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2月12日,台北医科大学眼科教授蔡瑞芳宣布今后不再做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技术(LASIK技术)的近

2.兴齐眼科怎么面试

3.急求!——《初中生视力状况调查》调查报告,字要多,一信纸左右。

眼科试题_眼科试题及答案合集

眼睛验光师是一种医学职业,负责对患者进行视力测试和验光检查,以确定他们是否需要配戴眼镜或眼镜,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视力矫正建议。成为一名合格的眼睛验光师需要完成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考试。眼睛验光师考试通常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两个阶段。理论考试主要测试考生对眼科学和验光学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眼病学、眼镜配戴、验光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考试题目可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形式,考生需要通过对眼科学教材的学习和理解来备考。

实践考试主要测试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巧,考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眼睛验光操作,例如测量裂隙灯显微镜下的瞳孔直径、测量角膜曲率、测量近视或远视等等。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眼睛验光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准确、快速地完成不同的验光检查。实践考试通常会在实验室或临床环境下进行,考官会对考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评估和打分。

为了备考眼睛验光师考试,考生可以取以下几个步骤:

1. 学习理论知识:认真学习眼科学和验光学方面的教材,理解眼睛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熟悉常见的眼病和视觉问题,掌握眼镜配戴和验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刷题复习:通过做大量的题目来巩固理论知识,很多教材和培训机构都提供相应的习题和模拟试题,考生可以多做题目,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要求。

3. 实践操作: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考生还需要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熟悉各种验光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可以通过实验室或医院的实践机会来积累经验,与专业人员合作,学习正确的操作技巧。

4. 参加培训班:参加相关的培训班可以帮助考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眼睛验光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班通常会提供专业的教材、模拟考试和实践训练,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提高成绩。

眼睛验光师考试的难易程度会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要求而有所差异,但无论如何,考生都需要全面准备,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操作,考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验光水平,并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眼睛验光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2年2月12日,台北医科大学眼科教授蔡瑞芳宣布今后不再做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技术(LASIK技术)的近

(一)本次考试只接受网上银行支付方式缴纳考试费用,不受理其他缴纳方式。

(二)考生报名需上传近期、免冠、清晰可辨的照片。

(三)报名时请务必准确填写考试资料(报名表、考试大纲)的邮寄地址(代收者请留考生本人姓名)。

(四)考生在考前一个月可登陆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网站查询考试地点和考场安排等相关信息,并自行下载和打印准考证。

(五)《考试申请表》应用英文准确填写,且务必张贴近期、免冠、清晰可辨的彩色照片,否则将影响报名。

(六)考生可登陆国际眼科考试网站获取英文版相关考试材料。

国际眼科医师考试:国际眼科医师考试有助于提高我国眼科学的整体水平,推动眼科学继续教育,也有助于加快我国眼科事业与国际接轨。I.C.O是国际眼科学会联盟的行政机构,国际眼科学会考试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英国剑桥大学,其认可的中国地区的考试官方机构为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国际眼科考试目前分为两部分-基础知识考试和临床知识考试,基础知识部分已于2005年开始在中国举行,2007年首次举行临床知识的考试,考生为国内在职的眼科医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只有通过基础知识考试后才能参加临床知识的考试。

考试通常每年三月或四月举行一次。试题目前有英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和西班牙文等几个语种,考生可在自己国家参加考试。考试的命题由国际眼科理事会考试委员会负责,所用试卷在考试前寄到考生所在国家。

通过考试的考生由I.C.O颁发国际认可的统一证书,并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推荐,获得优先申请国际眼科学会奖学金的机会。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已于2002年正式加入国际眼科学会联盟。

兴齐眼科怎么面试

D

试题分析: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所以D正确。

急求!——《初中生视力状况调查》调查报告,字要多,一信纸左右。

结构化面试。面试是面谈或线上交流的形式来考察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兴齐眼科面试是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是使用频次极高的面试方式,这个方法主要是根据工作分析的结果设计面试问题,面试的题目,面试问题,主要靠用人部门提前制定好的的试题,HR的常规问题组成。

