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滤镜之下,医生的脆弱与伟大

2.为什么大多数医学生不愿意做儿科医生?

3.我的考博经历

丁香园医生实时动态_丁香园眼科医学论坛

 从2016年考研开始已经不再接受跨考临床医学的研究生了。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报考要求如下:

1)临床医学(除与精神卫生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眼科学和学以外各专业)只接收全日制本科为五年及以上学制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与精神卫生学(105105)只接收全日制本科为五年及以上学制西医临床医学和精神医学(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报考;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5107)只接收全日制本科为五年及以上学制西医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报考;

临床检验诊断学(105108)只接收全日制本科为五年及以上学制西医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报考;

眼科学(105111)只接收全日制本科为五年及以上学制西医临床医学和眼视光医学(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报考;

学(105116)只接收全日制本科为五年及以上学制西医临床医学和学(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报考。

2)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只接收全日制本科为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滤镜之下,医生的脆弱与伟大

第二、要相信中医的疗效。

首先我想问一下,对中医疗效有疑问的人试过没有?有没有取中医的思维,运用中医的治疗手段?刘力红先生在《开启中医之门》的序言中写道:我们看到中医确实能治病,而且,不但能治疗小病,亦能治疗大病,更能治未病。

感冒举个例子,前年夏天,一个患者找到我,要求打吊瓶,我问为什么?患者说重感冒了,打吊瓶好得快!因为我是用纯中医疗法,我告诉患者,我这里不打吊瓶,并问他,“你认为几天好才算快呢?”患者笑道,“每次感冒打吊瓶,三天就好了。”“那我一天给你治好,算不算快?”“那当然快了,中医可以吗?”“当然可以了!”我毫不犹豫的说。

患者因为晚上睡觉时空调温度开的太低,受寒所致。于是我用生姜油在患者背部刮痧,沿着膀胱经刮出不少紫黑色淤点,前后也就十来分钟,患者感觉好了一大半,随后开了一付麻黄附子细辛汤。所谓的重感冒,用中医治疗,一天就好了。在随后的这几年,这位患者每次感冒,必喝中药,常常一剂就搞定,轻点的感冒,自己熬点葱姜水喝喝就没事了。建立在患者脑海中“感冒必须要打吊瓶”的思想,也就消失了,代之的是如何预防感冒,感冒初期如何调理。而且,在患者的影响下,以前一家人都不吃中药,不看中医,现在也开始看中医,尝试中医疗法。

小儿积食临床上经常遇到小儿饮食停滞,出现食积发热的情况,在治病八法之泻法的指导下,用“二丑粉”内服治疗食积发热,一次就好。

白睛溢血病临床上经常遇到白睛溢血病,是指白睛血络破裂,血溢于白睛外膜之下,呈一片鲜红色,界限分明的眼疾,相当于西医学之结膜下出血。患者往往一觉醒来,变成兔子眼了,通过中医辨证,“肝开窍于目”,按照五轮学说,“白睛为肺所主”,白睛溢血从肝肺入手,清肝肺之火,用桑叶三十到五十克,煎水内服,两三天就好了,而且至于之后,不易复发。

红眼病去年秋天,全国很多地方红眼病暴发流行,给这些患者切脉时,发现肺金过亢,克制肝木太过,重用桑叶清肝肺之火,同时配伍生大黄、黄芩泻肺,薄荷疏肝,蒲公英清热解毒,许多患者三剂而愈,病情重的,五剂而愈,我将此方公布于药房宣传栏,很多患者照方抓药,三剂药,十块钱,三天治愈流行性结膜炎。当时我自己感到双眼干涩、发痒,服用此方预防,虽然每天接触不少患者,但我并未感染发病。当时我将典型案例发在丁香园眼科版,大家可以看看。

痄腮在针灸学里面,有个《四总穴歌》,即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临床遇到痄腮,也就是西医虽说的流行性腮腺炎。借用“面口合谷收”,针刺合谷穴,留针十五分钟,每日两次,一次见效,三天就好,快的两天就好。

学习中医,一定要相信中医的疗效,这很关键。因为疗效就是你处方的信心,没有这个信心,你就无法开出自信的处方来!

