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样才能够让自己的心理健康

2.关于小学生健康教育的资料

3.社区活动总结

口腔科普演讲的特征不包括过程充满情感_口腔科普演讲比赛策划

现代的健康观

一、健康(Health)的概念

自古至今,健康成为各朝各代人们谈论的永久话题,并被视为人生的第一需要。然而什么是健康?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健康的确切内涵?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在1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上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该宣言指出:健康是基本,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事隔多年后,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physicalhysi。alhealtl)、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lth)、社会ychological。alth)、社会适应良好(good social adaptation)和道德健康(ethical health)。这种新的健康观念使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_社会医学模式。这个现代健康概念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健康是对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的有力补充和发展,它既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又考虑到人的社会属性,从而摆脱了人们对健康的片面认识。

1.躯体健康(生理健康) 躯体健康是指身体结构和功能正常,具有生活的自理能力。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心理处于良好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无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的状态;广义的心理健康还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理效能能力。

3.社会适应良好 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于社会现状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既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注重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对于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怨天尤人,用切实有效的办法去解决。当发觉自己的理想与愿望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时,能够迅速地进行自我调节,以求与社会发展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更不妄自尊大和一意孤行。

4.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指能够按照社会规范的细则和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能为人们的幸福做贡献,表现为思想高尚,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

二、健康的标准(health standards)

健康的标准包括: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⑥体重适当,身材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按照以上的健康标准,只有15%的人能达到该标准,而15%的人有病。大部分人都处于中间状态,即没有疾病又不完全健康的状态,也就是说处于机体无明显疾病状态,但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出现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如乏力、头昏、头痛、耳鸣、气短、心悸、烦躁等。这种中间状态即为“亚健康”(subhealth)状态(第三状态)。

都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怎样才算健康呢?很多人对此不太清楚,包括大学莘莘学子.过去人们都认为身体没有生病就是健康,这种认识是非常肤浅的.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科学的进步发展,现代人对健康有了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新确定的定义是:‘人的身体、精神与社会的最佳状态,而不是单纯的没有生病”。

新的健康观认为,没有生病只是健康的一个基本方面,主要是机体的正常状态,同时还包括心理健康和对社会、自然环境适应上的合谐.也就是说人的机体、心理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均处于协调和平衡的状态.这就是新的健康的完整而全面的观念.

那么,如何恒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其共同标准是什么呢?世界卫生组织为此对健康定了10条准则:

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二、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

三、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四、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五、能抵制一般冒和传染病.

六、体重适当,身材发育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七、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睛不易发炎。

八、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十、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这10条准则亦即健康的标准,是就一般情况和普遍情况而言的,但对不同年龄的人还有不同的标准.

新的健康观的核心思想是“为健康,健康为”.任何集体的、个人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及不道德、不讲卫生的行为,不但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危及他人的健康.这种健康观是“机体一心理一社会一自然一生态一健康’的一种整体观,是一种社会协调发展型的健康观.

我国传统医学中,也有一套健康的标准。

这一整套健康标准主要是针对中年人而盲,因此也可以视为中年人的10大健康标准.这]0大标准是:

一、眼有神:目光炯炯,无呆滞的感觉,说明精气旺盛,脏器功能良好,思想活跃.

二、声息和:声如洪钟,呼吸从容不迫,心平气和,反映出肺脏功能良好,抵抗力强.

三、前门松:指小便通畅,说明泌尿,生殖系统大体无恙.

四、后门紧:大便每日一次,有规律,无腹痛、腹泻之虑,说明消化功能健旺.

五、形不丰:保持体型匀称,注意不宜过胖,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女性减l00)。

六、牙齿坚:注意口腔卫生,基本上无龋齿,反映肾精充足。

七、腰腿灵:表现肌肉、骨骼和四肢关节有力或灵活,中年知识分子因工作性质尤其要保持腰腿灵。

八、脉形小:指每分钟心跳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60-80次/分),说明心脏和循环功能良好.

九、饮食稳:饮食坚持定时定量,不挑食和偏食,不饱食滥饮,无烟酒嗜好,注意饮食养身法。

十、起居准: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兴旺的保证。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健康教育则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并被列为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

(一)健康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活水平的进步,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对健康内涵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1988年第13届世界健康大会提出的新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它重点研究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理论、规律和方法,以及社区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通过传播和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授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促进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控制影响健康因素,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所负的责任。是指以健康教育、组织、立法、政策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对健康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以促进人类的健康。

健康促进模式(略)

我国的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三个阶段。三者的关系是后者包容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其不同点在于:

卫生宣传=知识普及+宣传鼓动

健康教育=知+信+行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社会支持

(四)健康促进的领域

健康促进涉及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

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把健康问题提到各个部门,各级和组织的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作出更有利于健康的选择。

2、创造支持的环境

健康促进必须创造安全的、满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3、加强社区的行动

提高社区人们生活质量的真正力量是他们自己。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的制定和执行,挖掘社区,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发展个人技能

通过提供健康信息,教育并帮助人们提高作出健康选择的技能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学校、家庭、工作单位和社区都要帮助人们做到这一点。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中的卫生服务的责任由个人、社会团体、卫生专业人员、卫生部门、工商机构和共同分担。他们必须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有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系统。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上对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给予支持,并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健康教育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我国的高度重视。以行为和行政干预来支持和推动健康教育工作,是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使人们在面临个人或群体健康相关的问题时,能明智、有效地作出抉择。通过提高社区自助能力,实现社区(人、财、物等)的开发。

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必须以广泛的联盟和支持系统为基础,与相关部门协作,共同努力逐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把社区、学校、企业等建成“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学校”、“ 健康促进工厂”等。

4、积极推动医疗卫生部门观念与职能的转变,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其作用向着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

5、在全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要相关学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依据和专业技术,主要来源于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科普学、统计学、美学等学科。在诸多相关学科中以预防医学、社会医学、教育学、传播学、健康心理学、健康行为学等关系最为密切。

1、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环境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流行病学、统计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及作用的规律,用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科学。

2、社会医学: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以制定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借鉴社会医学研究医学问题时所侧重的战略性、理论性、方向性和思维观念,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和分析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宏观与微观结合的不同层次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3、教育学:健康教育是健康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人群从接受健康信息到行为改变,就是一个教育过程。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教育对象的需求,熟练掌握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文化,设计教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的技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并进行效果评价。

4、健康传播学:主要研究健康信息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传播策略的选择与拓展。

5、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在行为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心理学分支,健康心理学要在研究心理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供心理保健的理论、策略、具体措施和方法学方面发挥其特殊的功能。

6、健康行为学:健康行为学是近年来随着健康教育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也可以说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着眼于个人、群体乃至组织行为的改变。因此,健康行为学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础学科。

四、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1、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⑴知信行模式(KABP) “知信行”模式是行为改变的较为成熟的模式:

信 息 → 知 → 信 → 行 → 增进健康

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图

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以吸烟有害为例,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把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引发的疾病以及与吸烟有关的死亡数字等知识传授给群众;群众接受知识,通过思考,加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形成信念;在信念支配下,逐步建立起不吸烟的健康行为模式。

(2)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它以心理学为基础,由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健康信念模式在产生促进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行为方式感到害怕(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其次,让人们坚信一旦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知觉到效益);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最后,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努力改变不良行为。

2、健康传播技巧

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是一般传播行为在医学、卫生学领域的具体和深化,并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

人类的传播活动多种多样。但按传播的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不同及其特征,大致可分为“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自我传播”四种基本类型。健康传播也离不开这几种传播方法。