为特殊儿童提供合乎需要的教育,是世界教育,尤其是特殊教育发展的潮流。1994年6月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及《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强调:“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需要;教育制度的设立和教育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尊重差异,按需施教,是特殊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由于我国的特殊教育研究起步较晚,而把低视力归为有视力进行研究起步更晚,尤其是有关低视力学生的学习心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几乎很少。从国内外特殊教育的研究资料来分析还很缺少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和发表的有关文章。从我校低视力教学的现状来分析:在课程、教材、课时安排、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还存在着与普通学校基本无差别,缺乏特殊性的现象,因而探索与低视力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心理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提出这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按需施教,推进素质教育,根据低视力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心理,从低视力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改进生物课堂教学,构建新的生物课堂学习模式,提高低视力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进而帮助和促进低视力学生提高学习适应性水平,以适应21世纪国力竞争对培养高素质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需求。

低视力*概念界定:世界卫生组织已有明确的规定,从矫正视力0.05?0.3者为低视力。

2、课题研究设:

(1) 低视力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一差异是影响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

(2) 低视力学生独特的学习心理对学生学力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 依据低视力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心理 ,研究教与学的方法,可提高和培养低视力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性。

3、课题研究目标

(1) 了解低视力学生学习心理(学习动机, 学习方法等)。

(2) 通过调查研究、理论分析、实践研究,总结出低视力学生特殊的学习心理特征。

(3) 研究素质教育条件下低视力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培养低视力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

(4) 在研究生物学科课堂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为低视力学校各科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各科文化知识提供可行性意见。

4、 课题研究内容

(1) 调查低视力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研究低视力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基本 特点及相互间的关系。

(2) 分析和诊断低视力学生特殊的学习心理特征。

(3) 研究低视力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培养低视力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4) 总结生物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经验。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

1、 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以生物学科为主,以七年级、八年级的低视力学生为主,以98级、99级的中一(2)班;99级、2000级的中二(2)班作为重点研究班级。

2、 研究方法:

(1)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低视力学生学习的特征、特点等进行研究,以提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 运用调查(问卷)研究方法了解低视力学生学习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主要参考依据。

(3) 在以上两项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行为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配合研究的开展,通过边实践,边总结,边调查,逐步深入,验证成效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3、 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总体上按照“前期准备——现状调查——制定方案——按步实施——调整实验——反馈评价——总结经验——推广成果”的程序进行。

具体步骤为:

第一阶段: (98.3?98.9)为前期准备、调查研究阶段。

第二阶段:(98.9?2000.6)为第一轮研究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99.9?2001.1)为第二轮研究实施阶段

第四阶段:(2000.9?2001.3)为结题验收阶段

三、课题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和分析

1、分析学习适应性测验分量表标准分年级比较表,可知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和即将毕业的高二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较高。分析其原因是一年级学生心理问题较少,眼疾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较少,生活无忧无虑,因而学习适应性较高;而高二学生由于工作基本趋于着落,因而奋斗目标明确,学习主动性较强,从而学习适应性较高。

2、分析学习适应性测验内容量表标准分年级比较表,可知小学四年级与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学生之间学习适应性出现了分化点。分析其原因,这两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发生了改变,另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学习不能适应。

3、分析低视力学生学习适应性表,可知低视力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普遍较低,尤其是学习技术、学习热情、读书记笔记的方法等因素的学习适应性特别低。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眼疾带来的学习困难和心理困惑造成的,因而学习适应性较低。

4、分析低视力学生的认知方式,可知:38.6%是中间型和56.1%是冲动型,5.3%是熟滤型。年龄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方式上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视力的原因,易造成低视力学生注意力分散;在加之家长比较溺爱子女,凡事包办代替较多,独立性较差;又加上家长、老师、社会对低视力学生的照顾、关心比较多,造成低视力学生比较懒惰,责任心低。故低视力学生的认知方式以冲动型和中间型为多。