为什么大多数医学生不愿意做儿科医生?

对他们而言,医生不只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伴随一生的生活方式。它意味着一个人要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学习和自我更新。

在大众的印象中,医生似乎是个形象足够明晰的职业。在生活里,他们往往有洁癖,注重健康,带头抵制垃圾食品;他们会有丰富的社交关系和体面的生活,绝对不缺朋友。面对疾病,医生有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毅力,会迎难而上。在普通人眼里,医生就是精英的代名词。

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在医生的吐槽大会《健笑了》,可以看到许多颠覆人们对医生认知的事情:

人们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误解远远不止于此。很多时候,那些在门诊室和手术室之外工作的医生,他们的努力没有被看到。人们也难以了解医生在与人的疾病、衰老和死亡打交道时,真正的内心世界。

吃垃圾食品犒劳自己

人们总在剧里看到这样的医生。他们穿着笔挺、干净,白大褂永远是新的。如果是男性,他一定有看起来喷过不少发胶的规规矩矩的头发,还有清爽的、每天都会仔细处理的胡须。如果她是女性,除了飘逸的头发,她还会画着精致的妆,就算到了晚上到家睡觉的时候,依然像半永久一样挂在脸上。

然而,现实里的医生真的是这样吗?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学生李立表示,一个正处于规培期的医学生应该是这样的:头发略有一些油腻,但还没到油光发亮必须要洗的程度;眼睛下有两个黑眼圈,伴随着暗沉的肤色和零散分布在额头和鼻子上的青春痘。你会看到这些还算年轻的医生们逐渐丢掉自己的帆布鞋、球鞋,改成常年穿的一双洞洞鞋——一种以丑和难搭配著称的单品。

东直门医院的骨科医生杨济洲是80后,他也是时尚绝缘体,“基本上这一个夏天一条牛仔裤、一条休闲裤,两条裤子轮换着穿,到了医院之后都是工作服,这些也就是来回路上穿一下”。

为什么电视剧中的医生形象与现实里的差别如此之大?如果知道一位医生每天的工作安排,就可以理解他们为什么显得有些不修边幅。

杨济洲的一天从早上6:10开始。他所在的骨科属于外科,每个工作日,他需要在7:20到医院,从查房开始一天的工作。周一、周三、周五是手术日,一个接一个手术把一整天排满;周二和周四是门诊日,他要一天接诊数十位病人。按照医院的系统设计,专家门诊预约号在30个左右,但到了中午11:30,会有一些老患者或是增加的预约号,于是,接诊时间会延长到下午2:30。在这之后,他才能吃上中午饭。而下午的工作结束后,到了5:00,工作还没完,得继续查房、出医嘱,再跟其他医生交班。

▲?有时过于疲惫,医生会直接席地坐下休息。图 / 视觉中国

就算下班回家,医生还在工作。许多患者会在深夜线上咨询问题,病房里的危重患者的情况也需要持续关注。杨济洲有教学和科研任务,需要集中精力在整块时间里完成。

处于规培阶段的李立工作更琐碎。上午,他要查房,给病人换药、开医嘱、写病历、办出院,下午则是协助主刀医生连续做多个手术,站三四个小时。他晚上的时间也留给学习和科研。没有病人呼叫的时间里,他收集病例、标本,做实验,写毕业论文,准备规培证考试。

除此之外,许多医生还要值夜班,作息被动地不规律起来。很多医生都处于缺乏休息的状态,虽然好像每个医生都有洁癖,“无菌意识很强,但休息室乱得一塌糊涂,都是累得不行了的时候赶紧在这休息睡一会儿,顾不上收拾”。

对医生而言,时间是宝贵的。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医院,5分钟、10分钟就吃完饭是常态。医生很难参与育儿,杨济洲的儿子还在上小学,每天早上儿子去学校时,他在医院查房;放学时,他还在手术台上或者门诊里。这些年里,他没有接送过儿子上学放学,连准确的放学时间都不知道。

