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喉科学习题集_中医耳鼻喉题库
1.中医五官科学的介绍
2.咨询天津中医药大学复试问题,16考研用。
3.疏风清热汤简介
4.中医五官科学的图书信息1
中医教材|中医五版教材|中医教材相关电子书第十版
链接:s://pan.baidu/s/1tK92SYCka6jgkwjtq9q6LA
?提取码:?q3tg中医五官科学的介绍
1. 中医学专业都学什么课程,具体点的
要学理科知识的~每年学中医的文科生也不少,可是也没听说有几个挂科挂到不能毕业的对吧?
2. 中医学要学哪些科目
中医学你要看哪个年级的,基本上内外妇儿呀,等等的,什么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经络这些都要学的呀。
3. 教育部规定的中医专业必修的课程有哪些
中医必修课:
(1)基础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版剂学、中医经典(内经、权伤寒、温病)、针灸
(2)专业课: 中医外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
除此必修课之外,可能还有限选课:医古文、中国医学史
4. 中医学专业必修课程有哪些
对于楼上的答案,有一点不太同意,虽然是中医学,但肯定是要学西医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回,但答是所学比例并不是3:3,毕竟专业名称是中医药,所以还是中医占主要地位,我是广中医的,我学校的中医学中西医比是6:4,中西医结合的才是5:5。
其实西学实验不是无为单调的,相比起理论课,实验课什么的还是很有乐趣的,例如解剖尸体、给小白鼠灌胃、数青蛙心跳、看各种细胞啊什么的,而且实验真的是加强理论很好的方法。
5. 学中医必修哪些课程 现在国内有哪些大学中医方便比较好的
楼上的课程为什么跟我们的不一样呢
我们是:《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专》属《中医诊断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细胞微生物与免疫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西结合眼科学》《中医骨伤学》《针灸学》、《药理学》、《西医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耳鼻喉科学》《妇科学》《儿科学》
好的中医药院校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6. 中医学主要有那些科目
主要有医古文、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中医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中医学发展和高等中医教育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药学及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中医学专门人才。
(6)中医学必修课程扩展阅读:
一、知识能力
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
2、掌握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
4、具有较熟练和准确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
二、就业方向
医生:到各级中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以及中医教育机构等从事医疗工作;其他:到药厂或医药公司从事中药的研制、开发或药物的销售工作。
7. 河北中医学院中医学的必修课有哪些
中医必修课:来
(1)基自础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内经、伤寒、温病)、针灸。
(2)专业课: 中医外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除此必修课之外,可能还有选修课:医古文、中国医学史
(3)西医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微生物学与人体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临床医技课、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诊断学基础。
8. 中医药大学要学哪些专业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有兴趣的话可以再看看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各家学说等。课本的话,网上应该都能买到吧,或着可以找些电子版的看看。希望对你有用!
9. 中医学大概学些什么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
传统的中医学思维模式与源于欧洲的现代科学并不相容,然而,当今之科学期刊已多有论文研究之,并试图用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中医中的部分现象和治疗机理。
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定义“完整医药体系”这个概念时提到中医:“NCCAM(美国国家补充与另类医学中心)把完整医药体系描述为涉及‘完整医药体系是与对抗疗法(常规)医学独立地或平行地演变的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这些可能反映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比如中医学和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英文)。完整医药体系都有一些共同的元素,相信机体有自愈的能力,这种自愈可能涉及到了应用情绪、身体和精神的治疗方法。”
10. 中医专业的课程有哪些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方剂学 , 针灸学,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内外妇儿耳鼻喉科, 《黄帝内经》 《金匮要略》 《 伤寒论》 《温病》,
其实现在中医还是要学西医的课程
包括 人体解剖学、 生物化学、 生理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诊断学、 内科学。 外科学 , 妇耳鼻喉眼等~~~~~
课程很多啊,!!!!!!!!!。
咨询天津中医药大学复试问题,16考研用。
中医五官学科是由裴景春于2009年12月编著,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主要内容是《中医五官科学》包括《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医口腔科学》中的主要内容及《针灸治疗学》的相关内容。
疏风清热汤简介
关于天津中医药大学考研的一些资料
链接:?s://pan.baidu/s/1mVSXc7DJ2Uvn6GOj6tzZ_Q
?提取码:?mxve?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
若有问题可以追问
中医五官科学的图书信息1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疏风清热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中医耳鼻喉科学》 6.1 方名 6.2 组成 6.3 功效 6.4 主治 6.5 疏风清热汤的用法用量 7 《中医喉科学讲义》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疏风清热汤的用法用量 8 《张皆春眼科证治》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功效 8.4 主治 8.5 疏风清热汤的用法用量 8.6 加减 8.7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疏风清热汤 1 拼音
shū fēng qīng rè tāng
2 处方防风6克,白菊花12克,桑叶9克,板蓝根18克,大青叶15克,银花9克,连翘12克,黄芩9克,夏枯草6克,白茅根9克,全蜕4.5克。
3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主肝肺风热。
4 疏风清热汤的用法用量第一煎内服,第二煎用纱布滤过,用其液洗眼,每日35次。
5 摘录候秋来方
6 《中医耳鼻喉科学》 6.1 方名
疏风清热汤
6.2 组成荆芥、防风、牛蒡子、甘草、金银花、连翘、桑白皮、赤芍、桔梗、黄芩、天花粉、玄参、浙贝母。
6.3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6.4 主治风热喉痹。咽部干燥灼热,微痛,吞咽感觉不利,其后疼痛逐渐加重,有异物阻塞感。
6.5 疏风清热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7 《中医喉科学讲义》 7.1 方名疏风清热汤
7.2 组成荆芥、防风、牛蒡子、甘草、银花、连翘、桑白皮、赤芍、桔梗、黄芩、花粉、玄参、浙贝。
7.3 主治喉痹初起,咽喉部干燥灼热,微红、微肿、微痛,或仅起红点,吞咽感觉不利,以后红肿逐渐加重,疼痛也相应增剧。
7.4 疏风清热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8 《张皆春眼科证治》 8.1 方名疏风清热汤
8.2 组成薄荷3g,银花15g,赤芍9g,茅根15g,天花粉9g,枳壳3g。
8.3 功效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8.4 主治眼疮初起,胞睑微肿稍痒,渐变肿硬者。
8.5 疏风清热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8.6 加减若风热偏盛,胞睑漫肿,身兼寒热者,加牛蒡子6g。
8.7 各家论述方中薄荷辛凉疏表;银花辛凉,清热解毒;天花粉清胃热,生津液,且能消肿散结;茅根导湿热下行,无伤阴之弊;赤芍凉血行血,疏通络脉;枳壳行气以助赤芍行血之力。
古籍中的疏风清热汤 《麻科活人全书》:[卷之二]正麻奶麻风瘾不同第十五关大利害。不必用药而自散。倘身热不退。只宜微用疏风清热之剂。一服即愈。以荆防发表汤除红花主之。如身不...