5、分析低视力学生的记忆方式,可知:12.3%为听觉型38.6%为中间型、49.1%为视觉型。年龄不同的学生在记忆方式上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低视力学生的视力较差,造成他们想看而看不清,越是看不清,他们心理就越想看,故造成低视力学生的记忆方式大多为视觉型和中间型。

6、分析低视力学生的烦恼,可知小学生的主要烦恼是升学和就业,初高中学生的主要烦恼依次是就业、学习、升学、家中的事。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大多数低视学生出生于残疾家庭,自小目睹家长就业的困难,对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现状了解甚多。另外由于视力的局限性造成适合低视学生的工作比较少,因而使得低视学生对未来的工作过早担心。

7、分析低视力学生在家的学习时间和睡眠时间,可知:大部分低视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时间只有一至二小时,而睡眠时间相对比较充足。这一结果与同龄的普通学生相比,可知低视学生化在学习上的时间是较少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低视力学生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残疾,故对子女的要求和期望值比较低,因而孩子对自己的要求自然也就降低了,长此以往造成低视力学生学习劲头不高,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低。

(二)教改实践的结果和分析

1、 根据低视力学生的需要,调整初中生物授课时间、教学进度、教材内容体系。

低视力学生由于视力的缺陷导致他们想看而看不清,因而他们要化比常人更多的时间去学会、学懂一个个知识点,用普通学校的教材,按普通学生的教学进度去给低视力学生授课显然是不符和低视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往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是行不通的。为此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对低视力同学的行为观察,合理安排了初中生物课的课时,调整了教学内容,删去了不适合低视力学生学习的一些内容,增加了实用性强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生物内容,使生物教材内容变得更贴近生活,对低视力学生的成长指导性变得更强,以利于低视力学生学以致用。两轮的实践研究证明:由于增加了教学课时,课堂教学中不再出现教师为赶教学进度而满堂灌的授课现象,保证了每堂课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于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尽可能的把同类的和类似的内容归纳在一起讲,把看得见、摸得着的生物知识先介绍给学生,把对低视力学生学习生活直接有帮助的内容多讲点,调整了原来教材内容所规定的教学顺序,使得生物教材内容本身吸引了学生。在加之由于老师能根据低视力学生的学习心理,按照学生意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真心为低视力同学的学习着想,因而赢得了同学们的信赖。由于以上诸因素,低视力学生对学习生物学逐渐产生了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变得积极了,学习热情也变得高涨了。

2、构建了“自主探究、亲手实践、参与考察”三结合的新的生物学习模式

模式研究的依据

依据之一:由低视力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问卷调查分析可知,低视力学生的记忆类型大多为视觉型和中间型(具体分析见附录一),这一结论与平时对低视力学生的行为观察相一致。尽管低视力同学的视力有缺陷,但他们还是喜欢用视力去记忆知识。因此作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一低视力学生的学习特点。

依据之二:由平时的行为观察了解到:低视力学生不太喜欢在教室里上生物课,每当生物实验室,电脑教室冲突时,同学们便会发出一声“真没劲,倒霉等”不开心的语言。

依据之三:由低视力学生对喜欢的上课地点和教学方式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可知:

低视学生最喜欢的上课地点和教学形式依次是:在网络教室自己探究课件和做实验相结合;在实验室上课 ,自己做实验,观察直观教具;在网络教室,自己探究课件 ;在多媒体教室看录象、光盘;在课外上课、考察。没有一人喜欢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看板书。(具体分析见附录二)

模式的基本结构

自主探究:学生运用生物教材,教师提供的教学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等独立进行探究,以获取需要的生物知识和信息,相对独立的解释疑难,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行巩固练习,以达到求知的目的。

亲手实践:学生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进行亲自动手和实践活动,以此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以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体验学以致用的愉悦。

