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眼科学的介绍

2.中医眼科十大名医

3.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的医疗能力

4.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的发展历程

5.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的医院成立

6.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的特色科室

中国中医眼科_中国中医眼科医院专家排名

中医眼科专家最厉害的是韦企平。

1、韦企平是中国著名的中医眼科专家,在中医眼科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2、韦企平的医术和学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中医眼科的临床实践、教学和科研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对于许多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韦企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国医名师第五,六、七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指导老师;国家中医局燕京韦氏眼科流派第四代传承人;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眼科分会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眼科分会名誉会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疾病及眼科疑难病症。眼科由卫生部主管,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同仁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共同主办的眼科专业学术期刊。

中医眼科学的介绍

中医眼科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以及整个中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的。虽然它的发展历史是连贯的,但从发展状况与学术特点来看,大体又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时期、奠基时期、独立发展时期、兴盛时期、衰落与复兴时期等。 (上古一南北朝)

中医眼科的萌芽时期远在上古,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商、周、秦、汉诸代。这一时期,祖先通过一段漫长而原始的、一症一药、对症治疗眼疾的年代之后,开始向着探索眼的解剖结构、生理病理,乃至辨证论治的方向进步。如早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目”、“疾目”等记载。至春秋时期,《诗经》和《书经》等又有目盲的记载,并根据其症状不同,分别用“瞽”、“蒙”、“瞍”等词加以区分,对防治眼病的医药知识不断增加和积累,并开始从实践上升为理论,载人医药书籍,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不过,中医眼科尚无比较系统的理论,也无收载和论述眼病的专书。所以说,当时的眼科尚处于萌芽时期。 (隋朝一唐朝)

《千金要方》隋唐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中医学发展很快,成绩显著,眼科学也迅速成长。这一时期,在许多全书,方书中已有集中记载眼科病因证治的文献,主要的如《诸病源候沦》、《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而且有了比较著名的眼科专书,如《龙树眼论》、《刘皓眼论准的歌》等。唐代从事医疗保健和医学教育的太医署,分科较细。五官病从此正式从内、外科划分出来,自立为“耳目口齿科”,也就是我国早期的五官科。这为下一步眼科分化为专科打下了基础。由于眼科理论与临床治疗的发展,尤其是晚唐出现《龙树眼论》之后,对眼的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的认识较前深入、系统,对相当多的眼病在诊断与内治,外治及手术等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这些都为中医眼科进一步发展为独立的专科奠定了基础,故称奠基时期。 (宋朝一元朝)

由宋至金元时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都有较大的发展。当时大规模地编辑整理医书,大部分眼科文献都保存于方书与全书之中。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世医得效方》等皆有专论眼科的篇章,眼科专著《秘传眼科龙木论》、《银海精微》等也成书于这一时期。宋代开设太医局从事医疗及医学教育。下分九科,其中开设了眼科。从此,历代眼科皆独立成科。由于宋元时期的发展,中医眼科已逐渐形成了本学科的理论体系与诊疗特点,所以有了分化为专科的条件。眼科独立之后,学有专攻,又大大地促进了中医眼科学术和技术的发展。 (明朝一清朝·战争以前)

明、清两代,是中医学发展的兴盛时期,眼科也不例外。有关眼科的医药著述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各代。影响较大的如《原机启微》、《本草纲目》、《普济方》、《证治准绳》、《审视瑶函》、《目经大成》等。眼镜在我国使用较早,早期称为“空空格”。在明初由艺衡《留青日札摘抄》及屠隆的《文房器具笺》都有记载,主要用于老人“目力昏倦,不辨细书”。张自烈《正字通》则明确指出:“空空格,眼镜也”。此后,渐称眼镜。总之,由于明清时期的中医眼科,在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方面都有很展,眼科文献的数量与质量大大超过以前各代,所以说是中医眼科最兴盛的时期。 (清朝·战争以后至今)

