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华医院眼科怎么样_上海市新华医院眼科
1.读《指尖上的光明》有感
朱学军,女,1949年9月19日出生,山东济南人,中国***党员,教授(兼职)、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眼科学会会员,就职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14年7月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学系并留校在医学系眼科教研室工作,常驻省立医院眼科从事教学与临床住院医师工作。1985年2月由医学系转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及眼科教研室工作,1987年11月晋升主治医师,1994年2月晋升副主任医师,1996年11月被评为副教授,19年7月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001年6月25日晋升主任医师,2005年1月被评为教授(兼职)。2001年8月 13日 起被聘为福州市独生子女残疾儿童鉴定小组成员。1983年3月-年5月在上海二医大新华医院眼科进修学习,1993年11月-1995年11月参加第十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并被福建省卫生厅、中国卫生部评为先进集体荣誉和被受援国授予总统勋章及眼科专家证书。
读《指尖上的光明》有感
湖州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 、湖州医学院教授、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浙江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眼科超声分会委员、 加拿大国际眼科学会会员。19年1月至1981年12月浙江医科大学加兴分校读书。1982年1月至今一直在湖州中心医院眼科从事眼科临床工作:( 1981-1991医师;1991-2001主治医师;2001-2005年12月副主任医师;2006年1月至今主任医师)。1990年3月至1991年3月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眼科进修。1998年7月至1999年1月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进修。1995年7月至1998年7月在浙江医科大学成教学院读专升本获医学学士。1996年3月至1996年11月参加湖州市跨世纪临床学科带头人培训班。经刻苦学习和临床实践,对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和眼底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各类眼科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为了掌握目前国内外的热点课题、研究方向及新的医疗技术,不断开展新项目,已主持开展多项眼科高新手术,1999年6月在我市最早开展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成功组织开展了各类青光眼手术、视网膜脱离手术、泪囊鼻腔吻合手术、角膜移植手术、羊膜移植手术、各类斜视矫正术、上睑下垂矫正术,眶内肿瘤摘除,眼球摘除联合活动义眼座植入术等各类眼内外手术,对眼科疾病的诊断、手术治疗和各类疑难病情的处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07年3月又在我市首先开展了眼后段玻璃体切割和眼后段激光等项目,填补了我市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几年来,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了10多篇学术性论文。<!--end--> [主攻学科] 眼科 [研究方向] 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眼底病和各类眼科疑难病 [医疗成果]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异常形态瞳孔白内障患者28例浙江医学2005年08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26例眼科新进展2004年04期巩膜下小梁咬切、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术65例临床分析 国际眼科杂志2004年03期巩膜下小梁咬切与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三联手术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1年02期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56例分析浙江医学2006年07期瑞经济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临床眼科杂志2006年03期等十一篇论文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读纸质化图书的人很少,一口气读完一本书的就更少了。《指尖上的光明》让我突破了这个极限。
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眼科学术年会如期在美丽的杭州举行,9月13日,在会展大厅爱尔康展台30位中国眼科医生,更确切地说是30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大咖如约到场,为《指尖上的光明》做首发仪式。
我是陪同李筱荣教授来参加这个仪式的,目的很简单,能否免费领到一册。策划人、出版公司领导、主编和部分专家分别作了首发仪式致辞,我以为到结束时该免费送书了,但听说需要在明天的签字售书会上购买。在这个喧闹的时代,读书的人已经不多了,还会有花钱买书的。第二天的签字售书会上,我惊呆了,买书的人络绎不绝。也是在此时我有幸得到一本。在回天津的高铁上,我把这本书拿出来,一是想看看这本书里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二来是打发高铁上漫长的5个小时。