参与考察:学生结合生物教学内容,参与实地考察活动,通过独立观察和思考,以达到获取书本之外更多的生物知识和信息的目的。

两轮的实践研究证明:在自主探究、亲手实践,参与考察三结合这种新的学习模式中教师运用直观教具、现代化教育技术,多种感官代偿、课内外实践活动等手段对低视力学生进行了视觉补偿,教学形式和方法符合低视力同学的学习心理特点,因而大大激发了低视力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了低视力学生的学习能力。

分析其原因:

(1) 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如低视力学生可独立操作教学课件,可自由选做实验,可触摸直观教学具,通过人机交互,生师交互等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2)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的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得以实施。如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的低视力学生的需要进行适度启发、点拨与引导,帮助他们掌握学习重点,理解学习难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思维训练,提高低视力学生的观察想象与实践动手能力,以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习,低视力学生容易体验到成功,很少有焦虑体验,学习积极性高,学习适应性水平自然就提高。

总之,运用这种学习模式,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而且大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乐趣;彻底满足低视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心理,保证学生尽量在完满地结束先前的学习之后,在转入后继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学生反映这样的学习不仅不累,反而相当有趣,学得也快。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给学生以新鲜感,教与学高度地融为一体,提高了学习效益,培养了低视力学生的学习能力。由对2000级中二班学生学习《酵母菌》一课时的行为观察结果以及课堂实录表明,16位同学个个学习热情高涨,探究欲望强烈,学习专心,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认真讨论热烈,上讲台展示学习成果主动、积极、正确,学习效果好。下课铃声响,无一人离开座位。可见,运用这种学习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确实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内驱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例见附录三:酵母菌教案)

3、利用学生的内在动机“自我概念”,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由上海市低视力学校新生入学资料可知:低视力学生的眼疾80%以上是遗传造成的,在与同学的接触中了解到:低视力学生内心深感眼疾带给他们的痛苦,所以他们迫切想了解遗传是怎么一回事,自己的眼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自己将来的生活有何影响?等等问题。作为生物教师非常理解低视力学生的这种痛苦的心理,在教学中创造一切条件,将收集到的有关学生感兴趣的遗传知识、遗传方面的音像资料传授给学生,尽己所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这种自身需要,以扶持学生的这种内在动机。低视力学生一旦通过教师的传授,习得了遗传知识,“自我概念”得到满足后,就会改变他们外在的学习行为。如课堂内认真听课与积极发言明显改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有很大提高,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就会大增。同时学生就对老师产生信任感,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了,学习变的主动、积极了。进而低视力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明显提高了。以上研究结果证明: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确实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

4、改进教学方法,以利于培养低视力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果显示,研究前后低视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显著性差异(Z=-3.75,P<0.01),改进教学方法后,低视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显著提高。分析其原因:

(1)改进教学方法,将以前贯用的口头式学法指导改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直观示范性指导,如教师将怎样运用教科书做听课笔记的方法、怎样用不同符号划下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怎样用图表方式进行概括,等等学习方法,通过展示仪进行直观示范,让低视力学生一边从清晰的显示器中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笔记的,一边拿起笔进行模仿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弥补了低视学生的视觉缺陷,另一方面符合低视学生的视觉记忆的学习特点,因而从研究结果看这种学法指导确实是有成效的。

(2)改进教学方法,由以教师的主讲为主改为以学生的全程参与学习为主。具体改进方法是:在集体学习的形式上,增加小组讨论学习的形式;除了继续用由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的形式进行课堂提问外,再配以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课堂提问;由原来的一人固定担任组长改为由学生轮流担任小组长;在教学过程中增设小组间的竞赛活动、互评自评、质疑答疑、汇报交流等活动。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为低视力学生提供了许多发表见解的机会,如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课堂提问,以达到顺理成章地轮到不主动发言的学生,教师耐心地听这些学生讲,不时地点头赞许,消除这些学生的紧张感。以此使所有的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老师的重视,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以及得到别人的承认,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有了改善和提高。随着“自我概念”水平的提高,其外在的学习行为也有很大的变化。如课堂内认真听课与积极发言明显改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有很大提高。又如学生当小老师后或担任组长后就会调节自己的行为,以求自己的行为与教师的行为保持一致,自信心提高,进一步使每位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也可以做出与自己能力水平相称的行为。再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增加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奋发学习。