(1)人际传播 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一种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人际传播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由于人际传播具有针对性强、交流充分、反馈及时等优点,这种传播方式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尤为常用和有效,社区全科医生、卫生工作人员应该是该社区健康问题的权威和 健康传播者,可以应用在诊病时、病人咨询时、出诊家访时——“个人与个人”;组织专题讲座、授课、演讲——“个人与群体”;座谈、讨论——“群体与群体”这几方面进行人际健康传播。

人际传播要获得好的效果,传播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人际传播要成为互动式的而不是单向的说教的。首先,人际间要沟通、理解、信任和尊重、保护对方的隐私;第二,对社区内人群的健康情况应有所了解,回答咨询、专题讲座、授课、座谈等都应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使对方产生兴趣、共鸣;第三,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果对不懂医学的人使用了很多医学术语,对方理解不了医学术语的含义,也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最后要有科学性。

(2)大众传播 是指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书籍、标语、板报、宣传单张、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社会人群传播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的特点是要借助一定的媒体;其信息是公开的、面向全社会人群;信息传播距离远、覆盖面广、速度快;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双方信息反馈不足。

(3)组织传播 是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而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即发展为公共关系学。

(4)自我传播 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这是人类进行一切信息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学基础。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3、健康相关行为干预模式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⑴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睡眠适量、积极锻炼、有规律作息等。

⑵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

⑶避免有害环境行为,“环境”既指自然环境(环境污染),也指紧张的生活环境。

⑷戒除不良嗜好,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

⑸求医行为,觉察自己有某种病患时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如主动求医、真实提供病史和症状、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⑹遵医行为,发生在已知自己确有病患后,积极配合医生、服从治疗的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信息传播、组织与法规、环境改变、培训与指导、咨询以及从行为医学移植过来的行为矫正等。这些方法与策略分别作用于影响行为的产生、保持与发展的各个环节,是健康教育方法学的重要内容。行为干预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改变已养成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自觉纳促进健康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行为矫正技术是本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用于矫正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指导建立各种促进健康的行为的系列性技术,在健康教育领域内广泛运用的矫正技术主要有脱敏法、示范法、厌恶法、强化法和消除法。

五、常用的健康测量及指标

健康测量是将健康概念及与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进行量化的过程,即依据一定的规则,根据被测对象的性质或特征,用数字来反映健康概念及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健康测量从对死亡和疾病的负向测量逐步扩大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正向测量;从对生物学因素的测量扩大到对心理、行为因素和生活因素的综合测量。

1、健康测量指标:

为适应现代健康的需要,一方面引入了很多新的指标,如心理指标、行为指标;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原有的死亡指标和疾病指标,对他们进行改进和发展,如利用死亡资料和疾病、残疾资料计算减寿年数(YDLL)、无残疾期望寿命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旨在反映死亡的不合理性和人们的生存质量。

单一指标:群体健康测量指标(如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死因构成比等);个体健康测量指标(如心率、血压、肺活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在这些健康测量指标基础上演变的指标(如期望寿命)。

综合指标:是通过某种方法或法则将多个单一指标结合起来所产生的一个新指标。其特点是将反映健康状况的多方面资料概括起来,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以提供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的多维测量和简单评价。如生存质量指数、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心理量表评分等。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常用的健康指标

⑴死亡指标:包括总死亡率、性别年龄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期望寿命;

⑵残疾指标:残疾率、残疾原因构成;

⑶疾病指标:发病率、病死率、生存率;

⑷营养状况指标:日摄入某营养成分总量;

⑸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等,可计算这些生长发育指标的年增长值和增长率,或进行相关分析;

⑹心理指标:包括对人格、智力、情绪、情感测量,如MMPI量表、艾森克个性量表、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UCLA孤独量表、个人评价问卷等;

⑺行为指标:行为模式(A型行为与B型行为的测量、得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生活方式(生活丰度、生活频度、活动谱、生活满意程度等得测量)、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数)、个人地位和个人经历的测量指标;

⑻人口指标:人口数、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文盲率或识字率、人口的职业构成;

⑼综合指标:

症状和功能指标:常用症状和功能调查量表包括CMI、GHQ、MMPI和SRQ。

生活质量指标:包括生存质量指数、功能状态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

其他:减寿年数(YDLL)、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

怎么样才能够让自己的心理健康

现代的健康观

一、健康(Health)的概念

自古至今,健康成为各朝各代人们谈论的永久话题,并被视为人生的第一需要。然而什么是健康?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健康的确切内涵?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在1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上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该宣言指出:健康是基本,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事隔多年后,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physicalhysi。alhealtl)、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lth)、社会ychological。alth)、社会适应良好(good social adaptation)和道德健康(ethical health)。这种新的健康观念使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_社会医学模式。这个现代健康概念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健康是对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的有力补充和发展,它既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又考虑到人的社会属性,从而摆脱了人们对健康的片面认识。

1.躯体健康(生理健康) 躯体健康是指身体结构和功能正常,具有生活的自理能力。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心理处于良好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无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的状态;广义的心理健康还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理效能能力。

3.社会适应良好 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于社会现状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既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注重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对于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怨天尤人,用切实有效的办法去解决。当发觉自己的理想与愿望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时,能够迅速地进行自我调节,以求与社会发展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更不妄自尊大和一意孤行。

4.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指能够按照社会规范的细则和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能为人们的幸福做贡献,表现为思想高尚,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

二、健康的标准(health standards)

健康的标准包括: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⑥体重适当,身材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按照以上的健康标准,只有15%的人能达到该标准,而15%的人有病。大部分人都处于中间状态,即没有疾病又不完全健康的状态,也就是说处于机体无明显疾病状态,但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出现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如乏力、头昏、头痛、耳鸣、气短、心悸、烦躁等。这种中间状态即为“亚健康”(subhealth)状态(第三状态)。

都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怎样才算健康呢?很多人对此不太清楚,包括大学莘莘学子.过去人们都认为身体没有生病就是健康,这种认识是非常肤浅的.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科学的进步发展,现代人对健康有了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新确定的定义是:‘人的身体、精神与社会的最佳状态,而不是单纯的没有生病”。

新的健康观认为,没有生病只是健康的一个基本方面,主要是机体的正常状态,同时还包括心理健康和对社会、自然环境适应上的合谐.也就是说人的机体、心理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均处于协调和平衡的状态.这就是新的健康的完整而全面的观念.

那么,如何恒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其共同标准是什么呢?世界卫生组织为此对健康定了10条准则:

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二、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

三、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四、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五、能抵制一般冒和传染病.

六、体重适当,身材发育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七、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睛不易发炎。

八、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十、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这10条准则亦即健康的标准,是就一般情况和普遍情况而言的,但对不同年龄的人还有不同的标准.

新的健康观的核心思想是“为健康,健康为”.任何集体的、个人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及不道德、不讲卫生的行为,不但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危及他人的健康.这种健康观是“机体一心理一社会一自然一生态一健康’的一种整体观,是一种社会协调发展型的健康观.

我国传统医学中,也有一套健康的标准。

这一整套健康标准主要是针对中年人而盲,因此也可以视为中年人的10大健康标准.这]0大标准是:

一、眼有神:目光炯炯,无呆滞的感觉,说明精气旺盛,脏器功能良好,思想活跃.

二、声息和:声如洪钟,呼吸从容不迫,心平气和,反映出肺脏功能良好,抵抗力强.

三、前门松:指小便通畅,说明泌尿,生殖系统大体无恙.

四、后门紧:大便每日一次,有规律,无腹痛、腹泻之虑,说明消化功能健旺.

五、形不丰:保持体型匀称,注意不宜过胖,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女性减l00)。

六、牙齿坚:注意口腔卫生,基本上无龋齿,反映肾精充足。

七、腰腿灵:表现肌肉、骨骼和四肢关节有力或灵活,中年知识分子因工作性质尤其要保持腰腿灵。

八、脉形小:指每分钟心跳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60-80次/分),说明心脏和循环功能良好.

