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全书唐由之_中医眼科全书
1.中国古代的医书有哪些?
2.眼科著名方剂——石斛夜光丸
3.中医自学必读书籍
4.中医古籍整理丛书有哪些
5.中医古典书籍有哪些
6.「中医古籍314本」珍稀抄本、精华丛书、奇方妙治、祖传手抄本等
17岁随父侍诊,得传家学。民国15年(1926年)来沪,初设诊于虹口,抗日战争后,迁南京路哈同大楼,再迁鸿仁里,以擅治眼疾闻名沪上。陆氏深知“医乃仁术”,遇有危重患者,常留家住宿,随时观察;家中容留不下,则留下病家住址,亲往访诊。对贫苦病人,非但不收诊金,还馈赠药物、膳食。陆氏行医60余年,经他治愈者不可胜计,有使“瞽者生明”之誉。
陆氏一生遵循“学知不足,业精于勤”的古训,博览群书,有得则录,笔耕不辍;配制眼药,亲手研制;80高龄仍然坚持门诊。著有《眼科临证录》。其对31个病证的辨证施治方法,经系统整理,输入电脑,作为教学之用。《医学百科全书.中医眼科》、《实用眼科学中医眼科学》皆收载其数十年的临证经验。陆氏除熟读经典著作,酷爱古典文学,并喜国画。
陆氏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眼科理论五轮学说,结合多年临诊经验,提出“肝肾立论”、“脾胃论治”、“健脾利湿”新学说,独具见解。率先将中西医结合方法应用于眼科临床,进行生化检验,使用眼科仪器检查眼底病变,充实中医诊断手段,使中医眼科理论和现代医学相结合。对角膜炎、葡萄膜炎、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眼底出血症、视网膜炎、眼肌麻痹等诊治都深入钻研,取得突破性进展。发表有《中医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辨病和辨证的结合》等论文20多篇。著有《眼科临证录》,主编《实用中医眼科学》,甚为眼科界重视。陆氏从事医学教学,认真带教学生,不少学生成为中医眼科界后起之秀。子女中有六人业中西医眼科。
陆氏曾任上海第二医学院教授、医学系二部中医教研组主任,全国中医眼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等职。
中国古代的医书有哪些?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小儿药证直诀》方之败毒散 4.1 方名 4.2 组成 4.3 用法 4.4 功用主治 4.5 方解 4.6 临床运用 4.6.1 加减法 4.6.2 使用禁忌 4.7 现代适应证 4.8 歌诀 5 《痘麻绀珠》卷十六方之败毒散 5.1 方名 5.2 组成 5.3 功效 5.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6 《增补万病回春》卷七方之败毒散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摄生众妙方》卷八方之败毒散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博济方》卷三方之败毒散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片玉心书》卷五方之败毒散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0 《卫生总微》卷八方之败毒散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宣明论方》卷十五方之败毒散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痘科辨要》卷十方之败毒散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3 《外科真诠》卷上方之败毒散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3.5 加减 14 《治疹全书》卷上方之败毒散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5 《慈航集》卷下方之败毒散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5.5 加减 16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十一方之败毒散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卫济宝书》卷下方之败毒散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功效 17.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败毒散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8.5 加减 19 《外科启玄》卷十二方之败毒散 19.1 方名 19.2 败毒散的别名 19.3 组成 19.4 主治 19.5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9.6 附注 20 《明医指掌》卷六方之败毒散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0.5 附注 21 《本草纲目拾遗》卷九引《家宝方》方之败毒散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仙拈集》卷一方之败毒散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3 《仙拈集》卷二引《全生》方之败毒散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4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之败毒散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4.5 制备方法 25 《种痘新书》卷四方之败毒散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功效 25.4 主治 26 《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败毒散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6.5 加减 27 《仁端录》卷十四方之败毒散 27.1 方名 27.2 组成 27.3 主治 28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败毒散 28.1 方名 28.2 组成 28.3 功效主治 28.4 加减 29 《济阳纲目》卷九十五方之败毒散 29.1 方名 29.2 组成 29.3 主治 29.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9.5 制备方法 30 《痘疹定论》卷四方之败毒散 30.1 方名 30.2 组成 30.3 功效 30.4 主治 30.5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30.6 附注 31 《眼科全书》卷四方之败毒散 31.1 方名 31.2 组成 31.3 主治 31.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31.5 用药禁忌 32 《嵩崖尊生》卷十方之败毒散 32.1 方名 32.2 组成 32.3 主治 33 败毒散中药部颁标准 33.1 拼音名 33.2 标准编号 33.3 处方 33.4 制法 33.5 性状 33.6 鉴别 33.7 检查 33.8 功能与主治 33.9 用法与用量 33.10 注意 33.11 规格 33.12 贮藏 3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败毒散 * 败毒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bài dú sǎn
2 英文参考Baidu Sa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baidu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败毒散同名方剂约有29首,常用方为《小儿药证直诀》记载者,其组成为柴胡9g、前胡9g、川芎9g、枳壳9g、羌活9g、独活9g、茯苓9g、桔梗9g、人参9g、甘草5g。具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之功效,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表证。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腹泻等属气虚而外感风寒湿邪者。[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败毒散部颁标准。
4 《小儿药证直诀》方之败毒散 4.1 方名
败毒散
4.2 组成柴胡(洗去芦)、前胡、川芎、枳壳、羌活、 独活、茯苓、桔梗(炒)、人参各一两,甘草半两[2]。
柴胡9g、前胡9g、川芎9g、枳壳9g、羌活9g、独活9g、茯苓9g、桔梗9g、人参9g、甘草5g[3]