科医生顾士杰没有时间谈恋爱,至今还是单身。他觉得医生的疲惫是一种无奈,“太累了,下班只想在家里待着,看看书”。由于无暇思考如何休息和,吃什么成了最重要的事。“只有晚饭这顿饭是我可以自己决定的,不用吃得那么快,我会犒劳自己点个汉堡炸鸡什么的,都是垃圾食品。”

▲?医护人员在狭小的休息室里吃外卖。图 / 视觉中国

很多努力不被看到

人们对医生这个职业匮于了解的,还有在医院这个庞大而精细的系统里,那些很少被看到的岗位和努力。

张时民在协和医院的检验科工作了43年。在这家全国著名的医院里,全部类目的检测有几百种,他每天的工作是跟团队里的5位同事一起检测2000份以上的标本,其中包括血液、尿样、粪便以及各类细菌、真菌等。

他也曾轮转到接收病人送检排泄物标本的窗口工作。有一次,他看到病人用纸把装载尿液的塑料器皿“里三层外三层裹起来”再递给他。病人觉得尿很脏,但他觉得完全没必要:正常的尿液刚排出来的时候甚至是无菌的。

张时民早就习惯了跟排泄物打交道。“我们经常把病人的标本处理完了,洗洗手转过头就到旁边吃饭去了。我们把它看作是能反应病人身体健康信息的标本,并不去想其他的事情。”

在一位检验科医生眼里,经过几十种的检测后,尿液可以成为判断肾脏病、泌尿系统、代谢性的疾病等的重要依据。更重要的是血液,在检验科,有80%的检测与此相关,涉及的种类有数百种。同样可以成为依据的,还有人们嫌弃的粪便。

3年前,张时民接触到了一个有些特殊的病例。在临床医生的描述里,病人感到不舒服,恶心呕吐,粪便里发现了金属,同时还有腹腔积液。这些症状加起来有十几种,互不相干,难以联系到一起,很更难判断问题的根源。临床医生没了办法,委托张时民给这位病人做检测。

因为病情过于复杂,一周后,协和医院举办了全院大会诊,轮到检验科报告时,张时民提到自己在病人的粪便里发现了3种。根据他提供的检验结果,内科医生确定了病因,可以对症医治,病人在3个月后就治愈出院了。

对医生而言,检验科医生是“医生的医生”。现代医学讲究证据,很多疾病并不是看一看、摸一摸就能诊断出来的,检验科里上千种检测报告可以用准确的数据反应病人身体的变化,是病人走进医院后接受的第一次诊断。

有时遇到一些疑难情况,张时民还会跟同事几个人讨论,为什么仪器显示的图像会不一样、显微镜下看到的东西之间有什么关系,还要跟临床医生沟通病人的背景,再核实这份报告是否可以发给病人。与检验科相似的还有放射科和病理科,这几个部门是医生最好的助手。

尽管检验科医生的工作如此重要,但张时民发现,“在收集标本的窗口很有意思,你会看到有人管我们叫‘师傅’,有人叫‘护士’,有人叫‘喂’,还有的什么都不叫,叫什么的都有,但是很少叫‘医生’的。”这些称呼直接代表了大众对检验科的印象。

实验室有生物安全要求,病人不可以随意进入,人们很难知道完整的检验流程是什么样、有多少人参与了检验工作。因此,“普通病人去看病,如果病看好了会感谢医生,但很少有人想到检验科医生”。

▲?现代化的实验室,血常规检测流水线。图 / 受访者提供

为了那个身体里有3种的病例,张时民自费100多元买了5本相关的书籍,下班之后熬夜钻研,才想到这些症状或许与有关。“申请买书审批也挺麻烦的,我想着100多块钱,也就是出去吃一顿饭的事,直接就买回来了,但是对我有很大的帮助。”现在,张时民的家里有一整个书柜的医学书籍,都跟各种疾病的检测、诊断有关。