自1840年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的百余年间,由于国家政治腐败,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社会经济濒临崩溃,中医事业随之凋零,中医眼科学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也由兴盛转向衰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中医眼科才枯木逢春,得到迅速发展。由于西医眼科的传人和影响,为以后眼科的中西医结合创造了条件。当时这一类的中医眼科代表有山东博兴的魏儒正(1847-1929)亦是魏氏中医眼科的创始人。年轻行医,晚年总结编撰了《眼科集要》。《眼科集要》是集中医眼病学诊断、治疗的专业著作,《眼科集要》是当时的眼科集大成之作 ,具有极高的史料和中医眼科学参考价值。清末民初其子魏纯讷继承父业,晚年著有《眼科临症录》等重要医学著作,并将其继承并发扬下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魏氏中医眼科第三代传人魏士臣正式继承祖业,在中医眼科的基础上引入西方医学诊断方案和治疗理念,广泛开展了中药的植物学、鉴别诊断学、化学、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为当时眼病专科的革新理论家。其他记载有徐庶遥著的《中国眼科学》、陈滋著《中西医眼科汇通》等。唐容川所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也包含有关眼科方面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党的中医政策振兴了中医,中医眼科随之迅速发展。1955年起,北京等地先后成立中医研究院所,设立中医眼科研究室和临床科室。1956年起,全国各省市相继成立高等中医院校,设立眼科教研室和附属医院眼科的门诊及病房。魏氏中医眼科也是在国家的政策下重新建立。15年由魏士臣独立创办。魏士臣之子魏鸿友根据国家卫生部《名老中医带高徒》文件精神,经本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18年跟随家父魏士臣潜心学习中医理论、辩证技巧、并加上自己在临床中不断总结、探索。对于中医眼科内外眼病的治疗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由于天赋甚高加上后天的刻苦学习仅用四年时间便将魏氏中医眼科的历代传人总结的秘方、验方.辩证技巧全部掌握。学习期满后,先后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现已独立从事中医眼科临床三十余年。

中医眼科十大名医

中医眼科学是是中医临床学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上利用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体内脏腑经络的功能关系研究眼的生理、病理和眼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辨证、治疗与预防的专门学科。它的任务是防治眼病,维护人体视觉器官的健康。中医眼科,是中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的医疗能力

唐由之、韦玉英、庄曾渊、张梅芳、彭清华、谢天志、韦企平、陈达夫、高健生、庞莹。

唐由之: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名誉院长,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2、韦玉英: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眼病。

3、庄曾渊: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主任医师,对内障眼病的中医治疗有深入研究。

4、张梅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在视网膜疾病、青光眼等的中医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

5、彭清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擅长中医药治疗眼底病。

6、谢天志:中医眼底病专家,出身于中医世家,师承其伯父“共和国名医专家”“20世纪中华名医”谢伟朝,自幼饱读医学经典,三代传承七十余年的中医诊疗经验。

7、韦企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国医名师第五,六、七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指导老师,国家中医局燕京韦氏眼科流派第四代传承人,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眼科分会会长。

8、陈达夫: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西昌一个中医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名医。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自幼熟记《本草》《伤寒》和《金匮》等中医古籍,内、外、妇、儿科无不通晓。

9、高健生:中医眼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眼科学重点学科带头人。

10、庞莹:擅长翼状胬肉切除+干细胞移植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等常规眼科手术。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的发展历程

该院有一批以著名眼科专家唐由之为首的老中青组成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眼科专家队伍,在中医、中西医眼科学术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医院以“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为宗旨,热忱为患者服务,造福眼病患者,为人类的防盲治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眼科医院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博士生点的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人员参加过多项课题,多次获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奖励。医院中有多人参加过《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眼科部分的起草工作。

医院在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同时,注重应用现代科学方法,配备了先进的眼科检查治疗仪器,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脉络膜、视网膜血管造影仪(ICG)、共焦激光扫描视网膜多谱勒血流仪(HKF)、共焦激光视神经纤维断层扫描仪(HRT)、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裂隙灯、荧光血管造影仪、电生理仪、氩激光及Y组合高性能激光治疗仪、眼科AB超声检查仪等。可以开展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视网膜脱离等手术。并对疑难眼病的检查和治疗有独到之处。

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的医院成立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创刊于1991年,至今已出版16卷61期。累计发行近17万册,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海外发行至美国、法国、德国、韩国、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面对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要求信息载体必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于2004年本刊改为大16开,更换成铜版纸并彩色印刷,期刊的装帧印刷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随着眼科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为满足市场信息需求,为中医眼科全面适应中国眼保健服务,让《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在促进中医眼科事业进一步的发展中做出贡献,于2007年本刊将改为双月刊。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的特色科室

19年10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定为全国中医眼科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目前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的研究课题,较好地发挥了中心的龙头作用,科研、医疗、教学综合能力在全国中医眼科界处于先进水平。

为发展中医眼科事业,发挥中医眼科优势,国家又拨专款近一亿元,新建了集门诊、住院、科研为一体的医疗综合楼。于2002年11月正式使用。医院床位170张。

医院门诊设有眼科、口腔科、内科、针灸科、骨科、急诊内科等科室, 住院部设有五个眼科病区,病床204张,医院专家实力雄厚,技术设备一流,形成了以著名眼科专家唐由之教授为首的老中青结合的眼科专业梯队。为进一步加快医院发展,发挥中医药优势,加强专科专病建设,眼科设二级分科,成立了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小儿眼科等专科(专病);并遴选出年富力强、业务精、医德好的学术带头人,开展了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青光眼、视网膜病变、儿童弱视等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中医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积累了成功经验。医院配备了现代先进的手术仪器,在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玻璃体病变方面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疗效较显著的诊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