九、饮食稳:饮食坚持定时定量,不挑食和偏食,不饱食滥饮,无烟酒嗜好,注意饮食养身法。

十、起居准: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兴旺的保证。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健康教育则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并被列为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

(一)健康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活水平的进步,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对健康内涵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1988年第13届世界健康大会提出的新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它重点研究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理论、规律和方法,以及社区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通过传播和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授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促进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控制影响健康因素,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所负的责任。是指以健康教育、组织、立法、政策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对健康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以促进人类的健康。  

健康促进模式(略)

我国的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三个阶段。三者的关系是后者包容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其不同点在于:

卫生宣传=知识普及+宣传鼓动

健康教育=知+信+行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社会支持

  (四)健康促进的领域

健康促进涉及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

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把健康问题提到各个部门,各级和组织的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作出更有利于健康的选择。

2、创造支持的环境

健康促进必须创造安全的、满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3、加强社区的行动

提高社区人们生活质量的真正力量是他们自己。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的制定和执行,挖掘社区,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发展个人技能

通过提供健康信息,教育并帮助人们提高作出健康选择的技能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学校、家庭、工作单位和社区都要帮助人们做到这一点。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中的卫生服务的责任由个人、社会团体、卫生专业人员、卫生部门、工商机构和共同分担。他们必须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有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系统。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上对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给予支持,并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健康教育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我国的高度重视。以行为和行政干预来支持和推动健康教育工作,是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使人们在面临个人或群体健康相关的问题时,能明智、有效地作出抉择。通过提高社区自助能力,实现社区(人、财、物等)的开发。

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必须以广泛的联盟和支持系统为基础,与相关部门协作,共同努力逐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把社区、学校、企业等建成“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学校”、“ 健康促进工厂”等。

4、积极推动医疗卫生部门观念与职能的转变,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其作用向着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

5、在全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要相关学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依据和专业技术,主要来源于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科普学、统计学、美学等学科。在诸多相关学科中以预防医学、社会医学、教育学、传播学、健康心理学、健康行为学等关系最为密切。

1、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环境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流行病学、统计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及作用的规律,用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科学。

2、社会医学: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以制定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借鉴社会医学研究医学问题时所侧重的战略性、理论性、方向性和思维观念,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和分析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宏观与微观结合的不同层次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3、教育学:健康教育是健康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人群从接受健康信息到行为改变,就是一个教育过程。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教育对象的需求,熟练掌握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文化,设计教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的技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并进行效果评价。

4、健康传播学:主要研究健康信息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传播策略的选择与拓展。

5、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在行为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心理学分支,健康心理学要在研究心理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供心理保健的理论、策略、具体措施和方法学方面发挥其特殊的功能。

6、健康行为学:健康行为学是近年来随着健康教育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也可以说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着眼于个人、群体乃至组织行为的改变。因此,健康行为学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础学科。

四、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1、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⑴知信行模式(KABP) “知信行”模式是行为改变的较为成熟的模式:

信 息 →  知  →  信  →  行  →  增进健康

       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图

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以吸烟有害为例,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把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引发的疾病以及与吸烟有关的死亡数字等知识传授给群众;群众接受知识,通过思考,加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形成信念;在信念支配下,逐步建立起不吸烟的健康行为模式。

  (2)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它以心理学为基础,由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健康信念模式在产生促进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行为方式感到害怕(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其次,让人们坚信一旦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知觉到效益);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最后,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努力改变不良行为。

2、健康传播技巧

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是一般传播行为在医学、卫生学领域的具体和深化,并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

人类的传播活动多种多样。但按传播的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不同及其特征,大致可分为“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自我传播”四种基本类型。健康传播也离不开这几种传播方法。

  (1)人际传播 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一种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人际传播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由于人际传播具有针对性强、交流充分、反馈及时等优点,这种传播方式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尤为常用和有效,社区全科医生、卫生工作人员应该是该社区健康问题的权威和 健康传播者,可以应用在诊病时、病人咨询时、出诊家访时——“个人与个人”;组织专题讲座、授课、演讲——“个人与群体”;座谈、讨论——“群体与群体”这几方面进行人际健康传播。

人际传播要获得好的效果,传播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人际传播要成为互动式的而不是单向的说教的。首先,人际间要沟通、理解、信任和尊重、保护对方的隐私;第二,对社区内人群的健康情况应有所了解,回答咨询、专题讲座、授课、座谈等都应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使对方产生兴趣、共鸣;第三,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果对不懂医学的人使用了很多医学术语,对方理解不了医学术语的含义,也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最后要有科学性。

  (2)大众传播 是指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书籍、标语、板报、宣传单张、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社会人群传播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的特点是要借助一定的媒体;其信息是公开的、面向全社会人群;信息传播距离远、覆盖面广、速度快;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双方信息反馈不足。

  (3)组织传播 是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而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即发展为公共关系学。

  (4)自我传播 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这是人类进行一切信息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学基础。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3、健康相关行为干预模式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⑴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睡眠适量、积极锻炼、有规律作息等。

⑵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

⑶避免有害环境行为,“环境”既指自然环境(环境污染),也指紧张的生活环境。

⑷戒除不良嗜好,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

⑸求医行为,觉察自己有某种病患时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如主动求医、真实提供病史和症状、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⑹遵医行为,发生在已知自己确有病患后,积极配合医生、服从治疗的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信息传播、组织与法规、环境改变、培训与指导、咨询以及从行为医学移植过来的行为矫正等。这些方法与策略分别作用于影响行为的产生、保持与发展的各个环节,是健康教育方法学的重要内容。行为干预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改变已养成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自觉纳促进健康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行为矫正技术是本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用于矫正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指导建立各种促进健康的行为的系列性技术,在健康教育领域内广泛运用的矫正技术主要有脱敏法、示范法、厌恶法、强化法和消除法。

五、常用的健康测量及指标

健康测量是将健康概念及与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进行量化的过程,即依据一定的规则,根据被测对象的性质或特征,用数字来反映健康概念及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健康测量从对死亡和疾病的负向测量逐步扩大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正向测量;从对生物学因素的测量扩大到对心理、行为因素和生活因素的综合测量。

1、健康测量指标:

为适应现代健康的需要,一方面引入了很多新的指标,如心理指标、行为指标;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原有的死亡指标和疾病指标,对他们进行改进和发展,如利用死亡资料和疾病、残疾资料计算减寿年数(YDLL)、无残疾期望寿命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旨在反映死亡的不合理性和人们的生存质量。

单一指标:群体健康测量指标(如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死因构成比等);个体健康测量指标(如心率、血压、肺活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在这些健康测量指标基础上演变的指标(如期望寿命)。

综合指标:是通过某种方法或法则将多个单一指标结合起来所产生的一个新指标。其特点是将反映健康状况的多方面资料概括起来,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以提供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的多维测量和简单评价。如生存质量指数、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心理量表评分等。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常用的健康指标

⑴死亡指标:包括总死亡率、性别年龄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期望寿命;

⑵残疾指标:残疾率、残疾原因构成;

⑶疾病指标:发病率、病死率、生存率;

⑷营养状况指标:日摄入某营养成分总量;

⑸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等,可计算这些生长发育指标的年增长值和增长率,或进行相关分析;

⑹心理指标:包括对人格、智力、情绪、情感测量,如MMPI量表、艾森克个性量表、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UCLA孤独量表、个人评价问卷等;

⑺行为指标:行为模式(A型行为与B型行为的测量、得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生活方式(生活丰度、生活频度、活动谱、生活满意程度等得测量)、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数)、个人地位和个人经历的测量指标;