综上分析,在教学中只要一改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那么低视力学生的内在动机如“自我概念”水平就会得到改善和提高,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提高,进而低视力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就会提高。以上研究结果证明:根据低视力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特点改进的教学方法,确实有利于培养低视力学生的学习能力。

5、改变学生的归因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除小学一年级以外七个低视力班级共计82位低视力学生进行了归因分析。

结果显示,82位低视力学生的归因存在显著差异(P<0.01),这一问卷调查结果同平时行为观察得知的数据基本吻合。同各任科教师反映的课堂教学情况、批改作业反馈情况基本吻合。根据低视力学生的归因分析和对己要求水准普遍不高的现状,在生物教学中进行了运用归因理论,改变学生的归因方向,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尝试。结果是:经过两轮的教学实践后,两个实验班级共28位学生都将原因归之于“自己的努力”。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结果显示,低视力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无论是在学习前还是学习后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统计数据还可发现,学了一年的生物课后,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兴趣更高了。分析其原因:认知派的归因论者认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认识是推动人的行为的动力。将成功归因于个人努力这种可控制因素的学生,对将来的学习会充满信心,并会加倍努力学习;将成功归因于高能力或运气这样的不可控制因素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是得不到提高的。为了提高学习热情,不论是成功或失败,都要力争使学习者将原因归之于“自己的努力”。为此在生物教学中进行了心理辅导:对把自己学习成败的原因归于外部的原因,如题目的难易;运气的好坏等的这一类学生,与对把自己的学习成败归于自身内部的原因,如能力的高低和努力的程度的这一类学生,分别取不同的教育手段。针对前者学生,帮助他们分析,产生这种原因是可能缺乏自信,不太想努力学习,指出这是一种消极态度,希望他们增强自信心,多化点功夫试试看,行不行。针对后者,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有意识让他们完成一些较为简单的题目,当他们完成后,及时给与鼓励。等稍微进步一点后,加大一点难度,如果不能完成题目,就即时指出并纠正他们的错误。通过这样来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改变学生的归因方向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改革单一的应试评价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平时的行为观察,了解到低视力学生普遍对期中期末考试有惧怕感,厌烦考试心理明显。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单一的应试评价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具体改进方法是:

(1) 针对每届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以及教材的难易程度,用不同的考试形式:开卷或闭卷。

(2) 改革常规记分方法,如:把同学们在上课过程中的动手参与程度;思考、讨论的积极与否;小组成员间的协作情况;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等都作为平时的考查分数,并按一定的比例列入最后的学期总分。

(3) 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考查形式,如:把课堂中讨论过的一些思考题有意识地变为面试题中的一部分,让学生抽签面试,老师面对面的耐心听学生回答,对好的直接鼓励,对差的给予分析、指正,唤起信心。