疫情时期,医院要迅速研究出检测的方法,实现快速检测,完成几万、几十万人的大量筛查,这些成果离不开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检验科医生的努力。

对更多临床医生来说,那些在手术台之外的努力通常也没有被看到。

医生面前,平等。医生应该用耐心的态度向每一位病人解释病情、提供治疗方案。杨济洲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消耗情绪的事情”。

但回家之后,家人感冒发烧,他会直接说:“没事,吃药就好了。”这两种态度一对比,家人会觉得“你不把我当回事儿,太高冷了”。家人认为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大于对自己的关心。

杨济洲偶尔会遇到一些不太容易沟通的病人,即便有情绪也要保持职业素养,但这些情绪有时候调节不好,会带回家庭内部。“看到孩子调皮会忍不住说几句,说完我就后悔了,孩子也很不容易,我不至于发这个火。经常有这种情况。”

在他看来,“医生其实也是服务人员”。

▲?图 / 视觉中国

医生也有无奈的一面

人们都以为医生是一份体面、高薪的工作,但根据丁香园?丁香人才发布的《2020 中国医院薪酬调研报告》,一线城市全国专科医生平均薪酬25.3万,二三线城市19万,低线级城市12.8万。这很难跟医生的工作量相匹配。李立说,“医生要做的事情更多,身上的责任也更多”。

几天前,北京房山区出现了几例肺炎病例。杨济洲的一位同事恰好与其中一名感染者住同一社区。周五晚上同事下班回家,快到家时发现社区被封了。此时继续回家,他就要被限制出行,在家工作。对医生而言,这其实等同于一个难得的、天经地义的休机会。但考虑到医院里的病人还需要他,他没有回家,转头回了医院,之后都住在医院的休息室里。杨济洲说,“需要抉择的时候,他首先考虑了患者”。

大家都觉得医生无所不能,实际上,面对病人时,医生也会感到无力。

李立在医院规培时,曾在深夜接收到一名腹痛难忍的女性,诊断后发现小肠破裂。丈夫陪她一起来做检查,看起来很着急。检查之后,李立发现,这名女性腹部有明显的钝器击伤。询问因为什么受伤时,病人始终沉默。李立推测她可能受到了家庭暴力,但当时无法直接拆穿。

在医学生的考试题里,最常见的是一道医学题:在妻子不知情的情况下,你查出了丈夫感染艾滋,你会不会告诉妻子这件事?正确答案是:不能。

病人不只是个体的人,同时也是家庭、社会中的人。医生的工作是医治病人,但每个人有自己的考虑和选择,医生永远要尊重病人的主体性。

人们觉得医生是在与疾病做无畏斗争,但面对疾病,医生更加心存敬畏。

很多人并不知道,许多疾病都无法被彻底治愈。人们理解的治愈,实际上是“维持”。一个生过病的人,身体机能不可能恢复到生病之前的状态。

李立举例,已经形成的病理性近视是治不“好”的。“近视眼手术的原理要么是把人的角膜削薄,要么是在眼睛里植入人工晶体,去等价戴一定度数眼镜的效果。你好像没事了,其实没有被治好。做过一次近视眼手术的人要非常用心保护眼睛,不然很容易再次近视。”

很多疾病一旦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就会产生难以接受的后果。

杨济洲在读硕士的时候遇见过一位病人,在送到医院前没有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耽误了几天,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走出手术室,他一整天没说话。“这种场面对我打击很大,觉得人太渺小了。”

▲?图 / 视觉中国

师顾士杰也多次遇到“人已经不行了,送到医院抢救”的情况,“医生知道什么叫回天乏术,但家属不愿意放弃,这个时候非常无奈,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很绝望”。

