病并使用过该药,且无过敏史、无相关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很快便通过了验证,提交清单后,系统跳至问诊版块。
几秒钟后,有?医师?接诊,连续发来数条信息,其中第一条强调?互联网医疗只对复诊用户提供医疗服务?,后续几条信息均为确认有无过敏史或处于特殊时期。待记者回复?无?后,不到2秒,对方便发来一张处方单和购买链接。
北京居民杨木也有过此类经历,他怀疑屏幕背后接诊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执业医师:?在?平台购买处方药时,感觉对方跟机器人没有差别,只要打字过去,对方就会在10秒钟内迅速同意,根本没有给出任何专业意见。?有一次,他故意尝试描述一些不是欲购药品适应病症的情况,结果对方仍然二话不说很快开了处方。
有互联网医疗行业人士支招:如是正规互联网医院,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开具的电子处方,应该有医生的签名、互联网医院电子章。?不排除有些小型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仍存在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工具自动生成处方,一些大平台会用AI等来医生问诊,比如问病人几岁、哪里不舒服等,但是处方必须要求医生来开。?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授邓勇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此前我国《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均明确规定,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药方后,药师要进行审核,但相关规范并未对?自动生成处方?这一行为进行明文禁止。
?法无禁止即可为。规范制定不明确,地方实践就会乱象丛生。现实中,一些平台选择?AI开处方,客户直接取药?的模式,跳过传统的处方开具、审核环节,把开方直接变成了?卖药?。这类行为严重违反我国药品管理制度,也给患者用药安全埋下了风险隐患。?邓勇说。
巨量接诊是否真实 线上医生谁来监管
对于在线问诊,医生回答几次算是一个完整的问诊、平台上显示的医生接诊量有无虚标、回复患者的诊断内容是否为医生真实回复?记者随机访了北京、天津、湖南等地10多位群众发现,这些也是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
北京某高校大二年级学生郝樱睿对此深有体会。她经常使用在线问诊,但至今不清楚到底医生回答多少个问题才达到收费标准。?一开始,有几个问题算免费咨询,但只要你说话了,就算一个问题,比如说一句谢谢或者你好。等免费次数用完后,医生却刚进入正题,为了解更多信息,你只能交钱充会员。交完钱,医生又会问化验结果之类的信息。有时,一圈下来,最后竟然让你去线下医院问诊。?
在线问诊前,先在平台上看看哪位医生的接诊量多,再确定向哪位医生问诊,这是山东曲阜居民张刀刀习惯的做法,因为在她看来,医生接诊量多就意味着其医术较强受患者欢迎。但她注意到,一些在线问诊平台上标注的医生接诊量动辄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不禁质疑这些数据是否属实。
记者在某在线问诊平台上以皮肤科医生为检索对象,发现该平台线上接诊人数最多的皮肤科医生接诊次数为25万人次。设每人线上问诊时间平均为10分钟,线上接诊时间约为41667小时,如果全年无休,10年为3650天,那么这10年里其平均每天线上接诊时间约11.4小时。
对于这些问题,有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们其实也一直在探索?品控?,?比如医生回答几次算作一次完整问诊;如何对那些将搜索到的内容复制粘贴给患者的医生进行监管;如何确保接诊量真实;出现误诊或开错药的情况由谁担责等?。
?核心问题是,谁来对医生在线上作出的诊断负责。线下医院的医生,由各地卫健委监管,医院和科室也会进行规范管理;而线上的医生,则相对比较独立。?前述北京某口腔医院资深医生说。
监管政策陆续落地 更好保证诊疗质量
互联网诊疗出现规模性增长始于2018年,这一年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旨在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截至2021年底,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达1700多家。
这些年来,为了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就互联网诊疗服务中涉及的医疗机构资质、从业人员资质、设备设施保障、服务流程规范等提出要求。尤其是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发布后,备受公众期待。
该细则针对互联网诊疗中处方审核、隐私保护、诊疗质控等社会关注点作出详细规定。
对于上网能看什么病,细则要求必须符合复诊条件:患者就诊时应当提供具有明确诊断的病历资料,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出院小结、诊断证明等,由接诊医师留存相关资料,并判断是否符合复诊条件。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本次就诊经医师判断为首诊或存在其他不适宜互联网诊疗的情况时,接诊医师应当立即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并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邓勇认为,这些标准更具可操作性,且赋予了医生更多专业权限,进一步明确了服务边界、监管边界,有利于互联网诊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对于线上诊疗的质量监管是否与线下诊疗相一致,细则给出了肯定答案:要求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依托,将互联网诊疗纳入整体医疗服务监管体系。
对于没处方也能买处方药,细则严禁?先药后方?: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处方药应当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严禁在处方开具前,向患者提供药品。
这一点在邓勇看来,尤其值得肯定,?符合目前互联网诊疗?回归严肃医疗?的主旋律,有助于将行业发展引回?保障人民健康福祉?的正轨?。
他同时指出,要让?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的规定落到实处,必须考虑多重因素,比如应明确人工智能等主体的地位,?虽然我们将其称作人工智能,但它和部分助理医师一样,都是没有获得处方权的主体,目前的《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还存在不足,处罚对象局限于?人员?。后续修改时应该考虑到人工智能等主体的特殊性,对仅由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的,应当与?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一样,直接追究医疗机构的责任?。
邓勇认为还应明确责任承担规则。?目前在互联网诊疗过程中,医疗机构与医师之间的权责依然通过合同调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于多点执业的医师来讲,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医疗机构往往处于优势地位,如果合同约定?出具处方不当造成损害的,在医疗机构赔偿后应主要由医师负担?,那么医疗机构就实质上规避了损害责任的赔偿风险,这有违权利与责任应当对等的原则。?