4.3 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生姜、薄荷煎[2]
加少量薄荷、生姜,水煎服。[3]
4.4 功用主治《小儿药证直诀》方之败毒散具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之功效。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表证。症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或腻,脉浮而重取无力。[3]
4.5 方解败毒散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表证,法当解表散寒祛湿,气虚者又当益气扶正。方中羌活、独活辛温发散,散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为君药。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柴胡散邪解肌行气,2药既助君药解表散邪,又畅行气血而加强止痛而为臣药。枳壳、桔梗、前胡宣降肺气而止咳;人参扶正以鼓邪外出,茯苓渗湿益脾以除痰湿,5药共为佐药。甘草伍人参益气和中,并能调和诸药;生姜、薄荷为引,并助君臣药散风之力,皆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之功。[1]
4.6 临床运用败毒散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平素体质较为虚弱,常常感到困倦乏力,又感冒风寒湿邪,表现为憎寒,同时伴有发热,头身酸重疼痛,无汗,咳嗽胸闷,脉浮而按之无力的患者,即中医所称的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表证者。[3]
4.6.1 加减法若咳嗽有痰者,可加杏仁、桔梗、法半夏宣肺止咳化痰;湿滞经络,肢体酸楚疼痛较甚者,可加苍术、秦艽、防己等以祛风除湿止痛;气虚甚者,可加黄芪以加强补气的作用;若正气未虚者,可去人参,加荆芥、防风以祛风散寒。[3]
4.6.2 使用禁忌败毒散辛温香燥,热冒及阴虚、血虚感冒患者忌用[1]。
4.7 现代适应证败毒散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腹泻等属气虚而外感风寒湿邪者。[3]
4.8 歌诀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1]。
5 《痘麻绀珠》卷十六方之败毒散 5.1 方名败毒散
5.2 组成人参、茯苓、柴胡、前胡、羌活、甘草、川芎、独活、桔梗、枳壳、陈皮。
5.3 功效《痘麻绀珠》卷十六方之败毒散具有解毒之功效。主治痘疮邪盛,红点未见之前热甚者。
5.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为引。
6 《增补万病回春》卷七方之败毒散 6.1 方名败毒散
6.2 组成人参、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茯苓(去皮)、桔梗(去芦)、川芎、枳壳(去瓤,炒)、天麻、全蝎(去毒)、僵蚕(炒)、白附子(煨)、地骨皮各等分,甘草减半。
6.3 主治《增补万病回春》卷七方之败毒散治急惊风初起,发热,手足搐搦,上宫天吊,角弓反张,并一切感冒风寒,头疼发热,咳嗽喘息,鼻塞声重,及疮疹欲出发搐。
6.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6.5 制备方法上锉1剂。
7 《摄生众妙方》卷八方之败毒散 7.1 方名败毒散
7.2 组成黄柏1两,黄连1两,川乌2钱。
7.3 主治《摄生众妙方》卷八方之败毒散治疔疮走动者。
7.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用冷水调成膏,摊在肿处,频以水润之,其肿自消。
7.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8 《博济方》卷三方之败毒散 8.1 方名败毒散
8.2 组成槐花(炒)、白矾(烧及8分许,存性)各等分(是生时秤)。
8.3 主治《博济方》卷三方之败毒散治脾毒下血,脏腑疼痛,频往圊厕,后重里结。
8.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乌梅1个,水1盏,煎6分,去滓温服。
8.5 制备方法上为末。
9 《片玉心书》卷五方之败毒散 9.1 方名败毒散
9.2 组成荆芥、防风、连翘、枳壳、升麻、薄荷叶、羌活、独活、桔梗、干葛、木通、金银花、黄芩、川芎、甘草、山栀子。
9.3 主治《片玉心书》卷五方之败毒散治遍身疮疥,因淋洗涂搽,逼毒归内而腹胀轻者。
9.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上肿,加葱3茎;下肿;加灯心1握、生姜3片为引,水煎服。
10 《卫生总微》卷八方之败毒散 10.1 方名败毒散
10.2 组成白芍药1分,甘草(炙)1分,雄黄(醋煮,水飞)1分。
10.3 主治《卫生总微》卷八方之败毒散治小儿疮疹热盛,心神烦躁。
10.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字或半钱,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10.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1 《宣明论方》卷十五方之败毒散 11.1 方名败毒散
11.2 组成大黄、黄药子、紫河车、赤芍药、甘草各等分。
11.3 主治《宣明论方》卷十五方之败毒散治男子往来寒热,妇人产后骨蒸血晕。
11.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如发热,冷水送下;如发寒,煎生姜、瓜蒌汤同调下。
11.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2 《痘科辨要》卷十方之败毒散 12.1 方名败毒散
12.2 组成前胡、柴胡、独活、天麻、地骨皮、薄荷、甘草。
12.3 主治《痘科辨要》卷十方之败毒散治痘初发,在疑似之间者。
12.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13 《外科真诠》卷上方之败毒散 13.1 方名败毒散
13.2 组成防风1钱,前胡1钱,元参2钱,公英5钱,生地3钱,银花2钱,甲珠1片,赤芍1钱5分,连翘1钱,甘草7分。
13.3 主治《外科真诠》卷上方之败毒散治疔疮。
13.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野菊根5钱为引。无菊根,用乌桕根白皮亦可。二者俱无,宜用菊花2钱代之。
13.5 加减便实,加大黄2钱。
14 《治疹全书》卷上方之败毒散 14.1 方名败毒散
14.2 组成麻黄、桔梗、前胡、柴胡、羌活、防风、荆芥、薄荷、天麻、枳壳、川芎、骨皮、葱白。
14.3 主治《治疹全书》卷上方之败毒散治疹不起。
15 《慈航集》卷下方之败毒散 15.1 方名败毒散
15.2 组成桔梗3钱,生甘草1钱5分,白僵蚕3钱(炒),羌活1钱5分,牛蒡子3钱(研),薄荷8分,片姜黄2钱,蝉蜕2钱,焦楂3钱,枳壳1钱5分(炒),荆芥1钱5分,防风1钱5分。
15.3 主治《慈航集》卷下方之败毒散治热毒积于阳明,风寒客于肌表,虾蟆瘟初起,两腮肿硬,恶寒,耳底抽痛。
15.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加煨姜2片,连须葱头3个,水煎服。小儿半服。初病1服,盖暖出汗,即松其半,再1服,去其8分。
15.5 加减大便结燥,加制军3钱,去羌活。
16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十一方之败毒散 16.1 方名败毒散
16.2 组成人参、桔梗、甘草、柴胡、荆芥、防风、陈皮各等分、牛蒡子加倍。
16.3 主治《古今医统大全》卷九十一方之败毒散治痘疮壮热,已出未快,咽喉肿痛,胸膈不利。
16.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煎4分,去滓,食后温服。
16.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17 《卫济宝书》卷下方之败毒散 17.1 方名败毒散
17.2 组成麻黄1两1分(去节),白术1两,苍术1两,荆芥1两,甘草3分(炙),大黄半两,薄荷(生花者)1分,黄芩半两。
17.3 功效《卫济宝书》卷下方之败毒散具有去毒浊之功效。主治痈疽已破者。
17.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葱白3寸,煎至8分,不拘时候。
17.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8 《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败毒散 18.1 方名败毒散
18.2 组成升麻6分,干葛5分,川芎4分,羌活4分,防风4分,荆芥4分,前胡8分,薄荷5分,桔梗5分,枳壳5分,牛蒡8分,蝉蜕3分,山楂6分,甘草3分,地骨皮7分(一方去干葛,加紫草)。
18.3 主治《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败毒散治痘初发,壮热毒盛。