⑻人口指标:人口数、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文盲率或识字率、人口的职业构成;

⑼综合指标:

症状和功能指标:常用症状和功能调查量表包括CMI、GHQ、MMPI和SRQ。

生活质量指标:包括生存质量指数、功能状态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

其他:减寿年数(YDLL)、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

关于小学生健康教育的资料

谈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什么叫心理健康?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除此之外,人们还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解释。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对环境能高效而愉快地适应;也有人认为心理健康应是一种积极、丰富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适应良好,具有生命活力,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而绝非仅仅没有心理疾病;还有人认为,心理健康表现为积极性、创造性和人格统一,有行动热情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完善个人生活。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一、学术界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马斯洛和密特曼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

3.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4.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和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保持良好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发展与控制。

9.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在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二)斯柯特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一般的适应能力

适应性;灵活性;把握环境的能力;适应和对付变化多端的世界的能力;阐明目的,并完成目的的能力;成功的行为;顺利改变行为的能力。

2.自我满足的能力

生殖(获得高潮的能力);适度满足个人需要;对日常生活感到乐趣;行为的自然性;放松片刻的感觉。

3.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

完成个人社会角色;行为与角色一致;社会关系适应;行为受社会的赞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利用切合实际的帮助;托付他人;社会责任;稳定的职业;工作和爱的能力。

4.智慧能力

知觉的准确性;心理功能的有效性;认知的适当;机智;合理性;接触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对人类经验的广泛了解和深刻的理解。

5.对他人的积极态度

利他主义;关心他人;信任;喜欢他人;待人热情;与人亲密的能力;情感移入。

6.创造性

对社会的贡献;主动精神。

7.自主性

情感的独立性;同一性;自力更生;一定的超然。

8.完全成熟

自我实现;个人成长;人生哲学的形成;在相反力量之间得以均衡;成熟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动机;自我利用;具备把握冲动、能量和冲突的综合能力;保持一致性;完整的复杂层次;成熟。

9.对自己的有利态度

控制感;任务完成的满足;自我接受,自我认可;自尊;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充满信心;积极的自我形象;自由和自决感;摆脱了自卑感;幸福感。

10.情绪与动机的控制

对挫折的耐受性;把握焦虑的能力;道德;勇气;自制力;对紧张的抵抗;道义;良心;自我的力量;诚实;清廉正直。

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综合各家观点,参照现实社会生活及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现代人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以从下七个方面来考虑;

1.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一般地讲,智商在130以上,为超常;智商在90以上,为正常;智商在70—89间,为亚中常;智商在70以下,为智力落后。智力落后的人较难适应社会生活,很难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要与同龄人的智力水平相比较,及早发现和防止智力的畸形发展。例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于敏感或迟滞、知觉出现幻觉、思维出现妄想等,都是智力不正常的表现。

2.情绪适中

情绪适中是指情绪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情绪的持续时间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活动的主流是愉快的、欢乐的、稳定的。有人认为,快乐表示心理健康如同体温表示身体健康一样的准确。一个人的情绪适中,就会使整个心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信心和希望。

3.意志健全

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健全主要表现在意志品质上,意志品质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主要意志标准,其中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标志。行动的自觉性是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行动的果断性是善于明辨是非,适当而又当机立断地取决定并执行决定;行动的顽强性是在作出决定、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反应适度是意志健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之一。反应适度说明人的行为表现协调有度,主要表现为:意识和行为一致,即言行一致;为人处世合情合理,灵活变通;在相同或相类似情境下,行为反应符合情境,既不过分,也不突然。

4.人格统一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各种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结合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人格分裂,产生不正常的行为。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是人格分裂的表现。一个人的人格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形成一个统一的、协调的人格和形成一个残缺的、失调的人格,其性质对心理发展和精神表现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5.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人际关系和谐具体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尊重,而不是心理相克,相互排斥、贬低;对人情感真诚、善良,而不是冷漠无情、施虐、害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关心、奉献,而不是私字当头,损人利己,等等。

6.与社会协调一致

心理健康的人,应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协调一致。如果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应及时调节,修正或放弃自己的和行动,顺历史潮流而行,而不是逃避现实,悲观失望,或妄自尊大、一意孤行,逆历史潮流而动。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人的一生包括不同年龄阶段,每一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都表现出相应的质的特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一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如果一个人的认识、情感和言语举止等心理行为表现基本符合他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特征,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行为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社区活动总结

儿童少年的健康关系到我国的兴衰和民族的未来,要提高民族的健康水平,就必须从小学生做起,使学校成为育人园地。校医是第一位教师,培养有道德、有知识、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行为,接受系统的卫生知识教育,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同学们通过健康教育的学习,卫生行为逐步养成,使他们懂得了清洁卫生、饮食卫生、个人卫生、体育锻炼卫生和防病常识有关知识。

完成教学的基础上,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首先做好传染病预防,因学校是一个集散场所容易有传染病流行,提前做好预防是校医的责任。在本年度无传染病发生。

在2002年基础上,又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六病预防工作,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体检后对沙眼同学投了药进行治疗,使生病率更进一步下降,对近视同学都投了近视灵眼药水进行跟踪矫治,使性近视恢复正常,近视同学也有所改善。而使我校的近视率形成逐年下降趋势。

学生接受了卫生知识教育,从培养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建立文明生活方式,要落实在行动上,必须从平时做起。每当我看到学生单纯幼稚的小脸,就感到他们天真可爱。学生因为年龄小,来自不同条件的家庭,有着他们不同的卫生习惯,有的学生咬手指甲、用嘴咬衣服领及红领巾、抠手等不良习惯,都是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养成。发现他们这些行为,我在卫生课上讲这些习惯的害处,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他们的行为,随时随地地给他们矫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定要从小做起,指导他们正确的刷牙方法,经常提示他们养成刷牙的习惯。

学生体检后,对体检表进行了合理的评价,按要求填好健康教育档案,有关数字上了资料板,促进今后的工作更好的进行。

今年春季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非典型肺炎”传染病。全国上下齐动员对“非典”进行预防、排查可疑对象工作。在此项工作中,我校坚决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在实处。卫生室是学校抗击“非典”的前沿阵地,校医自然就是守护这块阵地的排头兵做了大量的工作。

(1)、收集大量有关“非典”的资料,对全校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要求做到“三勤”“三带”等具体要求。

(2)、到保健所领取抗“非典”物资,校内购买抗“非典”物资,并做好保管、使用工作,都设有记录备查。

(3)、每天对全校各房间进行一次消毒工作,虽然累了一些,但我认为只要能保卫大家的健康还是值得的。

(4)、做好学校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教学环境清洁卫生,不留死角。

(5)、每天对全校师生进行体温排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并做好上报工作。

(6)、对教师学生及他们家属是否与外地人接触或是否去过外地进行调查,发生情况后及时做好隔离,将一切可能消灭在萌芽之中。

(7)、负责全镇村小教师、学生体温情况的统计与上报情况,所有情况均有记录、建档备查。

总之本学年的工作在保健所领导、学校领导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下,较好的完成了我校的卫生工作任务。在工作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关心爱护学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家长把学生交给我们就要负起责任。我所关心的问题是把防病治病放到首位,为学生创造出身心健康的条件,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来才能为社会服务。

现代的健康观

一、健康(Health)的概念

自古至今,健康成为各朝各代人们谈论的永久话题,并被视为人生的第一需要。然而什么是健康?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健康的确切内涵?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在1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上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该宣言指出:健康是基本,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事隔多年后,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physicalhysi。alhealtl)、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lth)、社会ychological。alth)、社会适应良好(good social adaptation)和道德健康(ethical health)。这种新的健康观念使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_社会医学模式。这个现代健康概念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健康是对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的有力补充和发展,它既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又考虑到人的社会属性,从而摆脱了人们对健康的片面认识。