因为职业性质,医生是最直接面对人的衰老和死亡的人。李立的室友在ICU工作,“管了6个病人,一周走了4个,他整个人都崩溃了”。

因为太大的工作压力和强度, 有人会离开医院,离开手术台,去从事医疗相关工作。李立的同学,有的去了医学杂志社做编辑,有的去了药商厂家,给新药上市做临床评估。

李立觉得自己是个“逃兵”。分科室时,他选择了眼科,因为“这里没有太多的生老病死”。他在医学里逐渐学习怎么面对死亡。在一本书里,他看到癌症专家的研究发现:病人在面对自己患癌的消息时,心理变化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不相信,觉得医院误诊;第二层是愤怒,凭什么是我?第三层是讨价还价,我愿意把所有的收入都给上帝,让我多活20年;第四层才是接受这个结果。事实上,这也是人在面对死亡时的心理变化。

李立说,“看完这本书,会想得更开一些”。

杨济洲仍然愿意做直面死亡、果断决策的医生。“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缓解人身体的疾病和痛苦,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同时,医学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学科,每一位医生都必须保持学习习惯,这对他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哪怕是不是站在最浪尖,也要勇于更新自己的知识和关键技术,接受新事物。作为医生,更要有一个包容的系统。我很享受这些。”

张时民在上个月刚刚退休,但他觉得自己还可以继续学习。除了时不时到医院或学校与同行交流工作经验,他还开设了一个微博账号,有空时发布自己拍摄的显微镜下的标本照片。

常常有医学生发@他,向他咨询:“老师帮忙看看这个是什么?五个月小孩的粪便涂片。”他会仔细观察后回复:“这不是粪便里该有的东西,再涂一片看看。

▲?显微镜下的尿酸结晶。图 / 张时民微博

对他们而言,医生不只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伴随一生的生活方式。它意味着一个人要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学习和自我更新。

在《框不住挑战》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普通人要成为医生,会遇到哪些更具体的困难。对他们来说,从选择做医生的那一天起,挑战就无所不在。

我的考博经历

这个因为做儿科医生的责任重大,小孩子对自己的感觉表达不清,婴儿就只会哭,全靠医生的经验和仪器来判断,现在的孩子又很金贵,所以有打多数医学生才不愿意去学儿科,当然还会有一部分喜欢孩子的学生愿意去学儿科的,毕竟还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马上就要开学了,而我在中山眼科中心已经呆了一月有余,早已过了最初的欣喜与好奇,也深知更加艰辛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有好些师弟师妹们咨询,故整理写出此文,以供参考,也以我为戒。

一、我与中山大学

第一次来中山大学还是在研一的寒,是硕士时唯一的寒,所以趁着期伴着春运,我一个人溜到海南去玩了一圈,中途路过广州,在广州的第一站就是中山大学。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参观名校,名校给我的震撼也是如此强烈,我当时就后悔为嘛考研的时候没有勇敢一点选择这里,也打心底羡慕中大校园里学生,也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来到这里,但对广州,对中山大学也从此念念不忘,以至于后来每次去广州,都会去中大逛逛。还有毋庸置疑的一点是,中山眼科中心是中国眼科界的翘楚,是眼科学的殿堂。所以,当决定考博时,我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中山眼科中心。