18.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葱、生姜为引,水煎,热服。
18.5 加减热甚者,加柴胡、木通、连翘;夏加香藿;冬加麻黄;泻,加猪苓、泽泻。
19 《外科启玄》卷十二方之败毒散 19.1 方名败毒散
19.2 败毒散的别名败毒散瘰汤
19.3 组成人参、当归、厚朴(姜制,炒)、桔梗、白芷、肉桂、防风、黄耆、粉草各等分。
19.4 主治《外科启玄》卷十二方之败毒散治四种瘰疬。
19.5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酒各半煎服。
19.6 附注败毒散瘰汤(《洞天奥旨》卷十五)。
20 《明医指掌》卷六方之败毒散 20.1 方名败毒散
20.2 组成羌活1钱(去芦),独活1钱(去芦),柴胡1钱(去毛),前胡1钱(去芦),枳壳(炒)8分,茯苓8分(去皮),川芎7分,甘草5分(炙),桔梗8分(去芦)。
20.3 主治《明医指掌》卷六方之败毒散治脏毒协寒便血,伤寒头痛,憎寒壮热,项强睛暗,鼻塞,风痰及时疫,岚瘴鬼疟,或声如蛙鸣,赤眼口疮,湿毒流注,脚肿腮肿,喉痹毒痢,诸疮斑疹。
20.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2钟,煎1钟服。
20.5 附注《医方集解》有薄荷少许;《疫疹一得》以葱为引。
21 《本草纲目拾遗》卷九引《家宝方》方之败毒散 21.1 方名败毒散
21.2 组成琉璃(陈年破损者)1个,楝树子4两,旧发网巾1顶,凤凰衣49个,三七1钱,败龟版(炙)5个。
21.3 主治《本草纲目拾遗》卷九引《家宝方》方之败毒散治新久肿毒,痈疽,发背,疔疮。
21.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每服5分,槐树子汤送下。
21.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22 《仙拈集》卷一方之败毒散 22.1 方名败毒散
22.2 组成防风、荆芥、羌活、前胡、升麻、干葛、赤芍、桔梗、川芎、白芷、牛蒡子、甘草。
22.3 主治《仙拈集》卷一方之败毒散治天行时疫,头面肿大,咽喉不利,舌干口燥,憎寒壮热,四时瘟疫。
22.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加生姜、葱,水煎,热服。出汗。
23 《仙拈集》卷二引《全生》方之败毒散 23.1 方名败毒散
23.2 组成石膏(煅)1两,寒水石(煅)1两,花粉5钱,白芷5钱,紫河车草3钱。
23.3 主治《仙拈集》卷二引《全生》方之败毒散治喉以上肿痛,头大如斗,面合眼缝。
23.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每服7钱,老酒服至醉为妙。
23.5 制备方法上为末。
24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之败毒散 24.1 方名败毒散
24.2 组成桔梗、天花粉、干葛、川升麻、川芎、赤芍药、独活、柴胡、甘草各等分。
24.3 主治《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之败毒散治小儿丹毒初发,游走遍体,燥闷腹胀,啼哭。
24.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2片,煎至6分,不拘时候服。
24.5 制备方法上锉。
25 《种痘新书》卷四方之败毒散 25.1 方名败毒散
25.2 组成升麻4分,干葛4分,紫苏4分,川芎4分,防风4分,荆芥4分,前胡6分,桔梗6分,枳壳6分,牛蒡2钱,连翘2钱,虫退3分,山楂1钱,木香3分,白芷5分,地骨皮5分(又方去干葛,加紫草)。
25.3 功效解毒定痛。
25.4 主治《种痘新书》卷四方之败毒散治痘疮毒气壅盛而腹痛者,其痛稍缓,有作有止,频频叫痛,在脐以下痛,或连腰而痛,面赤唇紫,手足不冷。
26 《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败毒散 26.1 方名败毒散
26.2 组成人参、枳壳、前胡、甘草、陈皮、川芎、薄荷、地骨皮、羌活、独活、柴胡、升麻、麻黄、葛根、连翘、防风。
26.3 主治《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败毒散治瘄疹大行时,发热,咳嗽,气急,在疑似之间者。
26.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26.5 加减热甚发厥,加胆星、葶苈、天麻、黄芩,化下抱龙丸。
27 《仁端录》卷十四方之败毒散 27.1 方名败毒散
27.2 组成蝉蜕、牛蒡、荆芥、桔梗、葛根、升麻、紫苏、川芎、羌活、薄荷、前胡、枳壳、山楂、青皮、甘草。
27.3 主治《仁端录》卷十四方之败毒散治心脏热毒所发之夹肤疹,痘疹初出时,肤如汤沸,疱点鲜红成片,现没无定者。
28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败毒散 28.1 方名败毒散
28.2 组成人参、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陈皮、桔梗。
28.3 功效主治《症因脉治》卷四方之败毒散具有辛温散表之功效。主治风寒湿痢,身痛,发热,脉浮紧。
28.4 加减无汗,加防风;胸满,去人参,加枳壳。
29 《济阳纲目》卷九十五方之败毒散 29.1 方名败毒散
29.2 组成木鳖子1钱,山栀1钱,连翘1钱,当归1钱,芍药1钱,川芎1钱,甘草1钱,熟地黄1钱,防风1钱,金银花1钱,荆芥1钱,陈皮1钱,枳壳1钱,全蝎1钱,穿山甲1钱,僵蚕1钱,蝉蜕1钱,皂角子1钱,朴消、蜈蚣1条(去头脚),大黄3钱。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9.3 主治《济阳纲目》卷九十五方之败毒散治痔漏。
29.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少刻下泻粪则效。
29.5 制备方法上锉。
30 《痘疹定论》卷四方之败毒散 30.1 方名败毒散
30.2 组成生地黄1钱5分,丹皮7分,柴胡7分,桔梗8分,薄荷5分,连翘8分(去心),牛蒡子8分(炒,研),黄柏5分(蜜水炒),天花粉8分,黄芩7分(酒炒),黑参8分,赤芍5分,金银花8分,甘草3分(生,去皮)。
30.3 功效《痘疹定论》卷四方之败毒散具有清胃利咽之功效。
30.4 主治《痘疹定论》卷四方之败毒散治疹后口臭、口疮、唇烂,兼咽喉疼痛。
30.5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引加煅石膏1钱,淡竹叶1钱,灯心50寸,同煎;再用生犀角磨汁,和药同服。
30.6 附注《麻科活人》有射干,赤芍,无白芍。
31 《眼科全书》卷四方之败毒散 31.1 方名败毒散
31.2 组成大黄、荆芥、牛蒡子、蔓荆子、甘草。
31.3 主治《眼科全书》卷四方之败毒散治积血年久,脾胃壅热,睑生风粟外障。胞睑风粟,如麻如米,甚如杨梅之状,摩擦瞳仁,黑睛有翳,久久渐昏,流泪不止。
31.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31.5 用药禁忌忌食动风、动血之物。
32 《嵩崖尊生》卷十方之败毒散 32.1 方名败毒散
32.2 组成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茯苓、川芎、干葛、甘草、桔梗。
32.3 主治《嵩崖尊生》卷十方之败毒散治感冒声哑,咳嗽。
33 败毒散中药部颁标准 33.1 拼音名Baidu San
33.2 标准编号WS3B175794
33.3 处方党参 ? 100g
茯苓 ? 100g
枳壳 ? 100g
甘草 50g
川芎 ? 100g
羌活 ? 100g
独活 ? 100g
柴胡 ? 100g
前胡 ? 100g
桔梗 ? 100g
33.4 制法以上十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即得。
33.5 性状本品为褐色的粉末;气香,味苦、微甘。
33.6 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 ,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 。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外果皮细胞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方形,侧面外皮角质层,表皮层以下的几列薄壁细胞 中含草酸钙方晶。草酸钙晶体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呈类圆形或类晶状。石细胞几无色, 单个或数个成群或与木栓细胞相连结,呈多角形、类斜方形或短棱形,大多一端或一边 尖突,长120μm壁厚6~10μm,木化、纹孔稀疏,孔沟明显,有的胞腔内含棕色物。木 栓细胞无色或棕色,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14~54μm 壁稍厚,略波状弯曲 、木化,有的胞腔含棕色物,横断面呈类长方形,木组织间可见落皮层。
33.7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
