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和特耳鼻喉科有什么区别_teflon耳鼻喉科

在生活中我们偶尔会遇到耳朵闷闷涨涨的感觉,例如在感冒时、在搭飞机时或是在搭电梯时发生,这种闷塞感多半一阵子就消失了,不过如果闷塞感一直持续没有恢复,就可能影响生活品质甚至听力。让我们来认识耳咽管以及耳咽管功能障碍。

耳咽管是什么?

我们的耳朵在解剖构造上,可以分成三个部份,由外而内分别是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就是包括耳廓和耳洞,一直向内延伸直到耳膜为止的部份。接着由耳膜内侧开始向内的一个空腔,就是我们说的中耳,中耳腔的前方有一条继续向前延伸到鼻咽的管子,这条管子就叫做耳咽管。

耳咽管在成人身上长度约为36-38mm,而且耳咽管也不会一直保持关闭或开启的状态,而是根据管壁黏膜、周围软组织、软骨、硬骨、周边肌肉等等不停的在微调通畅程度。所以如果这种动态调整的功能出了问题,就可能造成耳咽管功能的异常[1-3] 。 上图中箭头指出的位置为鼻咽部,耳咽管的一端开口于鼻咽,因此耳咽管功能与鼻部也经常相关。

耳咽管有什么功能呢?

耳咽管正常的功能有三种[1,4] :

1. 平衡耳膜内侧及外侧的压力 (这也是一般认为耳咽管最重要的功能,因为耳部的压力如果不平衡的话,听力也可能受影响)

2. 保护中耳,避免鼻涕逆流或鼻部感染传至中耳

3. 清除中耳腔黏膜的分泌物

这些功能都是由耳咽管开启及闭合所达成的。而一般情形下,耳咽管是关闭的,在打呵欠及吞咽时较容易开启(如下图)。 图中的星号表示耳咽管于鼻咽部的开口,左图中耳咽管呈关闭状态,右图中耳咽管于吞咽时呈现开启状态。

耳咽管功能异常可能造成什么问题?

耳咽管的疾病主要因为上述的三种功能异常而产生

1.? 压力平衡异常 [2]

当耳咽管无法正常开启及关闭时,耳内的压力就无法平衡。可能造成的原因是功能性或是解剖性,这需要医师检查问诊来找原因。

2. 保护功能异常

当耳咽管功能异常时,鼻咽(鼻部后侧)的分泌物、病原体、甚至声音都可以从鼻咽传至中耳,因而影响生活品质或造成疾病。

3.? 清除功能异常 [5]

当感染、发炎、抽烟、过敏、或是先天性疾病时,中耳或耳咽管的纤毛功能都可能失常而失去清除功能。

哪些原因会导致耳咽管功能异常?

由于耳咽管可以开启和关闭,所以可能出现 开启失能 (dilatory dysfunction)和 关闭失能 (patulous dysfunction)两个类型的功能异常:

1.? 开启失能 (dilatory dysfunction) [4,6,7]

当耳咽管开启失能时,容易会有耳朵闷塞甚至影响听力的情形,这也是多数人最常想来就诊的原因。开启失能可能因为下述的原因而产生:

? ● 发炎: 耳咽管附近的发炎可以因为鼻窦或其他鼻部感染所造成,其他例如过敏性鼻炎、后端的下鼻甲增生、抽烟、严重的胃酸逆流、怀孕期间的贺尔蒙改变、先天性疾病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 ●?压力变化: 例如在潜水或是飞机起降时的耳部闷塞感就是最好的例子,很多平时没有症状的人也会在飞机起降气压变化较大时出现耳部闷塞。

? ●?解剖上的异常: 例如小朋友常见的腺样体增生,因为腺样体就在耳咽管开口的后侧,过大的腺样体很容易就会影响耳咽管的功能。另外像鼻咽癌、鼻咽手术、耳部的肿瘤、一些先天的构造异常或肌肉失能等等也都可能影响耳咽管功能。

2. ? 关闭失能 (patulous dysfunction)[8-14]

关闭失能通常比开启失能少发生,可能因为体重下降、耳咽管黏膜萎缩(例如放射治疗后、严重胃酸 *** 等等)、贺尔蒙失调、用药过度、或是耳咽管相关的肌肉萎缩所造成

看诊时耳鼻喉科医师会做哪些评估呢?