当然,教师应在上第一节绪论课时,就把上述考试方法、计分方法,一一告知学生,并在平日的每节课中不断灌输这种考试原则。

上述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喜爱。

显示,低视力学生对生物课的考试评价方式喜欢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从表九的统计数据还可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这种考试评价方式。分析其原因:每位学生都有求知的愿望、都希望得到好成绩的这种心理特点,多元化的考试评价方法符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可帮助同学们克服并消除对考试的恐惧心理,能促使视障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到结束都能把注意力吸引到课上来,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到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气氛。有利于培养低视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在生物教学中只要低视力学生认真上好40分钟的课,就能比较轻松的学好生物学,学习效果良好。两轮的研究证明: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确实调动了低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四、讨论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笔者对于如何促使低视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的提高,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教师应依据低视力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低视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从认知的速度方面来划分,认知类型可以分为熟虑型和冲动型。大多数低视力学生的认知类型是冲动型和中间型。熟虑型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时间长,但错误少。冲动型则相反,对刺激立刻进行反应,但错误多。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这一学习特点,而且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有组织的对学习材料进行观察,特别要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不同部分,以培养学生熟虑型的认知方法,进而帮助低视学生提高注意力。又如记忆类型可以分为视觉型和听觉型。大多数低视力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视觉型和中间型。视觉型:对写在纸上的东西,看了或读过容易记忆。听觉型:耳朵听到的东西(如听别人读书)容易记住。教师在教学设计、板书书写、学法指导等方面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特别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安排视听教材,以培养低视力学生的听觉记忆,进而帮助低视学生提高注意力。又如大多数低视力学生由于视障的原因导致感性知识较平乏,因而与同龄学生相比更喜欢感性学习,即:以感性经验为基础的实际的学习。教师在教学生学习实用知识,读书听课的方法,以及实际操作与活动的方法时,应充分考虑感性学习的方法,教师可提供示范模式,供低视学生模仿,并且可用语言和直观形象描述,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同时教师还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练习的机会,以达到养成和保持记忆的要求。通过这种感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低视力学生形成某些观念和实际的技能。

2、教师应扶持低视力学生的内在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促使他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动过程。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推动力量。大多数低视力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外在的学习动机:如:应付家长与老师而学习,为了得好分数给家长争光,为了入团,获得教师好评,各人前途,等等。由于低视力学生视力的原因,以及大部分家长们对子女的低要求和缺少鼓励性的教育方法,在加之一些不符和低视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挫伤了大部分低视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低视学生内在动机不强,因而大部分低视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只是消极地、被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学习效率自然受到影响,学习过程中易分散注意力。要调动低视学生自发的,不是被迫的参与学习活动,除了引导家长改变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外,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扶持学生的内在动机。教师必须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了解学生的最需要,根据低视力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适合低视学生的教材内容及课时安排,改革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好奇、兴趣、“自我概念”,进而激发起低视学生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高涨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内在动机,低视力学生的精神世界就会丰富起来,就有可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努力追求成功。

3、教师应建立适合低视力学生学习的定向的课堂环境

由于每位低视力学生的眼疾不同、视力不同,因而他们对字体的大小和颜色的要求各不相同,通过调查研究,行为观察分析证明:只有一块黑板的教室是不受学生所欢迎的,在这样的教室中上课,教师很难做到尊重差异,按需施教。学生学习兴趣大减。相反,在网络教室上课,同时在网络教室中提供一些学生可自行动手触摸的直观教具、做实验的器材、可查阅的书籍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中上课,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分析其原因:在这样的教室中上课,符合低视力学生的学习特点,因而低视学生一进入这样的课堂即为学习活动或学习内容所吸引;建立起强烈的学习意向(是一种与目的指向性活动的意识倾向有关的思维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体验到成功,很少有焦虑体验,学习积极性高。学习适应性水平自然就提高。两年的实践研究证明:拥有每人一台电脑的网络教室和实验室能和二为一,这样的教室,就能彻底满足低视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心理,确保教师能因材施教,让学生彻底搞懂,保证学生尽量在完满地结束先前的学习之后,在转入后继学习。教师的个别化教育得以真正实施。可见,这样的教室是最适合低视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在学校才力允许的条件下,各科教师应努力建立适合低视力学生学习的定向的课堂环境。

四结论:

1、低视力学生特殊的学习心理:将视觉和触觉结合一起进行感觉。记忆类型大多为视觉型和中间型。认知类型大多为冲动型和中间型。思维类型大多为直观形象思维。学习过程中易受干扰因素、情绪变化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对自己生活有直接指导帮助的知识认识兴趣高、求知欲强。厌烦做自学、预习、复习工作。多数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惰性强,自觉性低,学习动机不强。