33.8 功能与主治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伤寒温病,憎寒壮热,项强头痛,四 肢酸痛,噤口痢疾,无汗鼻塞,咳嗽有痰。
33.9 用法与用量另加生姜、薄荷少许炖,取汤服。一次6~ 9g,一日1~2次。
33.10 注意忌生冷油腻食物。
33.11 规格每袋装 9g
33.12 贮藏眼科著名方剂——石斛夜光丸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有以下这些:
1.《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2.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3.《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
4.《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5.《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
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_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2:百度百科_金匮要略
参考资料3:百度百科_肘后备急方
参考资料4:百度百科_脉经
参考资料5:百度百科_针灸甲乙经
中医自学必读书籍
石斛夜光丸是中医眼科著名方剂。本文就其方源、方义分析及历代医家的评价,临床应用和在此方基础上加减变化的类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石斛夜光丸之浅说
石斛夜光丸是中医眼科的著名方剂,也是常用的中成药之一。方出元·倪维德《原机启微》卷之下附方内。该书成书年代是1370年,是一本眼科专著。与《原机启微》作者倪维德同时代的蒙古族人沙图穆苏撰有《瑞竹堂经验方》,它的成书年代是1326年。在其书中载有“夜光丸”,其方与石斛夜光丸的药物组成和功效基本相同,但后者较前者要早四十余年,可见当时元代医家在临证治病中,早已掌握和运用本方治疗目疾。
本方由石斛、人参、山药、茯苓、炙甘草、肉苁蓉、甘枸杞、菟丝子、生地黄、熟地黄、五味子、天冬、麦冬、苦杏仁、防风、川芎、炒枳壳、黄连、怀牛膝、甘菊花、炒白蒺藜、青葙子、草决明、羚羊角、犀角二十五味药所组成,具有滋阴补肾、清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肝肾不足,阴虚火旺所致的内障目疾,视物昏花,瞳仁散大,或变色羞明、怕光等症。由于该方在临证治疗中有很好的疗效,故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明·《景岳全书》、《审视瑶函》,清·《名医方论》等书均收载此方,此方亦为《中国药典》17年版和1985年版所收载。
石斛夜光丸的方义分析及其评价
石斛夜光丸所治为肝肾阴虚,精气不能上输于目之证。方中以石斛、二冬、二地、甘枸杞、肉苁蓉、菟丝子、五味子、怀牛膝为主,滋肾养肝,益精明目;辅以人参、山药、茯苓、炙甘草培补中宫,以资生气血,使土旺荣木;应用滋阴养肝之品,使阴精充沛,得以上输,而目自精明,此为治本之法。但阴虚则阳亢,佐以白蒺藜、甘菊花、防风、青葙子、决明子、川芎、枳壳理气疏风,杏仁利肺气,再用黄连、羚羊角、犀角清肝泻火熄风,以治其标。
各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奏滋阴明目,清肝熄风之功,该方配伍周到,切合病情,自能疗效彰著。正如清代医家罗东逸所说:“此方为阳衰阴弱,不能升精于目而设,故目科与《千金》磁朱丸并重,治证亦同,然磁朱丸为镇坠药,此为羡补药。”又说:“此其治法,其营在肝,其主在肾,其合在脾,能合肾脾之阴而使肝达之,则必能归精于两眸,而继明如昼夜矣。”《名医方论》对本方作了极其中肯的评价。
石斛夜光丸的临床应用
石斛夜光丸是治疗肝肾阴虚的代表方剂。凡肝肾阴虚,精血不足,阴虚火旺者均可运用本方治疗。
在此方理论指导下,我们在临床诊治中用来治疗内障目疾,头昏脑胀,视物昏花等症。除对于治疗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炎、脉络膜炎、视神经炎等眼疾外,我们还对本方引申应用,治疗因肝肾阴虚所致的神经性头痛、耳鸣耳聋、高血压、更年期综合症等,均收到较好的疗效。
1.白内障:
初起视物逐渐模糊,晶体呈放射状浑浊,继之晶体则呈乳白色覆盖,视力减退。此乃肝肾两亏,精血不足,不能上输于目而引起晶体代谢障碍所致。舌质红,脉细弱,证属肝肾阴亏,治宜补养肝肾,服用石斛夜光丸,久之有一定的疗效。
2.青光眼(阴虚阳亢证):
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眼部发胀,眩晕阵作,瞳散昏花,耳鸣心悸,眼压偏高,视力减退,苔薄质红,脉细弦。此乃素体肾阴不足,肝阳偏亢,虚火上炎,导致房水淤滞,眼压增高所致。治法宜滋阴、平肝、补肾。服用石斛夜光丸有一定的疗效。
3.视网膜脉络膜炎:
初起头痛失眠,眼部胀痛,目涩羞明,眼前有时出现暗影,视物逐渐模糊不清。眼底可查见黄斑部中心反射消失,并有渗出水肿,甚至出血病理变化。舌红脉细微。此因肝肾不足,或思虑过度,肝火上炎,致以视力下降,眼底黄斑部出现病变。治宜滋阴、平肝、补肾。服用石斛夜光丸,在临床上收到一定的效果。
4.视神经炎:
病初患者自觉视力减退,不辨明暗,前额隐痛,眼内干涩,眼球压痛,头晕目眩,耳鸣口干,唇红颧赤。眼底检查可查见视神经乳头充血,乳头轻度隆起,边缘模糊,乳头附近有渗出质或出血现象。舌质红,脉弦细而数。此乃肝肾不足,虚火上炎所致,宜清肝明目,滋补肾阴。服用石斛夜光丸有较好的疗效。
5.神经性头痛:
临床症状表现为头部剧烈疼痛,多数表现偏一侧,历时数小时或数日。发作时面色苍白,发作后面部充血,恶心呕吐,舌红脉细。证属肝肾阴虚,水亏火旺所致。宜滋阴、清肝、补肾。服用石斛夜光丸,每日2次,每次6~10g,屡治屡验。
6.耳鸣耳聋:
临床症状表现为耳鸣如蝉叫,鸣声低微,渐渐而起,经久不已,按之可减,听觉不清,且有头晕目眩。舌质红脉弦细,此乃肝肾不足,精气不能上充于清窍,以致耳鸣失聪。治宜:平肝、补肾、养阴。服用石斛夜光丸有一定的疗效。
7.高血压(阴虚阳亢证):
头晕胀痛,耳鸣目眩,睡眠不安,如活动或情绪波动则易面红心烦口干,舌质红,脉细弦而数。此乃情志内伤,风阳上扰,兼之肝肾阴亏,水不涵木所致。治以平肝熄风,滋肾养阴。服用石斛夜光丸,能使血压下降,诸恙皆平,在临床治疗中有很好的效果。
8.更年期综合症(肝肾阴虚证):
临床症见头晕头痛,面部潮红,手足心发热,情志忧郁,腰酸,月经量少,色红或紫,舌质红少苔,脉细弦稍数,此乃肝肾阴亏所致,治以滋肾养肝之法,服用石斛夜光丸,在临证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
石斛夜光丸的类方
石斛夜光丸治疗目疾,疗效确切,深受病患者欢迎。后世医家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在本方的基础上对药物进行加减变化,又创制成许多类方,使治疗范围进一步拓展。
石斛明目丸(经验方):即本方减去羚羊角,加磁石、生石膏,其功能与石斛夜光丸相同,惟清肝热的作用稍逊。
还睛丸(《审视瑶函》):即本方加杜仲、当归、知母、黄柏。功能:降火升水,治远近一切目疾,内外障翳,攀睛胬肉,烂弦风眼,及年老虚弱,目昏多眵,迎风流泪,视物昏花,久成内障等症。
固本还睛丸(《景岳全书》):即本方减去肉苁蓉。滋阴补肾,清肝明目。治远年一切目疾,内外翳膜遮睛,及老弱人目眵多糊,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症。
琥珀还睛丸(《景岳全书》):即本方减去五味子,怀牛膝,决明子,防风,加琥珀,知母、黄柏、当归、杜仲。其功能清肝火,补肾阴。主治由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引起的内障目翳,视物昏花,心悸不寐,瞳仁散大等症。
结束语
石斛夜光丸是老年人常服用的中成药,因老年人正气渐衰,多因肝肾两亏,精血不足,不能上输,则易患内外目障,视物昏花,耳鸣失聪,头晕目眩,代谢失调等诸症。服用石斛夜光丸以补肾平肝,滋阴降火,但须服用较长时间方能奏效。正如《原机启微》中说:“此羡补药也,补上治上,利以缓,利以久,不利以速也……,阴弱不能配阳之病并宜服之,此从则顺之治法也。”石斛夜光丸为滋补肾阴,平肝熄风之剂,可调整机体内在抗病能力,对研究老年学疾病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从石斛夜光丸组方看,各地不一。有将方中怀牛膝易为川牛膝,白蒺藜易为沙苑子。由于药物作用不同,其功效亦有所偏,一偏于补肾,一偏于祛瘀和疏风,组方各有其独到之处。也有将人参易为党参,犀角易为水牛角。因人参、犀角较为稀贵,而取其功效相近的药物代之,尤以犀角,现在货源更少,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现代药厂生产的石斛夜光丸多以水牛角代之。从药理作用来看,水牛角与犀角其功用相近,临床治疗中疗效亦佳,故《中国药典》17年版、1985年版已正式使用水牛角代替犀角,使石斛夜光丸能满足市场供应,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请关注公众号 药之谷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有哪些
好想学好中医,请看下面我精心为您整理的中医自学必读书籍,希望您喜欢!