1.躯体健康(生理健康) 躯体健康是指身体结构和功能正常,具有生活的自理能力。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心理处于良好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无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的状态;广义的心理健康还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理效能能力。

3.社会适应良好 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于社会现状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既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注重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对于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怨天尤人,用切实有效的办法去解决。当发觉自己的理想与愿望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时,能够迅速地进行自我调节,以求与社会发展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更不妄自尊大和一意孤行。

4.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指能够按照社会规范的细则和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能为人们的幸福做贡献,表现为思想高尚,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

二、健康的标准(health standards)

健康的标准包括: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⑥体重适当,身材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按照以上的健康标准,只有15%的人能达到该标准,而15%的人有病。大部分人都处于中间状态,即没有疾病又不完全健康的状态,也就是说处于机体无明显疾病状态,但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出现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如乏力、头昏、头痛、耳鸣、气短、心悸、烦躁等。这种中间状态即为“亚健康”(subhealth)状态(第三状态)。

都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怎样才算健康呢?很多人对此不太清楚,包括大学莘莘学子.过去人们都认为身体没有生病就是健康,这种认识是非常肤浅的.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科学的进步发展,现代人对健康有了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新确定的定义是:‘人的身体、精神与社会的最佳状态,而不是单纯的没有生病”。

新的健康观认为,没有生病只是健康的一个基本方面,主要是机体的正常状态,同时还包括心理健康和对社会、自然环境适应上的合谐.也就是说人的机体、心理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均处于协调和平衡的状态.这就是新的健康的完整而全面的观念.

那么,如何恒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其共同标准是什么呢?世界卫生组织为此对健康定了10条准则:

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二、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

三、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四、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五、能抵制一般冒和传染病.

六、体重适当,身材发育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七、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睛不易发炎。

八、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十、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这10条准则亦即健康的标准,是就一般情况和普遍情况而言的,但对不同年龄的人还有不同的标准.

新的健康观的核心思想是“为健康,健康为”.任何集体的、个人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及不道德、不讲卫生的行为,不但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危及他人的健康.这种健康观是“机体一心理一社会一自然一生态一健康’的一种整体观,是一种社会协调发展型的健康观.

我国传统医学中,也有一套健康的标准。

这一整套健康标准主要是针对中年人而盲,因此也可以视为中年人的10大健康标准.这]0大标准是:

一、眼有神:目光炯炯,无呆滞的感觉,说明精气旺盛,脏器功能良好,思想活跃.

二、声息和:声如洪钟,呼吸从容不迫,心平气和,反映出肺脏功能良好,抵抗力强.

三、前门松:指小便通畅,说明泌尿,生殖系统大体无恙.

四、后门紧:大便每日一次,有规律,无腹痛、腹泻之虑,说明消化功能健旺.

五、形不丰:保持体型匀称,注意不宜过胖,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女性减l00)。

六、牙齿坚:注意口腔卫生,基本上无龋齿,反映肾精充足。

七、腰腿灵:表现肌肉、骨骼和四肢关节有力或灵活,中年知识分子因工作性质尤其要保持腰腿灵。

八、脉形小:指每分钟心跳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60-80次/分),说明心脏和循环功能良好.

九、饮食稳:饮食坚持定时定量,不挑食和偏食,不饱食滥饮,无烟酒嗜好,注意饮食养身法。

十、起居准: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兴旺的保证。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健康教育则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并被列为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

(一)健康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活水平的进步,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对健康内涵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1988年第13届世界健康大会提出的新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它重点研究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理论、规律和方法,以及社区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通过传播和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授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促进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控制影响健康因素,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所负的责任。是指以健康教育、组织、立法、政策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对健康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以促进人类的健康。  

健康促进模式(略)

我国的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三个阶段。三者的关系是后者包容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其不同点在于:

卫生宣传=知识普及+宣传鼓动

健康教育=知+信+行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社会支持

  (四)健康促进的领域

健康促进涉及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

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把健康问题提到各个部门,各级和组织的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作出更有利于健康的选择。

2、创造支持的环境

健康促进必须创造安全的、满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3、加强社区的行动

提高社区人们生活质量的真正力量是他们自己。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的制定和执行,挖掘社区,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发展个人技能

通过提供健康信息,教育并帮助人们提高作出健康选择的技能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学校、家庭、工作单位和社区都要帮助人们做到这一点。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中的卫生服务的责任由个人、社会团体、卫生专业人员、卫生部门、工商机构和共同分担。他们必须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有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系统。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上对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给予支持,并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健康教育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我国的高度重视。以行为和行政干预来支持和推动健康教育工作,是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使人们在面临个人或群体健康相关的问题时,能明智、有效地作出抉择。通过提高社区自助能力,实现社区(人、财、物等)的开发。

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必须以广泛的联盟和支持系统为基础,与相关部门协作,共同努力逐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把社区、学校、企业等建成“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学校”、“ 健康促进工厂”等。

4、积极推动医疗卫生部门观念与职能的转变,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其作用向着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

5、在全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要相关学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依据和专业技术,主要来源于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科普学、统计学、美学等学科。在诸多相关学科中以预防医学、社会医学、教育学、传播学、健康心理学、健康行为学等关系最为密切。

1、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环境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流行病学、统计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及作用的规律,用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科学。

2、社会医学: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以制定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借鉴社会医学研究医学问题时所侧重的战略性、理论性、方向性和思维观念,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和分析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宏观与微观结合的不同层次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3、教育学:健康教育是健康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人群从接受健康信息到行为改变,就是一个教育过程。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教育对象的需求,熟练掌握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文化,设计教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的技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并进行效果评价。

4、健康传播学:主要研究健康信息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传播策略的选择与拓展。

5、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在行为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心理学分支,健康心理学要在研究心理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供心理保健的理论、策略、具体措施和方法学方面发挥其特殊的功能。

6、健康行为学:健康行为学是近年来随着健康教育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也可以说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着眼于个人、群体乃至组织行为的改变。因此,健康行为学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础学科。

四、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1、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⑴知信行模式(KABP) “知信行”模式是行为改变的较为成熟的模式:

信 息 →  知  →  信  →  行  →  增进健康

           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图

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以吸烟有害为例,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把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引发的疾病以及与吸烟有关的死亡数字等知识传授给群众;群众接受知识,通过思考,加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形成信念;在信念支配下,逐步建立起不吸烟的健康行为模式。

  (2)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它以心理学为基础,由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健康信念模式在产生促进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行为方式感到害怕(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其次,让人们坚信一旦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知觉到效益);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最后,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努力改变不良行为。

2、健康传播技巧

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是一般传播行为在医学、卫生学领域的具体和深化,并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

人类的传播活动多种多样。但按传播的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不同及其特征,大致可分为“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自我传播”四种基本类型。健康传播也离不开这几种传播方法。

  (1)人际传播 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一种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人际传播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由于人际传播具有针对性强、交流充分、反馈及时等优点,这种传播方式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尤为常用和有效,社区全科医生、卫生工作人员应该是该社区健康问题的权威和 健康传播者,可以应用在诊病时、病人咨询时、出诊家访时——“个人与个人”;组织专题讲座、授课、演讲——“个人与群体”;座谈、讨论——“群体与群体”这几方面进行人际健康传播。

人际传播要获得好的效果,传播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人际传播要成为互动式的而不是单向的说教的。首先,人际间要沟通、理解、信任和尊重、保护对方的隐私;第二,对社区内人群的健康情况应有所了解,回答咨询、专题讲座、授课、座谈等都应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使对方产生兴趣、共鸣;第三,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果对不懂医学的人使用了很多医学术语,对方理解不了医学术语的含义,也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最后要有科学性。