《本草从新》:[卷九木部]蕤仁。勿用。丛生有刺。实如五味。圆扁有纹。紫赤可食。汤浸取仁。去皮尖。水煮过。研膏。(蕤仁一两、细辛半...
《疡科纲要》:[卷下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第十节·咽喉口舌诸方不大不弦。此必不可以疏风清热消痰。治者六味都气,甚则并用附桂(桂宜作丸,八味汤必凉服,)惟外用末药...
《疡医大全》:[卷十七咽喉部]喉风门主论者死。男子患缠喉风肿,表里皆作,药不能下。余以疏风清热药灌六十余次,外以阳起石烧研同伏龙肝等分和匀,...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六婴儿部]胎疮书 名: 中医五官科学
作 者:裴景春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ISBN: 87802317758
开本: 16开
定价: 25.00 元 《中医五官科学》包括《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医口腔科学》中的主要内容及《针灸治疗学》的相关内容。本书共分五篇,每篇又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中主要介绍了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的解剖与生理、诊断概要、常用治疗原则及治法。各论分别介绍眼科、耳科、鼻种、咽喉科、口腔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医案举例等内容。治疗部分包括中药、针灸两种治疗方法,而且在针药并举的基础上,说明了孰为主孰为辅,以便提高疗效,使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掌握中医五官科学基本理论的同时,能够按照病证特点进行中药与针灸结合治疗,这将对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医五官科学》由全国13所中医药院校的专家共同编写,已列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专业创新教材”。 绪论 中医五官科学发展筒史
第一篇 眼科
第一章 眼科概述
第一节 眼的解剖与生理
第二节 眼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第三节 病因病机
第四节 诊断概要
第五节 治疗概要
第二章 眼科疾病
第一节 针眼
第二节 胞生痰核
第三节 椒疮
第四节 睑弦赤烂
第五节 上胞下垂
第六节 胞轮振跳
第七节 流泪症
第八节 漏睛
第九节 天行赤眼
第十节 金疳
第十一节 火疳
第十二节 聚星障
第十三节 凝脂翳
第四节 瞳神紧小
第五节 绿风内障
第十六节 青风内障
第十七节 圆翳内障
第十八节 络阻暴盲-l
第十九节 络损暴盲
第二十节 目系暴盲
第二十一节消渴目病
第二十二节青盲
第二十三节弱视
第二十四节近视
第二十五节风牵偏视
第二篇 耳科
第三章 耳科概述
第一节 耳的解剖与生理
第二节 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第三节 病因病机
第四节 诊断概要
第五节 治疗概要
第四章 耳科疾病
第一节 耳疖耳疮
第二节 耳胀耳闭
第三节 脓耳
第四节 脓耳变证
第五节 耳鸣耳聋
第六节 耳眩晕
第三篇 鼻科
第五章 鼻科概述
第一节 鼻的解剖与生理
第一节 鼻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第三节 病因病机
第四节 诊断概要
第五节 治疗概要
第六章 鼻科疾病
第一节 伤风鼻塞
第二节 鼻窒
第三节 鼻槁
第四节 鼻鼽
第五节 鼻渊
第六节 鼻衄
第四篇 咽喉科
第七章 咽喉科概述
第一节 咽喉的解剖与生理
第二节 咽喉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第三节 病因病机
第四节 诊断概要
第五节 治疗概要
第八章 咽喉科疾病
第一节 乳蛾
第二节 喉痹
第三节 喉痈
第四节 喉疳
第五节 急喉风
第五篇 口腔科
第九章 口腔科概述
第一节 口腔的解剖与生理
第二节 口腔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第三节 病因病机
第四节 诊断概要
第五节 治疗概要
第十章 口腔科疾病
第一节 牙痛
第二节 牙痈
第三节 牙宣
第四节 口疮
第五节 唇风
附录
附1 常用方剂名录
附2 中医传统病证名与现代医学病名对照
附3 主要参考书目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