中医智库推荐的20本中医必读医籍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
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网友评论:仲景先师的毕生巨著,它出现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理所应当,也该抱着真正求学的心态来钻研祖先们留下来的医术,继续将它们传承和发扬,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难经》
《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学习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它成书于西汉末年。全书以问答释疑的形式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并对《内经》中某些重要问题进行了阐发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但由于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
网友评论: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跟着老师听了一遍,可能有些东西还需要沉淀才可以感受到!
《金匮要略》
撰于3世纪初。为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网友评论:学医者必须精读深思者也。
《医学三字经》
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由此入门习医,可以不入歧途。我以为,此书不仅初学必读,而且是诊家必备,时时研习,常有心得。以诗赞之:医学启蒙三字经,清源正本圣心明。升堂捷径修园指,理法得来可顺行。
网友评论:精简,初学者实用,推荐使用,医理写的很好。
《濒湖脉诀》
明代李时珍为纠正五代高阳生《脉诀》之误,汲取其父李言闻《四诊发明》中有关脉学内容,并参以诸家学说及自己的临证经验编撰而成。该书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了浮、沉、迟、数等27种脉象。其中同类异脉的鉴别和各脉主病均编成七言歌诀,便于读者背诵,后半部分为李言闻根据宋代崔嘉彦的《紫虚脉诀》加以删补而成,全面论述了脉象机理、诊脉法、五脏平脉、辨脉提纲、各种病脉体状、脉象主病等问题。原书语言简练,易诵易记,适合广大医者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网友评论:结合着经络的书籍看,还真不错,描述清晰易懂!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十卷,清?黄元御撰。他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之精髓,融会贯通于一体,提出了?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理论体系,辨证
治疗,尤重中气。黄氏自谓其说远承先圣之心,故将其撰书留世,命名为《四圣心源》。《四圣心源》阐述的一气周流体系,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将理论与临床完美结合,可以执简驭繁,帮助后学更好地领悟中医的真谛。
全书文辞工美,医理圆周,前述理论,后列诸病,是一部颇具特色的综合性中医专著,适合各级中医业者阅读参考。
网友评论:原来经典离我如此之近,阅读和理解的感受如此之亲切,仿佛有先师耳提面命,带着没有任何中医基础知识的懵懂,摸索四圣心源里面的珠宝、玉石,好书,要精读! 中医智库网整理的电子版本,制作堪称精美,不妨一看。
《脉经》
《脉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流传于世的脉学经典著作,对后世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书共1O卷,98篇,成书于公元3世纪中叶。由西晋著名中医学家王叔和精选《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汉魏著名医家有关脉论精华.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以及当代临证经验编撰而成。该书集晋以前脉学之大成,对中医脉学理论进行全面梳理.发展并构建了中医脉学体系,
网友评论:中医四诊中?望闻问切?,切脉虽然放在最后,却是最考功力的。诸位请想想,单凭手指在腕部皮肤上的触感,竟能定出十八般脉相来,不下点苦功是做不到的。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类集《素问》、《灵枢》之论,总结出诸疾之病因、病机、治则、复《明堂》腧穴、针法、灸法、乃贯通三部中医经典之理论与实践于一书,分12卷,成为最早的,最权威的针灸学经典著作,故全名为《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该书不仅是《素问》、《灵枢》的最早传本,还是《黄帝明堂经》的惟一完整传本,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网友评论:选本需谨慎,中医智库的版本反复校勘,内容准确,并增加导读与穴名索引,便于读者理解和检索。
《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是清?吴瑭(鞠通)所著,为明清医学中温热学派的名著之一。全书共6卷。卷首引证《内经》经文,冠以原病篇。前三卷据金?刘河间?三焦分治?的方法,系统地把温病分上、中、下三焦三篇,详细论述了温病的病源和证治。卷四为杂说,讨论有关温病的学理,卷五为?解产难?,卷六为?解儿难?,都是结合温病的理论来讨论产后调
治以及小儿惊风、痘症等。由于《温病条辨》所有论据和治疗方法,都是明清以来医家的实践经验,颇切实用;《温病条辨》中所创制的一些方剂如?桑菊饮?和?银翘散?等至今仍为中医所广泛应用,因此,《温病条辨》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特别是研究温热病所不可少的参考书。
网友评论:相信诸位朋友家庭常备药中应该有一味?银翘片?,或者与之相似的?板蓝根冲剂?。这些都是感冒常用药,在风寒发热初起时,喝上一两包,往往立刻见效。?银翘散?这味药的地位上升,起源于《温病条款》。吴鞠通极推崇这个方子,认为它可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温病条款》里的许多方子,都在?银翘散?的基础加减而来。可以说银翘散之于《温病条辨》犹如桂枝汤之于《伤寒论》。
《医宗必读》
《医宗必读》为明末著名医家李中梓所著。全书共10卷。卷1为医论和图说。医论以介绍医学源流、指导学医门径为主;图说部分根据《内经》列述人体骨度部分及脏腑、生理等。卷2提纲挈领地阐析中医的脉学、诊法。卷3-4为本草征要,以《本草纲目》为主,精选常用药物400余概括主治功效,并诸爱学说、参以已见予以阐释。卷5-10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30余种病证的病机和治疗,并附医案。本次整理以明崇祯址年丁丑(1637)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撰有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药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网友评论:中医入门必读综合性医书。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原本共190多万字。52卷。它共收集品物1892种。其中植物1094种。动物443种。矿物161种。其他194种。收录药方11096个。绘制了插图1110幅。该书以部为纲、以类为目。再以类为纲、以药为目,又在每种药物之下。以药名为纲、以八项分析为目。集几千年食物、药物的种植、收、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 网友评论:大爱李时珍伯伯,我爱死你的著作。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本稿选择善本作为底本,并参考多种校本,进行校勘、注释,并撰写导读,供中医从业人士、爱好者和学生参考使用。《诸病源候论》50卷,共分70门,载录内外妇儿诸科1739种病候,叙述了各种病候的病因、病理与证候。
网友评论:外台,千金载方病机大抵遵循此书。不读此书,千金方,外台很多组方思路根本无法理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清末民国初中西医汇通代表医家张锡纯所著。影响颇大。其于临床的主要贡献,是在中西医汇通思想基础上充分发挥生石膏治疗热病的功效,创?升陷汤?治大气下陷。在治疗急证、防治霍乱等方面,有所建树,医界称其为?执全国医坛之牛耳者?。前七期30卷于1918~1934年陆续刊行。其中前三期合编为医方,按治阴虚劳热、治喘息、治消渴、治淋浊等证候分34类,收录奇效验方180余首;第四期为中西药物讲义,介绍中药80余味,常用西药近50味;第五期为医论医话;第六期为医案,栽虚劳喘嗽、血病、肢体疼痛等临床验案百余则;第七期为伤寒论讲义,系张氏去世后,其子张荫潮整理遗稿后付梓而成,并附温病遗方8首;第八期为其孙张铭勋1957年所献张氏未出版的遗稿。此书是张锡纯一生临床经验的总结,不仅内容丰富,且独树一帜,中西结合,大胆创新,在医林中影响颇深,
网友评论:近代医书第一可法之书。
《备急千金要方》
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代表性著作,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医家奉为研习医学的必读书。全书共30卷,汇集了晋唐以前大量医药学资料。内容包括医德、医学教育、治则、诊断、处方用药、妇、儿、五官、内、外、急救各科诸病证治,及食疗养生、房中、脉法、针灸孔穴等,记载了丰富而宝贵的医药学经验与文献资料,迄今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于今后医学的发展,是一份可供深入挖掘的宝藏。
网友评论:思邈先生以?千金?二字来作为书名。思邈先生不仅依此常常提醒自己,也希望别的人在学医或者从医的时候可以更好运用自己的知识,从而避免一些错误。所以这部书里,他根据自己个人丰富的从医经历而提出的关于诊治的要诀,针灸的方法,以及养生的方法等内容,都描述得非常详尽,是部很好的入门书籍。
《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东晋著名医家葛洪撰,是我国现存较早、实用价值较高的一部方书。全书共八卷,所论疾病包括急性传染病、各脏器急慢性疾患以及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眼科等病证。每病皆论及病候,略记病因,审明治法,依法立方,据方配药,并兼以针灸。用方药简易得,价廉而效;针灸不言腧穴,只言分寸,明了实用,因此实用价值颇高。
网友评论:非常实用,学医者应该深入研究。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共十卷。卷一至卷八以内科杂病医案为主,兼收外科及五官科医案,卷九和卷十分别为妇科医案和儿科医案。全书序列八十九门,述证八十六种,每门以病证为标目,序列其经治医案,言简意赅,切中肯綮,于学术多有所体悟,于后学启迪甚多。每门之末附有论述该门证治大要的附论一篇,系由叶氏门人分别执笔撰写而成。反映了叶天士辨证精细、立法妥帖、处方中肯、用药灵活的学术特点。
网友评论:书中治案大多切于临床实用,其中有关温热病医案的载述甚至成为后世医家编写温病专著的蓝本。
《汤头歌诀》