  (2)大众传播 是指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书籍、标语、板报、宣传单张、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社会人群传播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的特点是要借助一定的媒体;其信息是公开的、面向全社会人群;信息传播距离远、覆盖面广、速度快;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双方信息反馈不足。

  (3)组织传播 是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而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即发展为公共关系学。

  (4)自我传播 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这是人类进行一切信息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学基础。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3、健康相关行为干预模式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⑴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睡眠适量、积极锻炼、有规律作息等。

⑵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

⑶避免有害环境行为,“环境”既指自然环境(环境污染),也指紧张的生活环境。

⑷戒除不良嗜好,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

⑸求医行为,觉察自己有某种病患时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如主动求医、真实提供病史和症状、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⑹遵医行为,发生在已知自己确有病患后,积极配合医生、服从治疗的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信息传播、组织与法规、环境改变、培训与指导、咨询以及从行为医学移植过来的行为矫正等。这些方法与策略分别作用于影响行为的产生、保持与发展的各个环节,是健康教育方法学的重要内容。行为干预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改变已养成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自觉纳促进健康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行为矫正技术是本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用于矫正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指导建立各种促进健康的行为的系列性技术,在健康教育领域内广泛运用的矫正技术主要有脱敏法、示范法、厌恶法、强化法和消除法。

五、常用的健康测量及指标

健康测量是将健康概念及与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进行量化的过程,即依据一定的规则,根据被测对象的性质或特征,用数字来反映健康概念及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健康测量从对死亡和疾病的负向测量逐步扩大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正向测量;从对生物学因素的测量扩大到对心理、行为因素和生活因素的综合测量。

1、健康测量指标:

为适应现代健康的需要,一方面引入了很多新的指标,如心理指标、行为指标;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原有的死亡指标和疾病指标,对他们进行改进和发展,如利用死亡资料和疾病、残疾资料计算减寿年数(YDLL)、无残疾期望寿命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旨在反映死亡的不合理性和人们的生存质量。

单一指标:群体健康测量指标(如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死因构成比等);个体健康测量指标(如心率、血压、肺活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在这些健康测量指标基础上演变的指标(如期望寿命)。

综合指标:是通过某种方法或法则将多个单一指标结合起来所产生的一个新指标。其特点是将反映健康状况的多方面资料概括起来,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以提供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的多维测量和简单评价。如生存质量指数、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心理量表评分等。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常用的健康指标

⑴死亡指标:包括总死亡率、性别年龄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期望寿命;

⑵残疾指标:残疾率、残疾原因构成;

⑶疾病指标:发病率、病死率、生存率;

⑷营养状况指标:日摄入某营养成分总量;

⑸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等,可计算这些生长发育指标的年增长值和增长率,或进行相关分析;

⑹心理指标:包括对人格、智力、情绪、情感测量,如MMPI量表、艾森克个性量表、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UCLA孤独量表、个人评价问卷等;

⑺行为指标:行为模式(A型行为与B型行为的测量、得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生活方式(生活丰度、生活频度、活动谱、生活满意程度等得测量)、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数)、个人地位和个人经历的测量指标;

⑻人口指标:人口数、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文盲率或识字率、人口的职业构成;

⑼综合指标:

症状和功能指标:常用症状和功能调查量表包括CMI、GHQ、MMPI和SRQ。

生活质量指标:包括生存质量指数、功能状态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

其他:减寿年数(YDLL)、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

参考资料:

://zhidao.baidu/question/13847758.html?si=1 乱乱的~

社区活动总结范文(通用11篇)

 快乐有趣的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了,我们会积累一些相应的经验,为此需要认真地写活动总结了。那么如何把活动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社区活动总结范文(通用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社区活动总结1

 乱张贴、乱扔垃圾是小区居民最深恶痛绝的事情,它不但影响了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破坏了小区内的优雅环境。我们对社区内的乱张贴、乱扔垃圾来了个集中清理,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和赞赏。

 在劳动中,大家干劲十足,不怕脏,不怕累,将绿化带内、街道旁被随意丢弃的果皮纸屑捡拾干净。墙上张贴的广告很难撕掉,用指甲刮起来手指又很疼,他们就开动脑筋,用硬币来刮,省事又省力。经过几个小时的清理,墙白了,路净了,小区内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劳动让我觉得很充实,这样的活动可以更好地锻炼我们的意志和耐心,让我们懂得劳动的意义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乱扔垃圾、乱张贴是可耻的,既破坏市容,又污染环境。我们想通过我们的行动,让大家意识到美化小区,有责。同时,这也算是我们为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县城贡献的一点点力量吧。”

 我认为通过这次我们在社区的服务活动,使我们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使学生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能力,提高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通过这几天的劳动,让我明白了环卫工人的工作艰辛。环卫工人们虽然薪水不算太高,但是这工作算是最辛苦的工作之一。他们每天顶着大太阳,在街道上帮助打扫卫生整洁,真的不容易,经常完成工作后,会满身大汗。冬天也不容易,都待在家里不出来,但他们依然也要为城市整洁,手冻的发抖也要打扫,而且要遭受有些人的白眼、不理解。今后,我一定会更加的尊重环卫工人,支持他们的工作,也要向他们学习为人奉献的精神。为了环境的整洁,为了社会的干净,做一个环境保卫者,积极投入于爱国卫生教育当中。

 社区活动总结2

 为了大力弘扬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象湖园社区坚持以文化促进社区繁荣,以“五一”劳动者之歌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劳动者提供文化舞台,讴歌劳动光荣,赞扬劳动者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整合,精心安排

 “我们的节日——五一劳动者之歌”中华绘染布画作品展得了市群艺馆、区文化馆大力支持。首先社区制定xx年“我们的节日——五一劳动者之歌”中华绘染布画作品展活动方案,对开展“五一劳动者之歌”主题活动进行具体安排认真落实,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通过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绘染布画,弘扬时代主旋律,营造欢乐祥和、和谐文明的节日氛围

 二、传承民族特色文化,彰显城市文化底蕴

 社区积极传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万家绘染布画”,组织绘画爱好者成立了“绘染布画斋”,由万教授定期授课。功夫不负有心人,学员们在万教授的精心指教下,已作画上百幅,绘出的花鸟鱼虫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好地得到传承,社区结合“五一”劳动者之歌开展中华绘染布画作品展活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展示劳动人们智慧,讴歌劳动光荣,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三、扎实开展,成效显著

 在绘染作品展演展示活动中,近百幅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绘染布画作品展出吸引800余名观众纷纷驻足欣赏,让观众零距离领略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社区文化艺术团精湛文艺节目,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万阳智携四名学员现场演示绘染布画制作流程。20余道工序全靠手工操作让观众惊叹不已,其中“洗画”展示更是夺人眼球。

 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公众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营造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百姓日常生活、惠及于民的浓郁文化氛围。

 社区活动总结3

 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到来,××社区联合工会根据××区总工会《关于开展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系列活动的通知》的文件要求,结合我社区工会工作实际,在“五一”前后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活跃了社区机关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开展“四群”活动

 在“五一”前夕,4月28日上午,社区联合工会在工会的带领下和帮困助残爱心志愿者服务队部分成员兵分两路,来到了困难职工残疾人蔡思浩老人和独居老人潘菊英的家中,代表社区赠送了慰问品。4月28日下午,社区助残帮困志愿者服务队一行10人,来到人民西路94号大院困难户雷新顺家进行帮扶,雷新顺一家四口中有三人没有正式工作,仅靠打临工,收入微薄,生活困难。社区不仅带来了米、油、牛奶等慰问品,志愿者们还帮助其料理家务,打扫卫生,志愿者徐辉还利用特长为其老岳母理发,令雷新顺全家感动不已。

 二、开展“共驻××构建和谐—我健康、我快乐、体育健身健步走活动”

 ××社区联合工会为进一步贯彻“全民健身实施纲要”,发挥昆明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为全民健身服务的作用和功能,充分利用辖区单位体育中心的体育馆,激发辖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由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主办、市体育中心承办、××社区协办的“我健康、我快乐、体育健身健步走”活动于xx年5月1日在市体育场拉开了序幕。

 ××社区联合工会在昆明市体育场组织开展了4000米徒步健身活动,辖区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工会会员及社区工会会员共70余人参加,活动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热烈欢迎和好评。

 此次活动吸纳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广大职工参与,使他们深深感受到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对职工群众的健康关爱、温暖和凝聚力,不仅磨练意志、强身健体,还极大地鼓舞和凝聚人心,为今后辖区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沟通协作氛围!