当我读下去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书中30位大咖的话不断地击打着我的内心深处,不时地眼圈泛红,不时地想想自己,不时地想起我最近读的几本书,郎景和教授著的《一个医生的故事》、美国哈弗医学院外科副教授阿图·葛文德医生著的《医生的修炼》、《医生的精进》和《最好的告别》系列丛书。
多日来开会的辛劳,眼睛涩的都快转不动了,也没能让我放下手中的书。每每读到一位专家,就想起他们的样子,黎教授的干脆利落、雷厉风行,李筱荣教授的温文尔雅,徐格致教授的慢条斯理,等等,他们的样子就会浮现在眼前。直到高铁到达天津南站,我才放下手中的书,此时我也读到了患者送给赵培泉教授的那首诗《从圣洁飞来---致新华医院眼科主任赵培泉》。
哲学始于医学,医学归隐于哲学。书中每位教授均讲述了自己的从医之路,讲述了自己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总体上说都是从传承中升华,到人文思考。这让我想起郎景和教授书中的话,高远之势,在于巨人肩托之功;雷霆之力,赖于大地含蕴之能。每位医生的`成长都绕不开这个成长曲线。
医学之美在于思维之花的绽放,从不思(老师教、学生练)到寻思,从浅思到深思,从顺思到反思,从技术之思到哲理之思。生命必须穿越复杂性(混乱、麻烦、不确定性、偶然性、多样性),然后追逐纯美的境界,但完美永远无法抵达,生命必然走向涅槃。
从传承中升华创新、到对每一位患者的人文关怀,直至公共卫生高度关注疾病,是本书中的精髓。每位教授都感恩引领自己进入眼科的导师,为自己指明道路的先人。创新,是每一位医生的行医灵魂,不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包括主动及时吸纳引进新技术、新理念,也包括自己在顺思反思后的创新。
王方教授的“不是王方成就了患者,而是患者成就了王方”,王常观教授的“对患者的同情心是医生医德的具体体现”,卢海教授的“我觉得这对病人是不公平的,他只是挂了号,排序晚了一点,但他应该和第一个病人享有同等的权利,而不应该说我很累了”,这些都是教授们对人文关怀的思考。
医学不是冰冷的设备和手术刀,而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以及每个生命个体所牵涉的社会。我们为之努力的哪怕是从眼球萎缩到不萎缩,从无光感到有光感,都会改变每个个体的生命意义,从轻生到愿意活下去、到不至于家庭破裂、到家庭支撑,到为社会做贡献。
书中提到最多的几种疾病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外伤(尤其是烟花爆竹爆炸伤)和眼内肿瘤,而且都提到从公共卫生的高度来关注疾病。其实这也是从医之路的至高思考。再多、再高超的医生永远也治不完所有的病人,只有从公共卫生角度来早期预防和筛查,降低患病人群和减少晚期患者才是最终的目标。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医生的天性和本职,我们不希望看到更多病人。
医学最大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要接纳临床的复杂性,预设一份豁达,才能体验技术征服、超越后的愉悦;才能体验到医术是心术,不可先知,不可全知的不确定性。一半是直觉思维,一半是循证思维,一会儿是直觉后的循证,一会儿是循证后的直觉。
医学的奥妙就在于超越不确定性去追求完美。病人因为无法确诊而惶恐不安 ,医生因为不能确诊而左右为难,医疗费用因为不确定性的探究而节节攀升,社会舆论因为不确定性而质疑医学的科学性。在形形的不确定性中煎熬,医生应该转变自己的态度,不把呈现确定性作为职业的唯一价值,以友善与共情去安抚惶惑的病人和躁动的家属。谈到这里,就要说说医患关系。
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时代,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医患关系融洽的例子,黎教授收到的去世后患者的花茶、唐仕波教授的“三牛”、徐格致教授吃的小米做的锅巴很香,等等。医患关系紧张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有制度问题、管理问题、服务问题、技术问题、医学本质问题。有些问题不是我们医生个体能解决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总会有一天会逐步完善的。
从医生个体来说,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足以了。说到对得起良心,谈何容易,医生需要从技术和医德两方面不断修炼。严把医疗质量关是降低医患矛盾的最主要的保障。古代中医将医生分为上医、中医和下医,这是从预防医学角度来分的,其实当下我们医生也可分为“上医、中医和下医”,上医是指医术好且擅于安抚患者,中医指医术相对较差但擅于安抚患者,下医指医术差又不会安抚患者。不断提升自己的诊疗水平,不断修炼将自己提升到“最好的水平”。限于每个医生的勤奋程度、个人能力和天赋,每位医生的诊治水平还是有高下之分的。我们尽力了就对得起良心了。良好的医德是可以逐步培养的,从患者的角度想问题,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来看待,绝大多数的患者都会满意的。满意的治疗效果加上良好的医德,我相信在您手中的医患关系一定错不了。蛮不讲理的患者是存在,毕竟为数甚少,绝大多数的患者还是通情达理的。医患矛盾的产生肯定存在客观的原因,但我们也要从自身角度出发反省自己,我们的服务态度是不是不好、诊疗流程是否存在瑕疵、我们的决断是否及时和正确。不断反省、不断提高,努力成为一名好医生。
最后谈谈作为一名医生应具有的素质。惠教授提到四字箴言“正、勤、慧、定”,郎景和教授也提到医生的四字决“戒、慎、恐、惧”,还有当代医生应具有的素质“细心的观察者、耐心的倾听者和敏锐的交流者”,等等,都是对医生一生行医的诫勉。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就更不易了,其实外科干的是手艺活,需要具备鹰眼、狮心、女人手,蕴含着高度的技巧化,流淌着手艺思维。
同行们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付出、奉献、不断学习、不辛劳苦。没有节日、随叫随到、上班前的病例讨论、下班后的业务学习,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状态。没有哪个行业能体会到患者痊愈后带给您的那份幸福。加油吧,为了患者对您的那份期许、为了祖国的医药事业,我们在努力。
最后以郎景和教授的的一句话结尾,我们不能保证治疗好每一个病人,但要保证好好治疗每一个病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