古人治病,药有君臣,方有奇偶,剂有大小,此汤头所由来也。此乃清朝名医汪昂所撰的方剂学著作,其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
网友评论:便于中医初学者习诵,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药性赋》
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网友评论:概括了各种药的药性,口诀通顺。简了。作为记忆区分药性很好的书 ,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
中医古典书籍有哪些
中医古籍太多了,海内外保留下来的中医古籍数不胜数,
以下罕见的中医古籍均出自此处图中,自己注意看一下图中右上角
中医古籍目录:
《医方考. 巻之1-6? 呉昆 著 寺町通円福寺町(京都) 》
《一夕医话. 巻上,中,下? 革溪 记 [出版地不明》
《丛桂亭医事小言日 南阳先生口授》
《东医宝鉴朝 许浚》
《东垣十书明嘉靖八年(1529年)刻本》
《伤寒论注来苏集和刻本》
《伤寒论疏义和刻本》
《伤寒论辑义日 丹波元简撰》
《保婴全书明刻本》
《先哲医话. 巻上,下? 浅田惟常 著 ; 松山挺 校 东京府? 松山良祯, 明治》
《内科秘录日 元治刻本》
《内科秘录日 本间救著 彩色插图版》
《医书六种清 乾隆刻本 半松斋藏版》
《医事说约? 香川秀菴 撰 ; 暘谷 阅 本石町(江戸)? 万笈堂, (之一) 》
《医便. 巻1-5? [王三才] [辑] ; 张受孔,姚学颜 重订》
《医典襍钞 写, [书写年不明]》
《医医谈? 大矢贞吉 著 [出版地不明] 》
《医学正传. 巻之1-8? 虞抟 编集 [出版地不明] 》
《医学统旨玉夏斋藏板》
《医学読书记. 巻上,中,下? 尤怡 著 [出版地不明]? 松风阁, 嘉庆 》
《医家千字文注? 惟宗时俊 撰 本町(名古屋)? 东壁堂, [出版年不明]》
《医方口诀集. 上,中,下? 土佐道寿 编集 ; 中山三柳? 》
《医方启蒙. 巻1-2 香城老人 编述 [出版地不明]? 医卜堂 明治 》
《医方大成论? 孙[允贤] [撰] [江戸]? 须原茂兵卫, 贞享5[1688]》
《医方大成论和语钞. 巻之1-8 》
《医方大成论钞. 巻1-5? 意安宗恂 解? [出版地不明]? [出版者不明], 寛永 》
《医方考縄愆. 巻之7? 呉昆 述 ; 北山友松 縄愆 京极通円福寺前町(京都) 》
《医方考绳愆(明)吴昆撰 (日本)友松子绳愆版本》
《医方集解. 巻上,中,下? 汪昂 著辑? 》
《医案类语. 巻1-2? 淇园 訳定 ; 吉冈元亮,中川僖,厚木有则 纂辑》
《医眼方? 顾公 著 东都(江戸) 万笈堂英平吉》
《医范? 吉益南涯 著 ; 大江広彦 校正 纪伊? 稽古馆》
《医范提纲. 巻之1-3? 宇田川榛斎 訳述 ; 诹访俊 笔记》
《医籍考日 天宝二年写本》
《医者谈义. 巻1-5? 粪得斎 [著] 金沢安江町(加州) 》
《医蔵书目? 殷仲春 甫辑 写, [书写年不明]》
《医道二千年眼目编和刻本》
《医门法律和刻本》
《医雑録 写, [书写年不明]》
《千金方明刻本》
《千金方衍义清 嘉庆刻本》
《丛桂亭医事小言. 巻之1-6? 原南阳 口授 下町本町(水戸)? 须原屋安次郎? 0004》
《古方药品考和刻本》
《名医类案日 寛文元年刻本》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
《呉医汇讲. 巻1-11? 唐大烈 纂辑 [出版地不明]? [出版者不明], 嘉庆元》
《和兰药镜日 宇田川榛斋著》
《和兰医方纂要. 巻之1-4,附録? 江马元弘 訳 大垣(浓州) 》
《和语本草纲目和刻本》
《外台秘要唐 王焘著》
《大和本草日 宽永刻本》
《奇效医述》
《女科证治准绳》
《妇人良方和刻本》
《小青囊德聚堂藏版》
《巢氏诸病源候论和刻本》
《广义本草大成和刻本》
《弁医断. 上,下? 堀江道元 著 心斎桥通安土町(大坂)? 》
《张氏医通纂要. [首巻],巻之1-4? 张ロ玉 著 》
《御纂医宗金鉴清乾隆七年(1742年)武英殿刻本》
《新编集成牛医方? 赵浚,金士衡 [等撰] 》
《新编俗解八十一难经图要和 刻本》
《普救类方日 亨保乙酉年官刻本》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撰,乾隆33年藜照楼版,早稻田藏》
《景岳幼科良方明·张景岳撰,书肆植村氏梓行版》
《本朝医家古籍考? 壶山逸人 著 东都(江戸)? 中邨雪山(写), [书写年不明]911》
《东医宝鉴. 目録,内景,外形,雑病,汤液,针灸篇? 许浚 撰 [出版地不明] 0002》
《格致余论疏抄和刻本》
《汉土医方沿革论? 冈田昌春 [著] 白峯(写), 明治29》
《疡科秘录日 本间玄调撰》
《病家示训? 洛下隠士 [著] [出版地不明]? [出版者不明], 正徳3[1713]》
《病家须知日 择善屋藏版》
《眼科新书和刻本》
《种痘亀鉴? 久我克明 述 东京府? 岛村屋利助, 明治》
《类经明.张景岳.日本版.早稻田大学藏0004》
《类经(日文注释版)》
《素问识日 天宝八年(1837年)刊本》
《経络歌诀? 汪昂 编辑 ; 汪端 较》
《编注医学入门. 巻之首,1-7? 李梃 编注 金ショウ? 同青堂》
《编注医学入门. 巻之首,1-8,生理解剖図说? 李梃 编著》
《脉经日文注释版》
《葛氏方. 巻上,中,下 写, [书写年不明]》
《薛氏医案明 薛己等撰 吴琯辑》
《行馀医言日 香川修德著》
《订正东医宝鉴和刻本》
《质问本草和刻本》
《赤水玄珠日文注释版》
《辩证录(宽政6年日本刻本)》
《达生录明·褚胤昌(字百斯)著》
《远西医方名物考日 宇田川榕校补》
《远西方药日文版》
《遵生八笺明 高濂撰 弦雪居重订本》
《金匮玉函经清 道光 经义斋藏板》
《金匮要略国字解和刻本》
《金匮要略正义汉.张仲景原著.手写本》
《金匮要略心典 遂初堂》
《金鶏医谈? 畑秀竜 著 ; [畑]毛义 校 日本桥通(江戸)? 》
《集验良方清 乾隆刻本 喻义堂藏版》
《青州先生医谈? [华冈青洲] [述] 江口良斎(写), 天保13》
《风寒热病方经篇日 宇津木撰》
《养寿院医则? 山脇尚徳 著 ; [山脇]侃 校 京都? 林芳兵卫, 天保》
《黄帝内经素问日藏版》
《黄钟录日 尾张山碕克辑》
《新刊仁斎直指附遗01》
正保本《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
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系列
医说 著者张杲(宋)朝鲜刊本
医门法律6卷.清.喻昌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清乾隆30年(1765)黎川陈守诚刊本
医林指月十一种十九卷.清.王琦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清乾隆32年(1767)宝笏楼刊本
医方集略乙 编者郭鉴(明) 朝鲜刊本
新刻针医参补马経大全 著者马师问(明)江戸刊本
新刊医家必用 著者孙応奎(明)朝鲜刊本
新刊仁斋直指附遗方论26卷小儿附遗方论5卷方论医脉真经2卷伤寒类书活人总括7卷.宋.杨士瀛撰.明.朱崇正补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嘉靖29年(1550)朱崇正刊本
新刊刘河间伤寒直格3卷后集1卷续集1卷别集1卷.金.刘完素撰.元.刘洪撰.元.马宗素撰.金.张从正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天顺7年(1463)建安熊氏种德堂刊本
万氏家钞济世良方7卷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
汤液本草2卷
四部丛刊·注解伤寒论
伤寒明理论
伤寒论集成 巻之1-4、6-10 山田正珍著
伤寒集注
伤寒明理论4卷.金.成无己撰.明.巴应奎校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查氏书林刊本
伤寒论译解卷
伤寒论
明清医药精华读本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名医名方录
名医经典医案
疗治茶谈 初、後3-4 勧学治体、5-6 続编 続编附録 津田玄仙述
立斋外科发挥8卷
近世汉方医学书集成
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
古今医统大全100卷.明.徐春甫编.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万历间古吴陈长卿刊本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当代中医世家系列(共十册)
病因精义 巻之1-10 小森桃坞讲述
扁鹊心书扁鹊心书神方
本草纲目卷1-17,19-52,濒湖脉学1卷奇经八脉考1卷脉诀考证1卷
本草纲目卷1-15,17-33,35-44,47-49,51,52序目1卷
本草纲目(合肥张绍棠本)
本草纲目新校注本.第三版
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医学解难
中医实用技术丛书(全10卷 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全5册)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全26册)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系列
中医临床捷径丛书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版)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版)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中医古籍新点、新校、新参考系列(全10册)
中医古籍临床新用丛书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仲景全书
中医海外古籍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47 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中医典籍大全
中华医书集成(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国医学大成全50册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清晰pdg)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中国古典医学大全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160册
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
中医方剂大辞典(十一卷完全版)
中医大辞典(全七卷)(扫描版)
中医必读百部名着
中药类书籍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丛书系列(全6册)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珍本医籍丛刊
针灸治疗常见病证图解(全6册)
「中医古籍314本」珍稀抄本、精华丛书、奇方妙治、祖传手抄本等
素问、灵枢经、难经本义、类经、内经知要
伤寒论、类证活人书、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注、伤寒贯珠集、长沙方歌括
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方论衍义、金匮要略心典、金匮方歌括
瘟疫论、痧胀玉衡、广瘟疫论、外感温热病、疫诊一得、温病条辨、温热经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六因条辨、伤寒瘟疫条辨、时病论