 社区活动总结4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是以“服务社会促发展,创先争优我先行”为主题,我响应团组织和学校的号召,20xx—20xx学年度寒期间,自行开展了一项丰富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到我们社区敬老院去志愿送温暖献爱心。我认为这样一次活动让我们能够更加贴近社会生活。

 在敬老院的实践时间短暂而快乐,在那里住着许多的孤寡老人,他们大多无儿无女,有的被子女抛弃,在这寒冬里比谁都更需要我们社会上的热心人递送温暖,所以这次实践活动的场所我选择了那里。借此机会去关心关心那里的爷爷奶奶们。在那里,我也只是做了点简单的事,陪他们聊聊天,关心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然后,帮他们行动困难或不方便的老人整理东西,打扫一下卫生等等。这些事情简单但却很有意义,起码让敬老院的老人们知道在他们年老没有依靠的时候,社会并没有抛弃他们,还是有很多热心关爱他们的,这点很重要。这也是他们需要的温暖。我们的一个简简单单的行为都会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温馨。

 我个人认为这次敬老院实践之行,我是有很大收获的。这收获来自很多方面。其实这次实践活动就是给予我们一次服务社会的机会,我们大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来服务社会便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让我们大家在实践活动中争优创先。因此,整体上说这次实践活动便有了这双重意义,也是我总结这次活动结合活动主题得到的领悟和认识。

 我们大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才能够真正成长。服务社会,关心他人,献爱心让我们充实和快乐,这是我在这次活动后最深的体会。我还意识到:我们大学生应该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增加新世纪青年人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我们青年学生要有回报人民、回报社会的奉献意识,像到敬老院献爱心送温暖这样回报社会关爱他人的活动我们应该多多积极参与才是。最后我想说的是:我呼吁大家多多关心那些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希望大家能给他们送去关怀和爱心,也算是回报社会吧!

 社区活动总结5

 为了更好的贯彻长春师范学院团委的精神,积极响应校志愿者协会的工作号召,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特组织了“走近你·温暖你”下社区,为那些有困难的'人,特别是有困难的孤寡老人做了许多实事、好事,解决了许多难事,把我们的爱心和领导关心带给了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以下是对本次下社区活动的总结。

 一、活动主题

 爱心涌动,携手助困,照亮明天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

 三、重点服务对象

 经济困难的孤寡老人。

 四、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此次“走近你·温暖你”下社区活动顺利开展,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了领导小组。

 总指挥:

 组长:

 服务地区:东盛大街与吉林大路交汇处的光荣社区老人养护院

 成员:学生会全体学生干部以及全院志愿者

 五、主要活动

 1、我们为老人们带去了水果和一些生活必需品,这些都是我们用平时节省出的零花钱买的,让同学们深刻的感觉到自己平时节约一些钱,可以帮助帮助很多困难的人。

 2、在老人养护院,我们为老人们表演了我们精心准备的节目:舞蹈、歌曲等,让老人们充分的体会到了温暖,有的老人甚至感动的落泪。

 3、有的老人对象棋比较擅长,而我们的同学们之中也有擅长象棋的,于是我们就组织了同学与老人的棋艺大比拼,不管最后赛果如何,老人们都非常高兴,我们也非常高兴,因为我们为老人们带去了快乐。

 六、活动感想

 这次的“走近你·温暖你”下社区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养护院的老人们体会到了家的温暖,而我们前去的同学们也受益匪浅,我们知道了平时我们节省一点零花钱,可能对我们自己没什么,但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们来说却十分有用,就是这对我们来说是所谓的一笔小钱,会帮助那些孤寡老人们生活相

 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我们要学会节约,坚决杜绝铺张浪费的情况出现。

 社区活动总结6

 上半年在区委、区组织领导下,“四进社区”活动经过周密部署,各部门联合,联系各街道社区,突出社区鲜明性,展示活动创新性,更好地提升全体市民的科学意识和综合素质,各街道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营造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的学习科学知识的氛围。

 桔子洲街道办事处开展了以“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为主题,多系列、多层次的群众性科普活动。为了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区科技局联合桔子洲街道办事处、区劳动局、岳麓街道办事处和湖南师大就业处举办了科技高校大型人才招聘会。

 咸嘉街道开展了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对《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应对法>办法》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宣传,进一步在居民群众中普及了应急知识,提高了广大居民应对突发的能力。

 在西湖街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取张贴、发放资料、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技知识、人口与生育等科普宣传活动。

 银盆岭街道上半年布置科普板报共计14块,横幅2条,并进行了评比,观看的群众络绎不绝,还在街道办事处七楼会议室邀请了省消防支队的消防干事彭教官为群众讲解消防安全知识,使居民群众掌握了一定的消防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器材的使用。

 望城坡街道组织举办主题科技报告会、科普进社区、科普展览、科普咨询、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宣教等5项活动,发放科普资料2千余份,受益群众5千余人次,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称赞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区科技局上半年在区内各个街道、社区组织保护知识产权公益展览。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政策、法律法规并开展咨询服务聘请专家解读知识产权相关内容、观看知识产权宣传板,让更多企业和百姓充分认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社区活动总结7

 为进一步普及人民币知识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打击等犯罪活动,维护社会金融稳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及总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宣传进社区”活动的通知》安排,工商银行汝南支行组织辖内网点开展了“人民币知识宣传进社区”活动,宣传活动以“人民币图样管理”、“人民币买卖管理”、“整治拒收现金”为主题开展,从公众关心的问题角度出发,将人民币知识带到普通百姓中去。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切实抓好此次“人民币发行为人民”的工作理念,我支行领导高度重视,在支行内部成立人民币宣传小组,组织员工了解并掌握人民币图样管理,人民币买卖管理,整治拒收现金,防伪与反知识普及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人行的有关规定,以便更好的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和讲解。

 二、广泛宣传,增强实效

 活动月期间,我支行以营业网点为宣传基地,在营业大厅设立宣传服务专区,LED显示屏,液晶电视等宣传载体展示活动宣传标语,在网点内摆放人民币宣传折页,方便客户阅览;安排专人向客户分发宣传折页,并提供业务咨询,全方位向客户介绍人民币买卖,拒收现金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切实履行金融机构义务宣传的社会责任。

 另外,我支行组织人员进入当地小区进行宣传,向社区居民讲解人民币防伪特征,辨识真的方法,买卖人民币、拒收现金的严重性与危害性等相关金融知识,真正做到提升公众金融知识和提升风险责任意识,共同维护人民币,净化流通环境。

 三、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通过对公众反知识的普及,使他们认识到了对社会的危害以及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公众的责任意识以及对流通的警惕性,进一步净化了金融环境,提升了公众对金融知识的认知强化了风险责任意识,切实维护了金融管理秩序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支行今后将继续提高站位,主动承担反货币宣传工作责任,为提升群众人民币知识水平不断努力奋斗!

