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_上海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怎么样

该疗法创始于1958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用以进行扁桃体摘除术取得满意效果(尹惠珠)。随后在陕西、湖北等省市推广应用,手术种类涉及临床各科达90余种,基本上是中小型手术——脑瘤摘除术、二尖瓣窄分离术、胃切除术、子宫切除术、脾切除术以及肾、膀胱等手术。1965年12月国家科委秘密颁发了关于“针刺经络穴位应用于胸腔(肺)手术的临床研究成果报告”,报告上海第一结核病院与上海市针灸研究所用手针针麻临床施行肺切除手术186例,成功率95.5%。1966年2月国家科委和卫生部在上海召开针刺研究工作座谈会,制订了“针刺穴位研究工作二年规划纲要草案(1966~1968年)”。

10年5月上海举办了第一期全国针刺学习班,进一步推进“针麻热”。当时全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的203个单位开展针刺,累计病例达57,156例。其中1966年6月后积累的有24,538例,为“”以前八年的5.8倍。手术种类接近100种,几乎遍及各科常见手术。11年7月18日新华社首次向全世界正式报道了“中国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创造成功针刺”的消息:针麻技术突破了外科手术必须使用药物的旧框框,这种技术具有安全、简便、经济、有效的特点。累计病例40多万。并指出“从针刺治疗到针刺,是中国针灸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使历史悠久的中国医药学大放光彩。针刺的出现和发展,将推动人们进一步探索经络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的实质,同时对现代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等基本理论学科也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为此,同年《红旗》9期专门辟出“关于针刺理论原理的讨论”刊登了三篇文章。

12年尼克松首度访华时提出要求参观针刺手术,形成了至今仍风靡欧美的“针灸热”。13年3月朝鲜针刺考察团参观访问南京医科大学。于是针刺被安排为接待外宾的常规节目。16年中国邮政发行四枚一套“医疗卫生科学新成就”(T-12)邮票,“针刺”赫然列在第一位。汤沐黎创作的油画《针刺》被中国美术馆永久馆藏。上海**制片厂摄制的(19年)彩色科教片《针刺》广泛上映。连针灸跟着也沾了光:一曲红遍全国的花腔女高音独唱《千年铁树开了花》(千年铁树开了花,开了花,万年的枯藤发了芽,发了芽,如今咱聋哑人说了说了话……),针刺治聋哑的戏剧性奇迹更把人们的热情抬到了空前高度。

随着对“一根针,一把草”的神化,许多医院都恢复成立中医科,中医(药)师队伍扩大,并成为独立科室。选派人员外出进修中医;针刺工作达到高潮,并广泛应用于各科手术。穴位刺激的方法也发展到了激光、指压、头针、手针、面针、鼻针、耳针、体针、推拿及粗针等。19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针灸、针刺学术讨论会,除国内代表六百余名,还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位外国学者。大会交流论文共534篇,其中针麻临床及原理研究的论文约300余篇,占一半以上。到19年全国针刺手术总例数跃增至200万例。但也有研究者指出,由于缺乏政策上的平衡性,过分强调中医传统医术的偏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他分支和整个医学的全面、稳定、健康发展。

1980年代以后,针刺下甲状腺手术、前颅窝(颅脑)手术、下颈椎前路手术、拨牙术、剖腹产术,陆续通过鉴定。针刺原理研究从形态、生理、生化、心理等多学科充分证明,从外周到大脑皮层由多途径、多水平,神经与体液等综合性因素作用是针刺的形成机理。

从11年~1992年的12年内,有关针刺临床应用和原理研究的论文已超过3000篇。16年创办了专门报道针刺研究的学术性刊物——《针刺》(季刊,1980年改名为《针刺研究》)。1985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把《针刺研究》发表的文章正式纳入他们编辑出版的《医学索引(IndexMedicus)》,使中国针刺和针灸学的研究成果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