脉经、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脉诀汇辨、四诊抉微、三指禅、望诊遵经、察舌辨症心法、辨舌指南
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汤液本草、本草备要、得配本草、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
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本事方、济生方、世医得效方、医方考、名医方论、医方集解、重校汤头歌诀、串雅内编、串雅外编、串雅补
素问原病式、宣明方论、内外伤辨、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阴证略例、十药神书、内科摘要、杂病论治准绳、济阳纲目、痰火点雪、症因脉治、理虚元鉴、傅青主男科、金匮翼、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医醇胜义、血证论、中风斠诠 、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外科精要、外科精义、外科理例、解围元薮、疮疡经验全书、外科启玄、外科正宗、霉疮秘录
洞天奥旨、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外科真诠、疡科纲要
理伤续断方、跌打损伤妙方、正体类要、伤科汇纂、伤科补要、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伤科大成
女科万金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陈素庵妇科补解、傅青主女科、达生编、妇科玉尺、女科要旨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婴童百问、幼科发挥、幼科铁镜、成、幼科释谜、遂生编、福幼编
原机启微、银海精微、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目经大成、咽喉脉证通论、重楼玉钥、白喉全生集、口齿类要
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奇经八脉考、针灸大成、厘正要术
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素女经、养性延命录、新刻奉亲养老书、三元参赞延寿书、养生类要、饮膳正要、遵生八笺、内功图说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医经溯洄集
推求师意、医贯、医旨绪余、质疑录、医学真传、医学读书记、医学源流论、重庆堂随笔、冷庐医话、医原、存存斋医话稿、西溪书屋夜话录、名医类案
寓意草、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诸病源候论、华氏中藏经、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医学启源、洁古家珍、儒门事亲、洗冤集录、卫生宝鉴、此事难知、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玉机微义、证治要诀及类方、名医杂著、医学纲目、医学正传、韩氏医通、赤水玄珠、医学入门、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先醒儒医学广笔记、医宗必读、医门法律、增补病机沙篆、证治汇补、景岳全书、石室秘录、辨证录、张氏医通 、医学心悟、医方一盘珠、医碥、兰台轨范、医林改错 、医宗金鉴、杂病源流犀烛、类证治裁 、医学三字经、理瀹骈文、医理圆通、医理真传、伤寒恒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哈哈!够全了吧! 上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中医古籍。你可以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可以把这些书名抄下来,对以后中医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目录(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目录 ):
《秘授古脉法抄本》
中医-急救仙方
中医三补 养生
中医与汉方医腹诊
中医专家谈糖尿病饮食调养(版)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资料
中医之钥
中医五字经
中医人沙龙民间中医绝学专号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娄绍
中医体表疗法妙治百病(王启才)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体质学2008
中医入门
中医入门·秦伯未
中医入门一学就通-林政宏
中医入门必读歌诀
中医入门歌诀
中医入门谈
中医入门(版)
中医六方治百病(张子明)
中医典籍PDF电子书《经穴秘密》
中医内科学笔记图解
中医减肥秘传
中医十大名方+归脾汤
中医十大名方--小青龙汤-谭庆刚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谭宗艾等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逍遥散-温平康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五苓散
中医十大名方-六味地黄丸
中医十大名方-小柴胡汤
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
中医十大名方
中医十大名方_五苓散
中医十大名方妙用:血府逐瘀汤
中医升降学(寇华胜)
中医单方应用大全(黄国健)
中医原来这么有趣—胡献国编着
中医古籍医论荟萃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28遵生八笺校注-[明]高濂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35名医别录(辑校本)-[梁]陶弘景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黄帝内经素问校注(郭霭春主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89随息居饮食谱.清王士雄.扫描版()
中医古籍珍本提要(余瀛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一见能医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丁甘仁先生家传珍方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临症经应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儒医心镜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医通祖方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原幼心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吴氏医方汇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吴氏医方汇编1-5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孕育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医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惊搐门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折衷秘传真本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慎五堂治验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济世珍宝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温病辩证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王应震要诀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考证病源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脉学类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脉理集要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薛氏济阴万金书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诊验医方歌括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诚求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贯唯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资生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01脉学类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11原幼心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18贯唯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20慎五堂治验录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中医临床思辨录(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一)—医家明镜(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中西医结合探讨脏象(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中西医证病对照问答(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肾病诊疗(版)
中医名言大辞典
中医名言录(邓铁涛)
中医名词术语精华辞典
中医四大基础讲稿合订本
中医四大方证治要气血痰郁(刘山雁编著)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指导
中医四部经典之温病条辨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7版
中医基础理论名言名句诵读
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
中医基础理论的哲学思考
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孙广仁主编
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版)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版)
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外感热病学史(曹东义)
中医外治法简编(理论骈文)