二、关于报考

在考试前,咨询过中山眼科中心的师兄,师兄直接说中山眼科中心很难考,在我当时的认知里,我也觉得中山眼科中心是高不可攀的地方,十之八九是当炮灰。当经历过一切以后,我想说,想考到中山眼科中心并不难,如果要考到心仪的导师,可能需要还一点运气。我以前一直嚷嚷着打死都不考博的,同门中就我一个说不考博,还因此被师妹开玩笑嘲笑过,后来到了研三经历了找工作的种种后,才有了考博的念头。我工作签的比大部分同学都早,在去年12月,我就签了厦门眼科中心,也因此没有了后顾之忧。在此,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不要想着考博、工作两头抓,可能到最后啥也抓不住,一定要有侧重点。实话说,在我同学中,这种风气很盛行,当初报名考博的人很多,最后考上的就两个。找工作和考博到最后肯定会冲突,所以你要想清楚你想要什么,然后合理安排时间,最忌讳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还不能静下心来复习。我是到十二月份才准备报考的材料,中山大学的报考材料又十分的烦琐,我几乎是在最后的截止日期才把报名材料寄过去。所以,联系导师也是在最后一周干的,已经是很迟了,我给所有有意向的导师发了邮件(可以在PUBMED上他们的文章里找到邮箱),因为太迟联系导师,几乎都被拒绝了,只有一个导师回复说可以报考,我就抓住了最后的稻草。在此强调的时,早点开始收集报考学校的信息、联系导师,在报考前一定要确认的是导师说你可以报考,不然,如果导师有内定的人,你就是早早地成了炮灰了,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导师,有内定的人也让你报考(比如说我报考的导师),那只要内定的人过线,你也就炮灰了。切记千万不要在没得到导师任何回复的情况下就稀里糊涂地报名了,很可能一开始就注定是炮灰!中山的博导是最多的,今年公布的统招名额有26个(基础4个,学术型5个,专业型12个),最后的最后又多出了10个左右的名额,所以实际招生有30多个。中山有三种类型的博导:基础型、专业型、学术型,跟温医的很像,但是这里的基础型博士虽然课题大多是眼科相关的,但以后毕业的学位证是分子医学,对于临床的学生来讲,大多不愿报考基础的,都是被调剂过去的(比如说我)。所以专博的名额最多,但也竞争最激烈,而且有很多是中大本校的学生,很多内定,竞争相当惨烈。专博对临床的学生来讲最大的吸引力是以后规培可以减免年限,貌似一年就够了,现在慢慢在推行专培,国家规定如果已经进行了规培,读博期间就可以进行专培,那毕业了就是人生大赢家啊,省很多时间啊,当然这个政策还只是在小范围内展开。还有一点,应届生是什么都可以报考,往届生必须要有规培证才能报考专博的。还想说一点的是,报考导师的方向,很多同学向报考跟自己硕士方向相同的导师,毋庸置疑的是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这三个是绝对的热门,上线的人就多,竞争就更激烈,但是有些稍冷一点的方向,如屈光、角膜病等,这些导师报考上线的就一两个,你录取的概率就大多了,尤其是对于七年制和专硕的同学,你硕士期间都轮转去了,根本就没啥方向,可以考虑这些稍冷的导师。当然,在中山,每个博导都一堆人报,这些都是相对的。最后的最后,尽量报那些你能扯上点关系的人,最好是你的硕导能帮你打声招呼,我就没有这样的顾虑,因为谁都会买我瞿老大的面子,哈哈。报考很重要,报名需谨慎!

二、关于初试

先说下我时间的安排,我大概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准备初试(不要学我),因为到最后才决定考博的,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被很多事情缠身,要做实验、要写毕业论文,有的人还要找工作。我主要的问题是要修改毕业论文,期间诸多糟心的事情就不赘述了,一直到最后2月20号提交毕业论文才结束。然而老板以前要求我们工作日必须在实验室呆着,必需出现在他视线里,不然就可能找你麻烦,所以只敢在实验室偷偷看书复习,环境很嘈杂,还要提防着老板,效率很低。到了2月底就开始临床轮转了,在病房呆了一个周,你懂的,收病人、写病历、理病历,如此循环,加班到7、8点常有,复习的时间完全不够,我就跟带教老师说我要考博,然后就把我调到视光门诊了,其实我这个时候是相当地惶恐了,一想到要考博,就瑟瑟发抖,时不时想着撂挑子不干了,都没有时间好好准备,肯定会挂。当然也确实有人是这样做的,很多人都报名了,到最后被各种琐事缠身,对考博的欲望不够强烈(虽然我也不强烈),也经不住诱惑、静不下心,因为此时你那些不考博的同学正是无事一身轻,逍遥快活呢。所以再次强调合理安排时间,早做打算,坚持到底!我当初想的是,门诊不用写病历,我晚上就有整块的时间看书了,后来,我门诊的带教老师一听说我要考博,特地放了我一周的,不用上班!在此,我要特地感谢斜弱视门诊徐肃仲老师!我精力最集中的复习就是这一周的时间了,3月9号就去了广州,11号就考试了。说真的,我迟迟不敢订去广州的机票,因为我总觉得我会挂掉,会不敢上考场,此时涛帅(我亲弟)诱惑我,说只要去考了就送我一个kindle,所以到最后几天才定了机票。