 社区活动总结8

 重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期,根据朝阳区卫生局文件相关精神,主动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辖区广大儿童的健康水平,努力构建幸福朝阳、平安朝阳、健康朝阳,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主动开展义诊和宣传活动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投入经费,副院长亲自部署,组织各部门认真落实。儿保科加强0—6儿童健康管理,认真筛查新生儿疾病。为了配合“六一”国际儿童节健康宣传工作,中心特从儿童医院请来口腔科主任和儿童保健科主任在预防接种日到中心义诊,学者们现场为孩子们免费体检,做健康咨询,宣传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知识,指导儿童父母取正确的健康干预措施,受到儿童父母的欢迎和好评。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中心还组织医务人员到繁华街路、人流密集的重庆路沃尔玛超市门前宣传,我们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单,做健康咨询,把儿童保健知识送到百姓手中。

 二、关注民生,主动开展贫困残疾儿童的医疗关怀

 中心关注民生工作,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为残疾儿童免费体检,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对贫困家庭、残疾儿童进行慰问,并赠送了节日礼物等,向残疾儿童和贫困儿童传递党和人民的温暖和关爱。

 三、发挥辐射作用,认真做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

 为了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辐射作用,中心定期召开会议,对辖区托幼机构和学校的校医进行培训,内容有《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措施》的宣传,各类传染病的防控,园区和校区的日常消毒等,同时加强对辖区内托儿所幼儿园的卫生保健监督管理,指导保健医(员)做好儿童传染病防治、营养膳食和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社区活动总结9

 又是一年棕飘香,我们再次迎来了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再过x天就是端午节了,为了有效地利用传统节日这个契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街道社区x月x日上午,在社区多功能活动室里开展“社区迎端午包粽子大赛”楼组居民包粽子比赛活动。听说社区要举办联欢活动,还没到9:30点比赛的活动场地上就聚集了很多居民,有的要求参加,有的是来看热闹。大家在期待中,终于,“社区迎端午包粽子大赛”活动拉开帷幕。

 包粽子比赛开始了,活动现场笑声连连,在楼组长的带领下,居民们兴致勃勃地包起了粽子,包粽子比赛要求在53分钟时间内,比拼谁包的粽子又多又好。昨天现场就用掉了50斤糯米、100斤粽叶及腊肉、枸杞、红枣。将浓浓的情谊包进了香浓的粽子里。比赛结束后由居民评委评选出一、二等奖、三等奖和参与奖。

 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和体验了端午节浓浓的节日气氛,并且增进了楼组居民之间的相互交流。最后,楼组长将大家一起包好的粽子送到楼组孤寡老人以及困难人员的家中,让他们也感受到浓厚的邻里情谊,我们社区希望借助睦邻家庭,开展各种活动来打造睦邻社区,让居民之间都熟悉起来、亲密起来。

 居民和社区工作者一起包粽子追思先贤屈原、挂艾草防疫健身,“认认真真”地过端午节,这就是对传统节日最好的保护和传承。共庆传统节日提高了邻里之间的亲密度,也加强了社区居民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的和谐度,激发出向上向善正能量。

 社区活动总结10

 本学年暑,根据区教育局安排,我神武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进社区活动,对于这一做法,总结如下:

 学生进社区实践活动,得到了村两委会领导的关怀与支持,在各方面的关注下,我们结合自身优势,发挥特长,把学生的青春活力带入社区,推动了社区的文明建设。在活动中,孩子们有的为孤单的老人打扫卫生,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有的帮助残疾人家庭,洗衣、挑水;有的走进公共场所,打扫卫生,帮助公共设施旧貌换新颜。总之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们,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真正走进社区,开展求真务实的活动,切实体会劳动的快乐,做人的真谛。

 走进社区的活动也让同学们体味了辛苦,孩子们常常累得满头大汗,稚嫩的小手磨破了,但孩子们从不叫苦叫累,他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明天,我们能行。在社区中忙的都是些琐碎的事,但孩子们乐此不疲,社区的劳动使他们懂得:辛苦换来的成果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在进社区的过程中,也无形的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精神。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依靠团队的力量,共同努力帮助一个又一个贫困家庭、孤寡老人度过难关,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活动中,虽然辛苦,但村里老百姓温暖的话语,给予了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强大动力;虽然辛苦,但合作精神,给予了孩子们极大的振奋,再多的辛苦在肯定的目光下也显得苍白无力,将辛苦化为世上最甜美的糖果。

 在活动中,同学们受益匪浅,活动后,既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扩大了视野,对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仅发现了自己的缺点,感受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这对大家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这一次活动完成后,学生们学会了在点滴感动中成长,学会了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社会。因为在农村,在老百姓中间,我们没有机会大彻大悟,只有点滴细微的感触,但这将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孩子们在开学初交流自己的想法时,都表示要在自己的学习之余,继续走进农村的千家万户,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感化别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亲人,回报社会!

 此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成绩,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曲折中前进,在曲折中成长,只要细心观察生活,我们的每一天都会有收获,我们每一天总是在进步,让我们面对未来的微笑,对明天微笑,我们期待着明天更加美好。

 社区活动总结11

 在东湖区,目前建立音乐、舞蹈、戏曲、书画、民间艺术等群众业余文化团体32支,队员约5000余人,其中活跃在街道、社区、基层单位的业余合唱团16支,几万社区居民经常性参加各艺术门类的文化活动,一年来,以“百花大舞台”为代表的社区文化演出活动共演出30场次,约6万社区居民参加了活动。

 一、把“四进社区”文化活动打造成为“文明工程”

 我区积极组织开展“四进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创作弘扬文旋律的社区文艺作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遵纪守法、道德模范原型,创作了一系列歌曲、小品、演讲等形式的文艺作品在社区演出。

 另一方面,不断把体现主旋律的文艺作品送进社区,一年来,共举办了“法律宣传进社区”、“科普知识宣传进社区”、“关爱下一代宣传进社区”专场演出,以歌舞、小品、曲艺等艺术形式寓教于乐,全区近万名社区居民参与其中。今年夏天,我区还以“爱国歌曲大家唱”“共创文明城”为主题开展四进社区群众歌咏活动和“文明城创建”文艺演出,历时2个月的群众文化活动,共举办演出10余场,组织文艺节目2360人次,参演团队16支。

 二、把“四进社区”文化活动打造成“品牌工程”

 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和展示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结合每年的传统节日、社区艺术节,建立社区民间民俗表演队,组织表演队进社区,坚持每年举办民间灯彩、民间舞蹈展演。以八一公园舞台为阵地打造“百花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展示阵地,整合辖区音乐文化,打造“社区大伯大妈歌手PK赛”活动品牌,扩大了文化进社区的惠及范围和社会影响。

 三、把“四进社区”文化活动打造成为优质工程

 不断培育文艺骨干,保持“文化进社区”的生命力,抓好社区专兼职文化辅导员建设。全区登记在册的社区文化辅导员150人,每个社区居委会有1至2名文化辅导员。与时同时,注意依托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培育特色文化骨干。

 不断帮扶自发性文艺团体,提高“文化进社区”的亲和力,全区依托社区文化广场和公园鼓励和帮助群众自发组织的合唱、舞蹈团队开展活动吸引数万名社区居民经常参加活动。

 通过积极组织和参与比赛、演出、交流等,让优秀群众文艺团队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一年来,以“四进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为契机,举办了优秀团队展演、歌声飘到家门口、青少年街舞等赛事活动,推动了社区文化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