中医外治法集要
中医外用药治腰痛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大词典-PDF电子书下载-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大词典-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太美《字里藏医》徐文兵
中医奇异治法
中医奇方妙治真传(张俊庭)
中医如何辨证
中医学.第7版
中医学习交流(第二讲小林谈阴阳)
中医学和藏医学基础理论特征的比较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人民卫生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版)
中医学基础(上、下册)
中医学概论--陈文慧2008(2)
中医学派
中医学熟读精选(2)
中医学谚语一百条
中医学辨证概要(精华版)(1)
中医学问答·上册_杨医亚等_
中医学问答·下册_杨医亚等_
中医学问答(上册)
中医学问答(下册)
中医学(第7版)
中医实践经验录(魏长春)
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余奉仙医方经验汇编
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好东西)
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
中医手心疗法大全
中医执业医师全科精华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解析(上下)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护理学—第三章经络
中医护理学—第五章诊法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
中医教程新编
中医敲打术经络拳
中医文献学(马继兴)
中医文献学马继兴
中医方法全书
中医时间医学(繁)
中医望眼辨证图解(03.03;郑德良;彩色)
中医望眼辩证图解(郑德良)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彩图版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08.09;本书编委会;彩色)
中医望诊测 健康
中医望诊相法--仿佛居士(1)
中医望诊相法-1991年版清晰版
中医望诊识病图谱(06.06;陈家旭;彩色)
中医术语-证治要览
中医止咳糖浆功效各异
中医正骨学(岑泽波)
中医气机圆运动机理本源探讨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
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丛书—高血压病的中医预防保健(
中医治未病解读.王琦.扫描版
中医治法精华(邢玉瑞)
中医治疗学
中医治疗法则概论
中医流派
中医湿病证治学
中医熏洗疗法大全.高树中.冯学功
中医熟读背诵精选
中医理论辩(瞿岳云)
中医生理入门
中医病因病机学
中医病机论
中医病理(赖畴)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症治精华录
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中医眼科学
中医神志病学
中医筋伤学(韦贵康)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五脏病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儿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内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外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妇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学基础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诊断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药学
中医精髓图解汤泰元19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标幽赋(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温病条辨-04下焦篇78秋燥(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八十一难经(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01(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2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0(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1(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5(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0(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4(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8(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9(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5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59(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66(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6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73(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37(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47(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4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5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合并版
中医经典必背()
中医经典必背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内经_全156页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内经_全156页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金匮要略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_内经
中医经穴秘密(中医典籍电子丛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脉法解
中医脐疗大全
中医脐疗大全·高树中
中医脾胃论白话解
中医自学百日通1
中医舌像与胃镜像对照图谱
中医芳疗
中医薪传
中医要籍重言研究:阅读中医古籍必懂的词汇
中医论证处方入门(龙野一雄)
中医证病名大辞典
中医诊断学学习记忆手册.便携式
中医运气学解秘
中医面诊(版)
中医顽症金方—妇产科顽症金方
中医顽症金方—精神神经科顽症金方
中医食疗学_倪世美_11930348P
中药外治及外用配方实用专利精选.CHM
中西医汇通派
丹溪学派(滋阴派)
人体核周天医学 王英秋
任督二脉及十二经脉图x
众方大成
医理大概约说 刘止唐
古今名医验方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
吉林省中医验方秘方汇编 (第三辑)
周宁中医锦方第一辑
周易与中医学
周易大传今注
唐容川
孙一奎
宗筋疗法讲义
寒凉学派
山东省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
山东省中医验方汇编(第二辑)
攻邪学派
易水学派
智能医药学(郭志辰)
最全中医自学笔记
杏林集叶
温病学派
温补学派
祖传中医手抄本[失红方]
祖传九代老中医的神奇脉法
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_邢斌黄力注解
竹棠医镜(钱远铭)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经络三焦九道脉诊学(台湾 张胜利)
脾胃派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1阴阳五行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2病因病机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3脏腑经络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4诊法概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5八纲与八法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6六经辨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7卫气营血辨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8脏腑病证常用方药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9心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0肝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1脾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2肺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3肾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4中医病案分析
著名中医张锡纯著作
诸病源候论校释·上册
诸病源候论校释·下册
诸症歌诀
走廊医生再次升级:兰越峰被“拟解聘”-爱爱医医周精选第23期
走近中医_唐云着
走近中医_唐云著
走近中医大家周仲瑛
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
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朱良春口述曹东义整理
走进中医
跌打秘方
重剂起沉疴古今医家大剂量用药经验集萃
重楼玉钥
重订十万金方(1958)
针灸快针治疗法则(周左宇)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目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