我的初试成绩:英语55,细胞生物学62,眼科学63,总分180,然后就踩线飘进来了(请大声嘲笑吧,然后不要学我,早点准备)。英语是全国医学考博英语统考,买了一整套的真题资料,但是基本没有用过,真题一套都没做完。很多人挂在了这一门,考博英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平时每天都有学英语,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没复习也勉强飘过,当时也确实没有多余的精力复习英语了。由于没做真题考场上不好把握时间,虽然我时不时地看钟,可能因为坐的位子有点偏,最后还是看错了时间,导致两篇阅读没做。英语一考完,我整个人都懵逼了,更加坚定了必挂的信念。关于英语的复习我是没什么经验的,我个人觉得刷真题是最有效的,好好研究真题,时间充分就多刷几遍,单词啊啥的都不用买了,你看不下去的。它跟四六级有很大的区别,我觉得听力不难,词汇和词组的单选是我觉得最难的部分了(各有10题,共20题,占的比例还是有点大的),选项里的单词和词组大部分都没见过,全凭语感。

细胞生物学用的教材的王金发著的《细胞生物学》,是中山大学八年制的教材,目前普遍用的都是这个,还买了本同步的练习册,其实练习册没啥用,里面的题目太多也太浅了,跟真题完全不是一个style,不建议买。题型:名词解释5个(有的年份也不考名解)、问答题5个,100分。可想而知,每一题的分值都很高,尤其是问答题都很大,要做论述,要尽量全面,每个问答题给了你一个A4纸正反两面的卷面给你作答。首先你要在网上找到往年的真题(丁香园上有),你会发现每年考来考去的就那些东西,你就会很快地发现重点,今年考的基本上都可以在往年真题里找到原型,名解除外。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原题。如果时间充裕建议把真题里出现过的考点全部认真地复习一遍,每一个考点要尽量地全面,因为问答题的题目都很大,尽量准备充分,只有教材上的内容只能有个及格分(比如说我)。细胞生物学很晦涩难懂,不好理解,一定要抓住重点,懂得舍去,不要想着全面抓,你抓不住的。我有个小优势,就是硕士做的也是基础的课题,理解起来会容易点,我完全没有料到会有名词解释,所有的名解我一个都没背过,就是自己在那里组织语言,写了一堆。我是在去广州之前把我觉得的重点都看了一遍,有个大致印象,开考的前一天晚上和当天早上疯狂地背,在广州那几天几乎都是12点睡,5点起床,考完第一天半夜困得要死跟涛帅发信息诉苦,他就又来诱惑我,说坚持到底就送我kindle。尽管缺乏睡眠,我在考场上还是很清醒的,考完了就整个人都涣散了,睡了一下午才缓过来。

眼科学就是八年制的教材,但是它远远不够,把教材弄得烂熟也估计只有60分,题型只有问答题,从6道题中选5题作答,100分制,由此可见每一道题的分值都很高,而且都是最新的临床研究热点,题目都很大,每一提都相当于一个小论文(自行去找真题感受一下),所以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建议先把历年真题都看一遍,你就会发现重点,没有必要把书上的方方面面都看到,把这些重点内容弄熟。网上还可以搜集到眼科的新进展,内容非常多,要把这个好好整理一下,我是没有时间,就把书上的重点内容看了一遍,然后狂背了一晚上就去考试了,所以我只有60分。关于笔试的很多东西我都没有实践,所以只能给这么多建议。