完善药品追溯体系也不可或缺。邓勇提出,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处方源真伪的审核,对处方源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完善关于处方源的法律法规。利用互联网优势,充分利用二维码识别功能做好在线处方的审查工作。同时完整保留交易记录和交易证据,确保监管能够追根溯源。
去医院就诊怎么做才能不给医生添麻烦?
五官端正就是指无残疾,无畸形的脸部。人体的“五官”应该是指人的外表相貌,即为耳、目、口、鼻、身,或是耳、目、口、鼻、头。
定义
从西医的角度来理解,医院一般都设有五官科或是眼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一个人如果是咽喉发炎,总是去五官科或耳、鼻、咽喉科求诊。所以人体的“五官”应该是指耳、目、口、鼻、咽喉。
从中医角度来理解,中医问诊的重要一环是看“舌苔”,所以,人体的“五官”应该是指耳、目、口、鼻、舌。
释义
一个人长的好看帅气,人们一般都喜欢说这个人长的五官端正,这个五官具体是面部哪几个部位呢,相信大部分的人也知道,五官就是我们的眉毛、眼睛、鼻子、耳朵、还有嘴巴,端正何解呢?这里要简单讲讲我们的端正到底有什么美学意义的依据:
端正就是我们说的长相比较标致标准,既不大不小,不歪不斜;在美学上我们称为对称的五官比例,也就是黄金比例的“”三庭五眼“”;这也是许多外科整形医生所奉行的美学准则。
三庭:如果把人脸分成3个等分,那么从发际线至眉间连线为上庭、眉间连线至鼻翼下缘为中庭、鼻翼下缘至下巴尖线为下庭。
五眼:是指将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等分,以一个眼长为一等分,即两眼之间距离为一个眼的距离,从外眼角垂线至外耳孔垂线之间为一个眼的距离,整个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个眼之距离。
女王明星“”范爷“” 可以说是我们最好的美学教材专用图哦~
从她的面部五官来看真的是比较符合五官比例的;面部长度与宽度的比例为1.618∶1,这也符合黄金分割比例。我国用“三庭”“五眼”作为五官与脸形相搭配的美学标准;为此,大家可以对着镜子对照对照着自己的三庭五眼,看看这个比例是否比较合理,不合理地方可以选择医学整形美容的手段达到想要的标致脸型。
其实每个人的脸型都有各自的特色,也没必要千篇一律都要像范冰冰那样的,真正的美是从自身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与整体面部协调展现出来的一个美好形象。
各花入个眼,其实无论什么脸型,什么比例的三庭五眼,只要看着顺眼舒服就行,在大致不影响生活和他人审美的情况下,我们还是需要更多关注内在的修为;长相天生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内在的修为和情绪会微妙的改变面部的表情和五官比例。
自己先理顺一下病情,此次就诊最不舒服的是哪些部位,不适症状具体表述,发病前有服用什么不常吃的食物或者药物,自己原来有过什么病史或者家族遗传史等等。更具体的描述,更有利于医生作出准确的病情判断,也可以在就诊时更高效地就诊,避免像很多病人在就诊时想半天都说不出病情,后面的病人一催,又把该说的忘记了,也不利于医生判断病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