病史询问 :包括发生症状的时间长短、什么时候容易恶化、有什么相关症状、影响生活的严重程度,都需要告诉医师。

头颈部理学检查 :医师会用耳镜检查耳膜的状态,例如耳垢阻塞、耳膜穿孔、中耳积水、中耳胆肿瘤等等都可能造成耳部症状。另外鼻部也需要检查,因为慢性发炎、鼻过敏、鼻肿瘤等等也都可以用耳部症状来表现。在怀疑有肿瘤类疾病时,颈部淋巴结也需要评估。

鼻部内视镜检查 :耳鼻喉科医生会利用软式或硬式内视镜来评估鼻咽部及耳咽管的开口,医师也可能会请患者说话、吞咽、做出打呵欠等动作来看耳咽管的开合状况。

听力及耳压检查 : 医师会依临床症状安排耳压及听力测验,以确定严重程度和对听力的影响程度。

影像检查 :当医生怀疑有肿瘤类的疾病,就可能安排如电脑断层及核磁共振等影像检查。一般在临床上如果不明原因的单侧中耳积水超过三个月仍没有好转迹象,那就需要小心肿瘤类疾病的可能性了。

如果有相关症状,还是建议找耳鼻喉科医师咨询!

参考资料:

1. Bluestone, CD. Eustachian Tube. Structure, Function, Role in Otitis Media, BC Decker Inc., 2005.

2. Bluestone, CD, Klein, JO. Otitis media and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In: Pediatric Otolaryngology, 4, Bluestone, CD, Sylven, SE, Alper, CM, et al (Eds), W.B. Saunders, 2003. p.474.

3. Bluestone, CD. Anatomy and Physiology Of The Eustachian Tube. In: Head & Neck Surgery – Otlaryngology, 1, 2, Baily, BJ (Eds), Lippincott - Ren, 1998. p.1285.

4. Poe, DS, Gopen, Q.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In: Ballenger’s Textbook of Otolaryngology, Wackym, PA (Eds), BC Decker, Toronto 2008

5. Licameli GR. The eustachian tube. Update on anatomy,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 2002; 35:803.

6. Poe DS, Gopen Q. Medical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Mucosal Disorders. In: Chronic Otitis Media, Pathology-guided,pPathogenesis-oriented treatment, Ars B (Ed), Kugler Press, 2007.

7. Bluestone, CD, Klein, JO. Otitis media, atelectasis, and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In: Pediatric otolaryngology, 1, 3, Bluestone, CD, Stool, SE, Kenna, MA (Eds), W.B. Saunders, 1996.

8. Handzel, O, Poe, DS.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 Patulous Eustachian Tube. In: Otologic Surgery, Brackmann, Shelton, Arriaga (Eds), Elvester Pub, 2008.

9. Pulec JL. Abnormally patent eustachian tubes: treatment with injection of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Teflon) paste. Laryngoscope 1967; 77:1543.

10. Bluestone, CD, Magit, AE. The abnormally patulous Eustachian tube. In: Otologic Surgery, Brackmann, Shelton, Arriaga (Eds), W.B. Saunders, 1994. p.103.

11. Doherty JK, Slattery WH 3rd. Autologous fat grafting for the refractory patulous eustachian tube.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3; 128:88.

12. O'Connor AF, Shea JJ. Auhony and the patulous eustachian tube. Laryngoscope 1981; 91:1427.

13. Poe D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 patulous eustachian tube. Otol Neurotol 2007; 28:668.

14. Hazell JW. Tinnitus. II: Surgical management of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tinnitus and somatosounds. J Otolaryngol 1990;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