三、关于复试

因为觉得自己没戏,考完后我完全没放在心上了,就去准备毕业答辩了。4月11号出了成绩,在朋友的提醒下我才记起自己还要查成绩的。看到总分180,英语55时,我又惊奇又觉得好笑。这是一个很尴尬的成绩,大多数年份的分数线一般都是总分180,英语50或55,我觉得自己应该能挤进复试,但也没抱太大希望,想等分数线出来再说。这时候涛帅又出来诱惑我,说进了复试就送我kindle。现在想来,我当时的做法很蠢,当分数一出来,如果可能过线就应该联系报考导师了,最好能打听出有没有内定的人上线或者对你的态度,如果不理你或者拒绝就应该找其他导师了,看有没有名额,能否调剂,越早越好。4月25分数线出来了,我的确踩线飘进了复试,复试定在了5月15号,我这才开始联系导师,导师在一周后才回复我,委婉地拒绝了我,在这等待回复期间我研究了一下报考导师的文献,也找了我的硕导瞿佳教授,让他帮我推荐一下,也从师兄那里打听到导师可能已经有内定的人了,是本院的医生,直到被真正拒绝以后才彻底慌了神。但离复试只有一周的时间了,我就不停地打听哪个教授可能有名额,专博肯定没戏了,科博,甚至基础都打听了,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只要能留在眼科中心就很知足了。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除了基础的,基本上都定下来了。所以成绩出来后要趁早联系导师啊,这是我的血泪教训!我最后联系了两个基础的导师,瞿老师也托中山眼科中心的高前应教授帮我打听的。高前应教授是温州医科大学毕业的,以前看到他来温州开过会,跟瞿老师关系很好,除了名的好脾气,在中山眼科中心的人气也很旺,一般人是读不上他的博,今年他招的是个直博生,我就没希望了。温医的同学们可以关注一下高前应教授。我联系的基础的导师有一个是个大牛——李旭日教授,而且方向跟我硕士的方向一致,我打听到她今年没有上线的人,就把目标放在她那里了,高教授也向她们推荐了我,后来跟她们实验室负责招生的老师(就是我现在的小老板)通了电话,聊了一下我自己的情况,然后就叮嘱我要准备一份英文的自我介绍,因为他们课题组有外国的教授。复试安排在下午开始,所以我上午按约定去了李教授的实验室,面对三个小老板,其中一个外国人,被要求用英文跟教授们交流我硕士的课题,大约聊了半个小时,自我感觉发挥还可以,没有怂,出来后老师就说基本上要我了,然而我后面还有几个人等着面试,后来小老板也说我是他们中表现最优秀的。

下午的复试完全是走过场,因为基本上都定下来了,所以复试的关键是找关系!找关系!完全不用看书准备什么。形式就是抽签抽一道专业题和一道英文翻译,英文翻译就是一片小文章,让你当场翻译几句话就好了,专业题就更没什么特别的了。还有一点的是,中山眼科中心是个附属医院最晚面试的,生源也是最好的,有些医院招不到博士生,眼科中心到最后就会把这些名额捞过来,所以在复试的时候,突然多出了好几个名额,但是这些导师基本上都是有目标人选才捞过来的,我们都瞎激动了一番。中山大学有个好处就是,你可以申请跨专业调剂到其它附属医院去,所以复试后很多落榜的人都调剂到肿瘤医院、附一耳鼻喉等等。然而比较坑爹的是,在复试结束半个月后,有多出了七八个名额,还有好几个是专博,最后那些落榜的,调剂不成功的几乎全都上了(后来打听才知道,几乎每年都有这种事)!最后的结果是,过线51人,几乎没落榜的,不在眼科中心就调剂到其它医院了。

四、结语

一路走来,我觉得考中山眼科中心的博士不难,至少初试是不难的,初试要尽量地考高分,这样在复试里才不会太被动!我这一路走来虽有遗憾,但又特别地,遇到了好多贵人!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瞿佳教授,对我尽心尽力,在国外开会的时候还接我的越洋电话!感谢斜弱视门诊的徐肃仲老师,是个脾气超级温和的女医生,虽然已经是副主任医师了,但完全没架子,还给我放了好多,让我专心考博!最后是感谢家人,老徐老魏时不时打个电话来催我去报名催我去看书,涛帅也一步步地诱惑我,最终也送了我一个kindle!废话不多说了,加油吧!少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